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幼儿教育

08/10/20 13:02:46 标签:

在一个嫌贫爱富的社会里,价值的唯一取向是金钱,难免父母对儿女的期待也会错误地以为“将来你要能赚很多很多钱哟!”就是唯一的教育目标了。 有了钱真的会幸福吗?试问那些自杀、坐监、酗酒乃至“剪断三千烦恼丝”看破红尘而出家弃世的人,有几个是为了“穷”字? 因此,我们在谈到孩子教育目标之前,大人们也该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了。 如果你对他们教养的方向仍只是朝“钱”看,恐怕他忙碌了一辈子,纵然有了亿万家财,也不过是较大的钱奴,未必是你和他的幸福!

如果先让你的孩子“爱学习”、“肯研究”,就能“更聪明”,自然他会喜爱工作,欣赏异己,胸容万物,造福人群,只要心无烦恼,也就会“常快乐”了。

  快乐是幸福的感受。而快乐的性格,也不是光靠遗传因素,就可以让你的下一代无忧无虑,坦荡幸福地过一辈子。

 

    然而,脑的细胞功能并不会自己发酵。婴儿一生出来,脑部恰似一张白纸,要有外界足够的听、视、触觉等感官的刺激,各种功能才会渐渐发达,刺激得越多,发展得也越快。但是,这种快速发展的时间并不会持续一生,它只存在于出生后短短的几年内,其中又以零岁到三岁之间为黄金时机。

    据大脑生理学家们的研究报告指出:儿童的智力(注意!不是知识)和性格,从出生到三足岁,就已经完成了60%(每年成长约20%),而且这三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六足岁,脑细胞的组织完成了80%(每年约成长10%),在这时期若能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导音乐、语言、文字或者绘画活动,才会有明显的进步。从六岁到了八足岁,这两年脑部的发育达到了90%(每年为全部成长的5%)。 也就是说儿童要进小学一年级时,聪明与否,大致上就已经决定了。只要看看前面的统计数字,不难发现一个结论:零岁到三岁之间,实为形成期中最重要的时期,假如不能把握这个时期,年龄愈长,启发、培养的功夫就会愈费力,效果也就愈差了!

阅读(0) | 留言(4)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jumy999对秀说:2008-10-20 14:03:50
  • 不论是在家庭中的婴孩或进入幼儿园的幼儿,不但应该把感官训练列为首要项目,更应该在过程中不断地求其更精确、更敏锐,使幼儿的视、听、嗅、味、触觉都能够灵敏而精确。借以让幼儿认知、辨异等潜能得以充分发展,进而产生分析、综合、研判等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为基础。 父母纵然不是幼教专家,但却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若能坚守下述三个原则,依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坚持蒙氏的原理:让孩子自由地适应, 你只为他准备环境,和诱导他去接触你所设计过的教具(一般人所谓的益智玩具)。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订下“教”他的进度,以免孩子被“盯”得厌恶学习,害怕你来“教”他。 (2)品名(形状、颜色、名称、 用途等)的认识,再逐渐进入确实、精细的程度。 (3)由听(妈妈讲说)到看(实物接触), 并充分利用五官,再进入手脚“做”的阶段。如此方有最好的教育效果。
  • jumy999对秀说:2008-10-20 13:58:43
  • 蒙台梭利对“有准备的环境”提出了以下标准和要求: ——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   ——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能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可让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地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 jumy999对秀说:2008-10-20 13:57:44
  • 奖赏或惩罚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效果。 经常受鼓励的小朋友,他的人格是建立在自己的认知和自我约制上。但是悬赏式的奖励,只会诱使他“有奖才做”,影响到他将来的“价值观”,只以名利为衡量的标准,“无钱免谈”,甚至“和父母算饭钱”六亲不认,看看社会上那些“有奶就是娘”的国民,报上天天登的为了要钱手刃亲爹、杀人的新闻是多么可怕! 如果孩子必须常受处罚,才会停止他的乱来,那他的“听话”完全是因为怕挨打挨骂,而非“自我控制”或“知所行止”。长久下来,也会养成无赏不动,不打不听的习惯,那就糟了。而且,除了不主动以外,他也会缺乏自信,做任何事都会害怕。对自己没有自信心,也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或出息了。 让 孩 子 选 择 也就是因为,不管是奖赏或是处罚,都是以大人为中心,想要小孩接受大人的安排,才有如此手段;相反地,一切的事情假如经由孩子自己去选择,所有的情况便会改观。 你家里是否会有这种现象出现:今天要出外郊游,你特地替小明挑了一件鲜艳的红色新上衣,白色的小短裤,并且一再地告诫他:“有很多阿姨、小朋友一起玩,你要注意不要把新衣服弄脏呀!还要听话喔!不听话小心爸爸打……!”结果,还是不听、乱坐、乱钻地把新衣服弄脏。 其实,小明不是故意跟妈妈过不去,在他内心里在意的是树林里的蝉、池塘里的鱼。至于衣服,他所喜欢的是妈妈前几个月替他买的蓝色卡通上衣,他每次出门前都要求穿他和小朋友都喜欢的那件,但是妈妈总认为那件太旧。 对郊游来说,小明心里只是想抓住正在叫的蝉,或一条游来游去的鱼,脑子里根本没有想到身上穿的鲜红上衣和白色短裤是上个月小阿姨买给他的奖品。所以,当郊游回来,妈妈和爸爸看到他的脏样子,认为孩子“不听话”,问他为什么总是不听话,是不是想挨打的时候,小明却理直气壮地说:假如你们听我的话,让我穿那件蓝卡通上衣,就不会脏了!要打,你打好了!假如你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会感到很有尊严,也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该负的责任;最主要的,他不会有被限制的压力。
  • jumy999对秀说:2008-10-20 13:54:32
  • 年 龄 敏感时期(Sensitive Periods) 出生到3 岁 属于潜意识的吸收心智(Unconc-ious Absorbent Mind) 1 .5岁到3岁 感官经验、语言发展 1 .5岁到4岁 对细小物体发生兴趣 2 岁到4岁 明白时间上、空间上的秩序 2 .5岁到6岁 感官的净化 3 岁到6岁 对成人的教化有敏感的感受性 3 .5岁到4 .5岁 写字 4 岁到4 .5岁 触觉发展 4 .5岁到5 .5岁 朗读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