从饭碗看发展

21/07/06 22:29:38 标签:中国农民生活的见证者

    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产物,或者说条件发生了转换,事物也许就改变了原来。比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来,也许是正确的。但想如果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也许就值得我们商榷了。

    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缸,一顿不吃饿得慌。虽然在这个年代我们对吃饭并没有放太多的注意,可是事实上,我们确实没有一个人能离得开吃饭。

    同样是吃饭,年代不同,吃饭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年代,不同的人群饭菜也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怎么变化,能从饭菜的背后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情况。特别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每当看到当年熟悉的人、事、物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发自内心的与时代能够产生的共鸣。

    在我这个年龄的人,记忆中辈份最高的也就是爷爷姥爷那个年代的人了,为什么不提奶奶和姥姥呢,呵呵,我的父母都没怎么记住他们的母亲,所以我从来也没有享受过奶奶和姥姥的疼爱是种啥感觉,所以,到现在,即使是现在这个年龄了,拥有奶奶和姥姥人生的同龄人,都仍然是我憧憬的一种美好向往生活。梦里有过,别人梦见可能是笑醒的,而我,往往是哭醒的。

    言归正传。越是贫穷的年代,物质越是匮乏的。因为人类在那个时候适应社会是比较被动的,而改变社会的脚步,更是慢得有点让人感觉不到它还有一种移动的感觉,所以感觉到整个世界几乎都是静止的。

    民国三十几年的时候,是爷爷和姥爷经常给我们讲的故事或人生经历中出现的年代,也正是他们谈婚论嫁的那个年代。因为听这些老人讲故事,最多的故事也就是在互相帮助娶妻的过程中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经历。

    那个年代,可以拿粮食娶媳妇,这么说还倒不如说拿粮食换媳妇,谁家有粮食,谁家就可以用粮食给自己的儿子娶媳妇。可见当时粮食的移缺和宝贵。而且,当时有粮食的人家,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人家了。但那些普通老百姓呢?是最穷的,也是最没有粮食的。尤其是在发生旱灾以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那就更难过了。听老人们讲,他们吃过草根,吃过草籽,吃过沙蓬,采用特殊做法处理过,我也吃过这种东西,感觉肯定不是很好,不仅发涩,还有点扎嘴的感觉;吃过苦菜,这我小时候多吃过,当年地里到处是这东西,成为家家户户春季里主要过渡性的粮食,也是我们每天放学了和星期天的主要劳作内容。吃过糠,甚至可以这么说,有糠吃都成为别人羡慕的生活。就是我们七十年代的当时属于小朋友来说,即使是玩,好多项目也是在为找吃的,比如春天挖麻麻,找狼旁,挖甘草;夏天;在野地里采梭罗罗,沙奶奶; 秋天烧山药,掏鸟蛋;冬天下雪后沿着电线捡撞开在电线上的各种鸟,在屋檐下掏鸟烤鸟等。在那个年代,玩得说是在别人家吃过饭了,回去都得被父母埋怨半天,怎么能随便去人家家吃饭呢。记得自己小时候,放学回家母亲因劳作还没有把饭做好的时候,嚎啕大哭的场景,确实肚子里叽里咕噜地叫个不停啊,而且好像还有种饿的疼的感觉,哈哈。确实是,那个年代,顿顿能吃饱,那已经是一种梦想的实现。如果能有一顿好的,那比过年都高兴,而且锅头边围了一圈丫头小子,有一种个且不上出锅就要把它消灭的气势,好多时候父母看见孩子们吃得可爱,也就成为只是看看的角色,当时不懂事的娃娃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想法,父母一句我不想吃,便成为他们争抢的理由,也许觉得父母看着他们吃的时候,他们觉得那是父母的一种幸福,而他们正是满足父母的那种幸福。有的父母在吃骨头的时候,娃娃们围成一圈,大人们却在后边欣赏。等到孩子们吃饱了,骨头也吃完了,才会悄悄地拿起骨头,拿刀子剔着吃上面的残余部分,那个时候,其实小孩们都已经啃得没有什么东西了,大人们只是一不想浪费,二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尝尝味道,找找吃骨头的感觉罢了。但他们找的理由一定是不想浪费或他们就是喜欢吃最后贴近骨头的这点皮。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吧,用现在的流行语言来说,那就是他们想让我们多吃的套路。现在大了,明白了,那个年代的父母,在吃的问题上,对孩子们几乎没有说过几句真话。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听多了,其实听老人故事的过程,也是老人教育人的过程。所以从小,我吃饭就要吃得干干净净。粮食的可贵,值得人为它掉泪。有一天,放学回家,热腾腾的烩菜,妈妈给我盛了一大碗,小时候农村人饭量都很大,用得都有带青边的大碗。可是我端着碗欣喜若狂地放到炕沿边上,准备大饱口福,为什么要放到炕沿边?一是因为个子小,碗放到炕沿边,站在地下嘴正好能够着碗的边沿,二是站子地下吃饭方便,吃饭了一撂筷子就跑出去疯玩去了。没想到的是,碗没有完全放在炕沿边上,手一离开,咔嚓一声,连碗带菜摔在地上,菜撒了一地,碗也摔成了几赶不上瓣,哭声和泪水几乎是同时出来的,心里那个疼啊。有的家庭这时候小孩的屁股会受到大从的特殊照顾,而我们家还没有这样的演出,换来的是父母的安慰和父母把自己碗里的菜分给我一半。现在长大了,听老师讲了好多的原生态家庭,而这样的家庭讲的大部分是那个年代的背景。所以我感谢我的父母,虽然也属于那样的家庭,但得到的总是比别的同龄人多了那么一点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点日积月累的不同,也造就了现在的我们与他们的不同。

    一群的小伙伴,用锹挖出一根根白色的麻麻和红色的狼旁,回去稍做加工,去了皮,用盐酸菜的汤在难得的罐头瓶里泡上十几天,一道美味诞生了,尤其是自己创作的成果,自己吃起来更是觉得那是当时最可口的美味。当然也可以生吃,麻麻的,甜甜的感觉,其实不知道那种东西叫什么名字,估计就是根据吃起来的感觉或味道起得名字吧。

    见过村里几天不吃饭,饿的吐黄水,全身发软站不起来的场景。经历过这些,你就会明白,在那个年代,人不是为财死,而是也是为食亡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因为他们要生存,要繁衍。

    夏天,放学了,太阳还高着呢。为了在草地中找几个能吃的桫椤,宁可步行踩着石头从山坡上回家,也不顺着宽阔的马路走。采上一兜,自己还舍不得吃完,还得带回去给父母分享几个,每个人看见吃了,脸上肯定会堆满笑容,也正是这个笑容,带给我们的是满满的回忆和幸福。农村人的碗里,大部分是一点油烩点山药,然后篜一笼馒头,晚上热的厉害就是稀粥、面条,再热的不行,端着碗在院里面吃,一家都能听见一家吸面的声音,一个夏天就这样过来了。那时候,对蔬菜的概念只是一种听说,听说城里人顿顿吃蔬菜,真想象不出来那是一种什么味道,什么感觉,什么高大尚的日子。感觉市民户就是过得安逸得很。

    不光要给人吃,每天放学还得赶紧去给拔猪草,那头猪,那可是我们一家一年的油水来源,把它伺候好,可是头等大事。即使再好,到了冬天杀猪的时候,能杀个200斤左右,也是相当不错的了。和现在那些顿不顿就几百斤的猪没法比呀。年代不一样,吃得不一样,长得也是挺悬殊呀。可是在那年年代,想都不敢想, 猪还能有那么重。那时候即使开玩笑骂人,也是骂得人瘦得跟草一样,几乎很少听到骂人胖的就像猪一样。农村人看到城里有些人大腹便便,真得是羡慕得不得了啊,啥时候自己能胖起来呢???

    而现在,村村通了油路,至少在乡里都能买到水果和蔬菜,再加上整齐划一的新房屋,也大有一种城镇的气势。奇怪的是,城市人居然羡慕起了现在的农村生活,一到星期天或节假日争抢着往农村跑。但是他们眼里和心里还是有一种看不起农民的意识。或许也是他们觉得城市里的生活物资和生存环境都不是最美好最安全的了,来农村说到底还是为了满足自己为了健康的安全需要。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农民最累的季节。每天在焦阳下劳作,真可谓是每一滴汗珠掉在地上,都是每一颗粮食的真实写照。收割其他作物的时候,因秸杆都枯黄了,所以不敢动火。唯有在起山药的时候,天气也转冷了,其他作物也都收割回家了,便可大胆地去创造性的烧山药了。大人在地里劳作,当然是挖土豆了,小孩便去周边地里捡些大牲口的粪便,当然是经过天气晒干的,可以用来生火的,用这些东西烤出来的山药,那个味道,对,也就是那个味道,才更显得山药焦黄的味道是如此的可爱与回味。那个时候已经是霜降的时节了,在冷冷的天气里,暖暖的吃上这么一顿,既能止饿,又能御寒。这几天也正是八月十五的时候,再拿出几个月饼来,哇塞,农村人想不到城市人的美,一样,城市人也想不出当时农村人那种幸福的感觉是那么地接地气。

    现在农村民的劳作方式也变了,由人工全部变成了机械化,劳动时间短了,劳动强度小了,饮食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小时候我们能有一把韭菜吃,那都算是吃上蔬菜了,其他的,想都别想,也想不出来,没见过,怎么去想啊。想想,那时候的书本上,好像也只是说了些白菜,萝卜啥的,呵呵。现在的农民,每天也是盘盘碟碟的,比小时候的过年都强多少倍。

    秋天农作物都熟了,到处是丰收的景象,人们的饭碗里自然也就多了品种与花样,但可惜的是,农村人却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那么多的丰收与喜悦,因为他们在忙着抢收,只有将粮食全部收回粮仓后,才可以静下心来放心的去细细的琢磨与体会。咀嚼着每一丰收的粮食,心里那种幸福与踏实的感觉,才是真正地流露在心田。

    从吃少,到吃饱,再到吃好,这是他们奋斗的历程,也是他们奋斗的目标,而今他们的目标实现了,朝着鲜红的党旗竖起了大拇指,脸部带着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最灿烂的笑容。

    粮食归仓了,冬天来了,杀猪宰羊的时候到了,也是农村人一年最富有和攒膘的时候,看似清闲安逸,实则在为来年做更好的精力准备。记忆最深刻的就杀猪那天,吃杀猪烩菜,就像做事宴似的,请了好多人,弄了好几个菜,坐了好几桌,个个谈笑风声。女人们讨论着谁家的猪杀了多少多少斤,这个饭应该怎么做,那个调料应该啥时候放,为的就是做出一道美味。男人们则谈论着一年的劳累,在猜测着能有多少斤,讨论着膘肥厚,调侃着主家的男人。在女人们做饭的时候,男人们把肉和骨头都给拾掇得利利索索的。小孩子们,则都是从头至尾关心着这个猪尿泡,一旦从猪身上分离下来,充气后的猪尿泡就成了孩子们拍打踢踹的唯一的玩具。说实话,这也是我们小时候在娱乐更要有多么除了树枝,土疙瘩以外的唯一的东西了,而且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了。吃饭依旧是大人一起,小孩一起,大人们边吃边谈,烟酒味充满了整个房间,飘在屋里的烟在他们划拳的喝声下,随着叱呵的声音和手势摆动引起的气流的流动而飘忽不定的移动,然而却没有人更多的关心这些,关心的是谁吃的满嘴流油,谁喝得东倒西歪,只有这样,主家才会认为把请来的给吃好喝好了。

    小时候过年是印象最深刻的回忆了。自己小时候过年已经觉得很幸福了,有新衣服,有鞭炮,有小吃,个别小朋友还有烟抽,当然只是为了响鞭炮才给配的烟,也正是因为那几天,造就了我们从小就学会了抽烟的本领。可是听爷爷姥爷说起他们那时候的过年,包括父亲他们小时候的过年,居然一家人五块钱也就把一个年全过去了,这当然也是最窘迫的光景了。大年初一后,便是走亲窜友,每个人都想走出去转转,到哪都是笑声一片。正月十五一过,该开学的准备开学,该打工的就外出了,该种地的也就开始做准备了,这样,一年也就算是拉下了帷幕,准备下一年或下一个劳作的开始了,年复一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饭菜质量提升了,饮食结构改善了, 用餐数量减少了。你看,我们的饭碗是不是越来越小了呢?记忆中小时候用的是青边瓷碗,夸张一点说,就像现在的一口锅呀,而现在都改用小口径碗了,小的几乎就是原来的一个勺子大小了。

    可以这么说,餐桌上的饭菜的演变,是中国农民的一部真实的历史写照,也是奋斗的中国人民奋进的凝结与升华。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民生活质量的好坏,就看中国农民饭菜质量,而且现在也是经过历史考验和大家共同见证的,也实现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共同走向脱贫,走向富裕的道路,共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愿景!

    我就是这个历史的见证者,经历者,日新月异的每一个变化,都仿佛就在昨天,今天,我是感觉最幸福的,明天,应该是大家更幸福的!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