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37℃~38℃时:不必急着退热
发热本身有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发热是不必急着退烧的。盲目退热往往引发很多不良反应,由于退热快、出汗多,易导致虚脱、??环系统问题。
体温38℃~38.5℃时: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多喝水
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热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多给宝宝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体温38.5℃以上时:考虑使用退热药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考虑使用退热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常用退热药包含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水剂 较温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锭剂 由于给宝宝喂药比较困难,很少使用这类剂型的退热药,大部分已??被各种退热糖浆代替。
●栓剂 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当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热,但使用次数要少,因密集使用易退热过度,使体温降得太快,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等。
●针剂 打退热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宝宝甚至会过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退热针所作的过敏试验,因此除非无法使用口服退热药(如严重呕吐或禁食中)且无法使用肛门塞剂(如严重腹泻),用尽方法仍无法退热,最后一步才会考虑打退热针。
提醒 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还有,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 体温39℃以上时:加用冷水枕
可在使用退热药的基础上加用冷水枕,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温度也不会太低,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但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体温超过40℃时:温酒精拭浴
用温酒精擦浴可降低全身的体温,要注意一定要用“温水”加上70%的酒精,以1∶1的比例稀释,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宝宝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热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的宝宝,且体温超过40℃以上不易退时使用。
寒颤时:适当增加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出汗时:适当减少衣物
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正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