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猿雕

08/11/12 18:13:15 标签:

食猿雕
  学名:Ictinaetus malayensis
  英文名称:Black Eagle
  亚洲的鸟类
  分布:菲律宾吕宋岛、沙马岛、雷伊泰岛、民答那峨岛的森林。
  体型:95 公分,翼展可长达 240 公分。
  重量:可达 285 克。
  食物:鹿鼯猴麝猫蝙蝠、大型鸟类。
  产卵数:1 个。
  食猿雕是一种大型猛禽,非常强悍,然而食猿雕的数量非常稀少,正处於绝种边缘。目前成年的野生食猿雕,只剩不到 250 只。食猿雕所筑的巢非常大,直径可达将近 3 公尺,但是它们的繁殖率很不稳定,一对食猿雕可能每 2 到 3 年,才会产下 1 只雏雕。食猿雕的目前分布状况并不明朗,但是它们所栖息的森林日渐缩减,导致它们的数量急剧下滑。
  食猿雕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猛禽之一,体长为85一95厘米,体重3.6一4.2千克。在它的头部的后面,生有许多长达9厘米的矛状或柳叶状冠羽,当其发怒的时候,这些冠羽都高高地呈半圆形耸立起来,加上短而侧扁的巨大钩嘴和黑色的脸部,就构成了一副极其凶狠而古怪的面孔,令人望而生畏。
  食猿雕没有亚种分化,是菲律宾热带雨林地区的特产动物,目前仅零散地分布在菲律宾的吕宋、萨马、莱特和棉兰老等岛屿的局部地区,所以也被称为菲律宾雕。食猿雕堪称森林中的霸王,具有短而宽的翅膀和长长的尾羽,能够敏捷地飞行和突然增加速度,所以特别适合于在森林中活动。它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树冠之中隐蔽地飞行捕食。而它当它需要从一个山谷飞往另一个山谷时,则在森林树冠的上方采用翱翔的飞行方式。
  食猿雕具有很强的领域性,每对差不多要占领30—50平方公里以上的领域,根据森林覆盖的程度和地形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它的领域内,大多数动物都是其猎捕的对象,尤其是猕猴等各种猴类、蛇、灵猫等树栖动物。这些动物的种群数量在森林复盖较好的地区通常是比较丰富的。有时它还喜欢隐藏在犀鸟的洞穴附近,伺机捕杀那些来给在洞穴中孵卵的雌犀鸟送食物的雄犀鸟。那些喜欢在村落、农田等处活动的食猿雕,还常常捕食狗、小猪等家畜。
  食猿雕每年10—12月开始营巢,大多选择生长在山谷斜坡的大树,将巢筑在附生在大树上的蕨类植物形成的平台之中,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30米左右。每窝仅产1枚卵,孵化期大约为2个月。雄鸟送给雌鸟和雏鸟的食物频次是不同的。在食物贫乏的情况下,由于雄鸟带给正在孵卵的雌鸟的食物太少,雌鸟不得不离开巢和卵,自己去捕食,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孵化失败而最终弃巢。在自然状态下,食猿雕的繁殖率极低,不仅产卵的数目太少,而且哺育一只幼鸟要花2年时间。因为幼鸟长齐羽毛需要4个多月,而且即使已经长齐了羽毛的幼鸟,仍然要在亲鸟的领域中逗留到第二年。幼鸟在自己学习捕食技术的期间内,可能仍然需要亲鸟的喂养。所以只有当幼鸟离开亲鸟的领域之后,亲鸟才可能再次营巢,进行繁殖。只有在幼鸟很小就夭折了的情况下,亲鸟才在当年冬天继续营巢繁殖。由此可见,一旦食猿雕的种群数量下降,再恢复则需要很多时间,更不用说幼鸟的发育和成长还要经过许多磨难和挫折。
  食猿雕被科学家发现已经有100多年了。1894年,英国一名博物学家在菲律宾萨马岛的热带丛林中进行考察时,第一次发现了这种性情凶猛、喜欢捕食猴子的鸟类,并且采到了它的标本,经过一番仔细的研究,将其命名为食猿雕。但是,从那时到现在,这种珍贵的动物却一直没有摆脱逐渐走向灭绝的命运。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食猿雕被列入附录I。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