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7~9个月宝宝的游戏

08/12/24 11:43:54 标签:

1 机动玩具
  游戏目的:
  (1) 训练宝宝的感知觉;
  (2) 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注意力,提高注意的时间;
  (3) 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让宝宝学会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4) 发展宝宝的专注力。
  游戏内容:
  准备一些玩具,一类是电动玩具,如电动小汽车,电动小火车,电动飞机,另一类是上发条的玩具,玩具鸭子,玩具兔子,玩具青蛙。游戏时,妈妈不要把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宝宝面前,而是应一个个拿出来让宝宝看。比如妈妈先拿出一个鸭子的发条玩具,上足发条,把鸭子放到地上,鸭子有节奏地向前走去,妈妈则以丰富的语言配合玩具的特点来刺激宝宝:“嘎嘎,唐老鸭,嘎、嘎,唐老鸭……”,或是“呜——呜,小火车开走了……”
  游戏指导:
  (1) 妈妈应一个一个出示玩具,否则玩具太多,容易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2) 妈妈的语言要生动,语言的因果关系要明克,便于宝宝理解。

  2 叮当哪儿去了
  游戏目的:
  (1) 发展宝宝的观察力,使宝宝通过观察寻找当面藏起来的东西。
  (2) 发展宝宝的听觉,培养宝宝的辩音能力及节奏感,训练其注意力。
  (3) 引发宝宝用眼睛去寻找自己喜爱的东西,并伸手去拿。
  (4) 发展宝宝的记忆力。
  游戏内容:
  准备摇铃一个,干净的手绢一条。游戏时,妈妈让宝宝坐在床上,爸爸在宝宝身后扶住。妈妈手拿摇铃在宝宝的眼前有节奏地摇着,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当孩子注视摇铃的时候,妈妈突然用手帕将摇铃的一大部分盖住,并且微笑着对宝宝说:“咦,奇怪呀!宝宝的摇铃哪儿去了?宝宝找一找摇铃在哪里?”宝宝就会去搜寻刚才还存在的摇铃。很快,宝宝的眼睛就会注视着盖着手绢的摇铃,这时,家长不要急于去拿掉手绢,而是让宝宝稍微多注意一段时间,提高宝宝的注意时间。随后,妈妈把手绢拿开,说:“啊!原来宝宝的摇铃在这里。宝宝找到了。宝宝真聪明。”游戏可重复进行。
  游戏指导:
  (1) 妈妈摇铃应有节奏,左边两下,右边两下,节奏发下:**、**。而且摇的时候,妈妈最好也有节奏地摇摇头,方向,节奏和摇铃相同。这样,极易引起宝宝的共鸣,吸引宝宝的兴趣。
  (2) 宝宝在注视被手绢遮住的摇铃时,妈妈一定掌握好宝宝注视的时间。时间太长宝宝注意力就会转移,时间太短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3 叠起来看一看
  游戏目的:
  (1) 训练宝宝的注视观察能力,鼓励宝宝进行模仿。
  (2) 使宝宝明白同样的物体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游戏内容:
  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分别为大中小三号,最好用三只有把,较轻的塑料杯子。
  游戏时,妈妈和宝宝一直坐在地上,在宝宝的背后垫一个枕头,防止宝宝从不稳而摔倒。妈妈先把三个杯子按大中小的顺序依次摆开,对宝宝说:“宝宝看,这是杯子,是我们喝水用的杯子。这个最大,这是最小,这个不大也不小。今天我们用这三个杯子来做游戏,宝宝要仔细看妈妈怎么做。”妈妈将最大的杯子杯口朝下放在地板上,再将次大的杯子倒着放在它的上面,最后把小杯子倒放在顶端。让宝宝看清楚后,妈妈把杯子推倒,重新再堆一次,让宝宝用手推倒,鼓励宝宝模仿妈妈动作进行游戏。
  游戏指导:
  (1) 妈妈在堆砌杯子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缓,让宝宝能够看得清楚,便于宝宝模仿。
  (2) 游戏时间不腚过长,否则会影响孩子脊椎的发育。



  4 归位
  游戏目的:
  (1) 训练宝宝的观察能力,训练宝宝通过观察模仿的能力。
  (2) 训练宝宝手与上肢的运动能力。
  (3) 增强宝宝视觉、运动协调能力。
  游戏内容:
  准备好一堆塑料球,一部分红色,一部分黄色。再准备两个纸盒子一个红色,一个黄色。游戏让宝宝,妈妈和宝宝共同参与。爸爸独自坐在一边,妈妈搂着宝宝坐在相对的另一边。爸爸妈妈的距离控制在2米左右。在爸爸的面前放黄色的盒子,在妈妈和宝宝的面前放红色的盒子。在中间放上红色的和黄色的小球。由爸爸先做示范,爸爸走到中间,拿起彩球,把手中红色的小球放进红色的盒子里,把黄色的小球放进黄色的盒子里。如此重复几次。然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让宝宝来做这个动作。最初宝宝不熟练,但多做几次就可以让宝宝独自去进行。
  游戏指导:
  (1) 盒子都要大,而且口一定要大,便于宝宝把彩球投进去。
  (2) 示范动作一定要仔细、缓慢 让宝宝看清清楚楚。
  (3) 如果宝宝动作发展较好,可让宝宝坐在爸爸妈妈的中间,移近盒子的距离,让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彩球扔进相同颜色的盒子里。


  5、手指歌
  游戏目的:
  (1) 通过手指动作训练宝宝的观察力、注意力;
  (2) 通过念儿歌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打基础;
  (3) 增强孩子的节奏感、韵律感。
  游戏内容: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地坐在床上。妈妈伸出双手,一边念儿歌,一边帮动作;
  “拇指大哥矮又壮”,伸出两只大拇指晃一晃;
  “食指大哥细又长”,伸出两只食指晃一晃;
  “中指大哥个最高”,伸出两只中指晃一晃;
  “无名指大哥个也高”,伸出两只无名批晃一晃;
  “小指小妹俊样子”,伸出两只小指晃一晃;
  “快快乐乐一家子”,两只手在一起拍四下。
  妈妈进行完一遍后,第二次就可让宝宝和妈妈一起动作。
  游戏指导:
  (1) 游戏开始时,一定要慢,要让宝宝看清楚动作。
  (2) 妈妈让宝宝蹈着一起做动作时,应随时纠正宝宝,如果宝宝做对了,就应及时予以鼓励。


  6 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学礼貌
  游戏目的:
  (1) 训练宝宝观察大人的行动。
  (2) 训练宝宝通过观察进行模仿的能力。
  (3) 训练宝宝将语言与动作相结合的能力。
  游戏内容: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游戏进行一会儿的,爸爸一边起身做出要离开的样子,一边向宝宝招手说“再见。”妈妈则抱着宝宝站起来,也对爸爸挥手说:“再见”,同时,妈妈对宝宝进行解释:“爸爸要走了,我们应该和爸爸说再见,希望爸色早点回来。”然后妈妈继续挥手和爸爸说再见。爸爸走到另外一个房间去。爸爸再走回房间,妈妈就对宝宝说:“爸爸回来了,欢迎,欢迎,欢迎爸爸回来。”同时,妈妈拍手以示欢迎。爸爸、妈妈和宝宝把上述两个动作重复进行几次,渐渐使宝宝通过观察明白,再见的时候要挥手,欢迎的时候要拍手。
  游戏指导:
  (1) 爸爸妈妈在做动作时要明显,要让宝宝清楚地观察到。
  (2) 该游戏可在宝宝平时的生活中用到,爸爸,妈妈去上班,宝宝挥手说“再见”;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中,宝宝拍手说“欢迎”。


  8 听爸爸妈妈的话
  游戏目的:
  (1) 训练宝宝能够根据父母的要求用眼睛寻找东西,并伸手去够取。
  (2) 训练宝宝的观察力。
  游戏内容:
  准备一些宝宝熟悉的物品,比如几样玩具,玩具汽车、布娃娃、摇铃等;几样日用品:小板凳、勺子、小塑料碗;几样食物:香蕉、苹果、煮熟的鸡蛋。游戏时,妈妈和宝宝坐在一起,爸爸拿起一样东西,比如说玩具汽车,妈妈就说:“玩具汽车”。再拿起一个香蕉,妈妈对宝宝说:“香蕉,这是香蕉。”如此,让宝宝明白每一样物体分别都是什么。然后进入游戏的第二步,爸爸挑几样东西分散放在屋内的各个地方。妈妈问宝宝:“宝宝找一找,宝宝的玩具汽车在哪里?”宝宝就会用眼睛去寻找妈妈问的东西。如此进行,妈妈把每样物品都问一遍。然后进入游戏第三步。爸爸把所有的玩具,用品都放在一起,妈妈对宝宝说:“宝宝,骈把玩具汽车拿过来。”妈妈可协助宝宝地行第一次寻找,然后妈妈接着再说:“宝宝,去把香蕉拿过来。”游戏可重复进行。
  游戏指导:
  (1) 选用的物品应是宝宝极为熟悉的物品,随着游戏的次数增加,让宝宝认识的物品可日趋复杂。
  (2) 游戏必须是在宝宝熟悉上一步的前提下才可进下一步。


  9 给积木分分类
  游戏目的:
  (1) 培养宝宝能够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和构造。
  (2) 培养宝宝能够模仿成人的行动。
  (3) 培养宝宝的行动能力、锻炼宝宝的手指的灵活性。
  游戏内容:
  准备一副积木,积木的形状各异准备几个盒子,一个盒子上贴圆的形状,一个盒子上贴方形,再一个盒子上贴三角形。游戏时,爸爸、妈妈和宝宝围会在积木旁,一人身边放一个盒子。然后妈妈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找积木的游戏。宝宝看,我们今天有这么多积木,有方形的(拿起一个方形的给宝宝看)、有圆形的(拿起一个圆形的积木)、有三角形的(拿起一个三角形的积木)。今天我们要给这些积木分分类。我们先看看身边的盒子。”妈妈拿起自己身边的盒子,用手指了指盒子上贴的四方形,说:“我的盒子是四方形的,我找四方形的积木。”爸爸也和妈妈一样做同样的动作,说同样的话。宝宝通过自己的观察,就会模仿爸爸、妈妈的动作,拿起自己身边的盒子,找出和自己的盒子图片一致的积木放进盒子。宝宝通过观察,就会模仿爸爸妈妈的动作,在积木中找出和自己盒子图片一致的积木放到自己盒子里。
  游戏指导:
  (1) 应选择较大的积木,防止宝宝放入口中引起危险。
  (2) 爸爸、妈妈的动作要缓慢一些,给宝宝足够的观察时间,尽量不用语言去提示宝宝,而应该是让宝宝自己观察得出结论。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