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在孩子的立场感受情绪。
站在孩子的立场感觉情绪的家长,看到孩子哭泣时,能设身处地想象孩子的处境并感受到离子的悲伤;看到孩子生气时,能感受孩子的挫败与愤怒,家长接受并与孩子分享这些感觉,会使孩子更有信心学习怎么处理面临的问题,因为孩子感到身边有可以信赖的力量支持。当家长不再简单地批评孩子,轻视孩子的情绪,不主观地否定孩子的意向,孩子就会主家长进入他们的世界家长就能更容易地引导主教育孩子成长。孩子会感到与家长有共同的立场,肯与家长一同解决问题,也愿意听家长的意见。
2、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包括对情绪的处理。家长首先要学会善待自己的情绪,慢慢不让自己的情绪的控制下慌张失措,这样,家长才有足够的清醒去面对孩子的情绪。孩子在家长这种淡定的情绪影响下,也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善待自己的情绪。
家长不要害怕在孩子硬骨头表现自己的情绪,伤心时可以流泪,愤怒时可以生气(只要告诉孩子伤心和生产的原因)。家长通过这样的行为告诉孩子,负面情绪是人生的一部分,无需逃避或者隐瞒,并能找出处理的方法。例如,孩子看到父母在争吵后可以很好地解决双方的矛盾,那么他就尝到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及感受到亲密关系的可贵。
3、用平常心看待颓情绪。
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也是正常的,因为獐的神经还没有发育健全,情绪起伏大是常态。因些做父母的,首先要做的是以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孩子一有情绪就惊慌失措,急于扑灭。
家长应鼓励孩子诚实地面对情绪,认识、接受和承认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怕别人知道。有负面情绪并不表示自己不如别人,每个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区别只不过在于能否成功地处理它们。成功的人,总能找到负面情绪扔正面价值,懂得运用它们去取得人生里更大的成功和快乐。
4、不要带着情绪教育孩子。
面对孩子的情绪,家长的处理不能随自己的情绪而波动,有时这样处理,有时那样处理。家长要建立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事情归事情,只会使孩子感到家长只不过借骂他来消气。斥责孩子,从来都不应为了家长消解内心的怒气和情绪,而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因此,家长应待情绪回复稳定时再去教育孩子。
5、情感交流不可少。
家长处理孩子情绪时是最好成绩的情感交流机会。家庭中如果少了情绪互动,那就等于没有了家庭的核心——感情。所以,家长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要及时与孩子交流。这种交流在幼儿期以心灵沟通为主,即用自己的身体语言特别是面部表情等与孩子交流;而在儿童期,就要通过语言来交流,让孩子认识情感并学会语言来表达情感,丰富孩子的情感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正文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