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跌倒了要不要扶?

08/11/13 13:36:22 标签:跌倒 爬起来

  近年来一些家长认为如果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坚强性格,孩子跌倒了一定要自己爬起来,不论摔得多重。一位名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我要求儿子在跌倒时,不能哭,爬起来,告诉我们怎么摔倒了,哪里疼,我们自然会帮助他的。可是一些妈妈担忧地反映说,孩子会因此变得冷漠。
  孩子跌倒了,到底要不要扶?禅宗有一句话,叫“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撅”,一个方法如果不根据具体情况,只是机械地、绝对化地套用,那我们就成了那头笨“驴子”,被禅师嘲笑没关系,成为不称职的父母,对孩子却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称职的父母应该是敏感的,善于观察的。当孩子跌倒时,如果并不严重——比如在家里木地板上、地垫上、泥土地上摔倒,家长应该不动声色,观察一下。大惊小怪地“哎呦”一声,孩子可能就哭起来了——其实本身并不疼,是被家长的反应吓哭的。学步期的孩子最容易跌倒,由于充满了探索的迫切精神,如果家长素来对小磕小碰泰然处之,孩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接着玩。这时,家长连一句“自己站起来”都不用说。有时候家长觉得孩子依赖性强,摔倒了习惯性地等着妈妈抱起来,希望有所改观,的确可以蹲在他身边,温柔地坚持:“宝宝,自己站起来,来吧,到妈妈怀里来。”
  有时候孩子摔得并不严重,平常会自己站起来,可这一次偏偏可怜巴巴地看着妈妈。这可能是在向妈妈暗示:现在我需要妈妈对我有个关心的表示,我要妈妈爱我一下。很多时候妈妈觉得要坚持,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站在旁边不肯帮忙。其实这是可以是个很温馨的场面。根据情况,妈妈可以温柔地询问一下:“要妈妈帮忙吗?”如果孩子需要妈妈帮忙,就会把手伸给你。妈妈把孩子抱起来,亲一亲,让孩子在怀里撒个娇,就像给孩子的情感“加点油”。
  但是如果孩子确实摔得比较疼,或者出了一点血,家长一定要赶快过去充满关怀地把孩子抱起来安慰。如果这时家长态度冷漠、严肃,坚持让孩子自己站起来,疼痛和流血带给孩子的惊吓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当孩子因为疼痛而哭的时候,一定不要严厉制止。哭对孩子有特殊意义,可以缓解紧张、释放负面情绪,不许孩子哭,就是压抑孩子的正常的情感表达。冷漠可能就因此而来。有时候,孩子摔得并不重,也会大哭起来。如果这并不是孩子的习惯,有的家长会说:别理他,小题大做,找茬哭。确实是小题大做,但可能确实是有原因的:也许因为最近孩子经受了一些挫折、积压了一些紧张情绪,这次摔倒成为了压倒孩子情绪的“最后一棵稻
草”,这时也要充满爱意地拥抱和倾听孩子哭泣。被倾听哭泣之后,孩子会卸掉包袱,重新平静或者活跃起来。如果孩子情感的表达和要求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回应,甚至遭到“镇压”,慢慢地会让孩子收回自己的情感,不敢或不愿表达和要求。
      上文是转载的!确实,对待孩子不能书上怎么写就怎么做,绝不能有。
    对待小孩,一点马虎不得,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嘛,啥都不懂!其实现在的小孩啊,聪明着呢,都聪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不用教的,应该说不能用“聪明”来形容,我认为是小孩的“特质”!给他适当的环境刺激和有目的的交流训练,只要不是低能儿,都可以做到你眼中的“聪明的不得了”,现在的时代,不是以前了,不是我们80后曾经的儿时环境了,想想我们那时候,家长都忙着挣工分、做生意赚钱,哪有这么多空暇时间去照料宝宝,所以我们那年代,好多小孩甚至到了4、5岁才会说话,现在的情形呢,小孩1岁多就已经是个小精灵啦!
    宝宝们这么强的学习力,我们做家长的除了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他多维发展,更要时刻注意宝宝的心理成长、心理变化,有时看来,家长稍一疏忽,宝宝就学会了放赖啦! 
    小宝宝们聚一起,你就会发现一家一个样,看小宝宝的表情你都能猜到他在家里的环境待遇,多半跟父母的处世为人和教育小孩的态度息息相关,有的小孩一脸惊恐,动都不动,抱着就抱着,站也站不稳,有的小孩到处跑,到处发现,还把他的成果跟你分享,不懂怎么吃怎么玩会交到你手上看你怎么处理,有的小孩则一声不响自个独吞,要是发现了没见过的黄豆、煤渣独吞就不得了了啦!
    现在写如何教育小孩的文章很多,问题也很细分,什么不肯吃奶瓶啦,不肯吃饭啦,不肯走路啦,我觉得只要我们细心发现,按需供给,但非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你会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最称职的父母,再多插一句,这方面的事儿,一般母亲更能胜任,因为第六感的微妙感应,可是父子间没有的哈!
    对待宝宝,因“时”施教,时间段不同,教育和疼爱方法不同,记住这点,肯定可以是个称职的母亲哦!

    祝育儿网所有的宝宝都健康成长,所有的妈妈都开心快乐!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