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1:睡眠中的百变宝宝(0~6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往往除了吃就是睡,醒着的时间很少。在宝宝睡着的时候不妨细心端详一下他的姿势,一定会有不少发现,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宝宝醒着时与他聊天的谈资。
爸爸妈妈将宝宝睡觉时的各种姿势拍成了相片,并给这些相片起名字。一张是宝宝的两个小手高高举过头顶,爸爸给它取名“魔法师啊吗眯吗眯轰”;一张左手举过头顶,右手平伸,爸爸取名为:“小小交通警”;还有一张右手举得较高左手举得较低的相片,妈妈叫他“天才指挥家”;一张在梦中微笑的相片名字叫:“打赢了”。当宝宝醒着时,爸爸妈妈举着宝宝的相片对宝宝解释每张相片的名字,非常有意思。
和宝宝沟通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一起做了些什么事情,而是营造愉快轻松充满温情的氛围,这些对于培养宝宝的幽默感和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因此,爸爸妈妈应该留心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和美妙时刻,让点点滴滴汇集在“记忆”中,以便“想像”提取,与宝宝共同分享。即使工作闲暇时,也可自娱自乐。
游戏2:照镜子(6~12个月)
抱着宝宝,让他看镜子,问他:“宝宝看,这是谁呀?”他会感到很新奇。这时妈妈要用手指着宝宝反复叫他的名字:“这是××!”逐步地,再指着他的五官以及头发、小手、小脚,教他认识。最后,把着他的手指认识他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当妈妈抱着宝宝照镜子时,他看到里面还有妈妈,会感到惊奇。他会看看真正的妈妈和镜子中的妈妈,您可以指着自己说:“我是妈妈!”这时还可以让他自己抱着布娃娃或他熟悉的东西照着镜子看。
小宝宝刚开始照镜子的时候,还不能把自己和镜子中的自己等同起来,他常常会把镜子中的自己当作其他人或游戏的玩具、伙伴,有时候还会亲亲镜子中的“小宝宝”、用手摸“小宝宝”。随着月龄的增长,他才逐渐能够认识到,镜子中的人就是自己,和自己是一样的,从而发展对自己整体形象的初步认知和感受,逐步产生生理自我和萌芽状态的自我意识,并能为将来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认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游戏3:丢纸球,比多少(1~3岁)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用旧报纸做出一个个的纸球,每人用一个脸盆或篮子做目标,爸爸或妈妈和孩子一起,站在离篮子或脸盆一米远的地方,每人十个纸球,分别往自己的脸盆扔,然后让孩子当裁判,来比比谁投进的球 多。
3岁前的孩子还未能形成正确的数概念,因此,数的比较对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可能比较困难一些。但是孩子可能会有自己的方法得到正确的或错误的答案。孩子的“思考”方式常常通过外显的行动表现。只有对孩子有好奇心的爸爸妈妈,才能通过观察孩子、向孩子提问、与孩子沟通,从而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世界。而只有理解了孩子,才能从孩子能理解的角度出发,给予他恰当的引导。这比直接教给孩子正确的结论要重要得多。而且,任何在父母看来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是孩子宝贵的创造力雏形。因此,孩子的想像和创造力能不能得到保护,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很重要。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当我们以宽容理解的心来享受与孩子在一起游戏的愉悦时光时,孩子已经在不经意中让您惊讶了。
游戏4:公平的竞赛(3~6岁)
现在的小宝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爸爸妈妈是他们主要的游戏伙伴。小宝宝们玩游戏都喜欢赢,但爸爸妈妈们实力又实在太强了,爸爸妈妈老让着也没意思,怎么办呢?其实只要动动脑筋,制定合适的游戏规则,就能让宝宝和爸爸妈妈享受到公平竞赛的乐趣了。
例如赛跑,让爸爸头顶书本、妈妈双膝夹乒乓球,再跟宝宝赛跑,大家的水平就差不多了吧。如果还是水平悬殊,就让宝宝给爸爸妈妈建议新的规则。
这个游戏除了让宝宝积极地创造性地制定游戏规则,还能让宝宝体会到,玩游戏最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有赢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游戏的乐趣。而且,当爸爸妈妈也全情投入游戏的时候,就是宝宝最好的行为榜样,也最能让宝宝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创造力的展现是宝宝们自我满足的重要来源,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这也是创造力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游戏5:编成语(6~8岁)
成语是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化,它结构精练、寓意深厚、朗朗上口,而且几乎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但是,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讲成语故事之前请先问问孩子对成语的理解。说不定一个爱吃鸡的孩子会把‘闻鸡起舞’解释成:“鸡煮熟了,闻一闻,真香啊!于是就高兴得跳起舞来。” 还可能忍不住咽口口水呢!这个时候就是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了。讲完故事,您可以和孩子商量,可不可以给“鸡煮熟了”编一个像成语一样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呢?
听听孩子对成语的理解,目的不在于测试孩子的知识,而是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想法的一种有趣而巧妙的方法。让孩子为自己‘错误’的理解创造一个新的表达方式,就不会给孩子造成被取笑的感觉。别看孩子有时候只是模仿性地造了另一个词,但许多的创造都是从模仿中来的。而且孩子学会了用简单的4个字表示一个长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对不同成语的正确理解能启发孩子从不同角度建构思维。
正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