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远离噪音 创造宁静(图片见博客的精彩写真的相册中)

08/11/02 18:35:47 标签:

远离噪音  创造宁静 三(4)班姚子健    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损害听力。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 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 若是在摇滚音乐厅, 半小时后, 人的听力就会受损。 二是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三是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四是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预防噪声,必须要了解噪声产生的声源、噪声的强度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了解工作环境,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预防噪声危害的措施有:一是制定卫生标准:保护绝大多数,不包括敏感人群,以听力损伤为依据,A声级制定。二是控制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方法。液压代替锻压。三是控制噪声传播:吸声、消声(防止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用于风道和排气管)、隔声、减噪装置。四是个体防护:耳塞、耳罩。选用合适的噪声防护用品:(1)耳塞:用于防护不超过100分贝噪声的作业场所。(2)耳罩:一般用于噪声级达到100125分贝时的环境。(3)防噪耳帽:有软式与硬式两种。用于噪声级达到130140分贝的场所,并对头部有保护作用。在作业环境噪声级超过125分贝时,应同时使用耳塞和防噪耳帽。五是健康监护:定期体检(高频听力下降)、就业前体检(耳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现自己耳朵内有轻微的杂声、铃声,听不清滴水声,难以与人在电话里交谈,或经常头晕、出现空间旋转现象,则有可能是耳神经受到损害或有病变,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六是合理安排劳动、休息:利于听力的恢复。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