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为孩子准备四颗糖--陶行知的故事

09/01/24 00:00:17 标签:育儿

故事是关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

一次,陶行知看到有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制止,并让这名同学放学后到校长室。当陶行知来到校长室室时,这名同学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糖给了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而我却迟到了。”这名学生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给这名学生,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这说明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而且对我很尊重。”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这名学生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

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你能够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我只有四颗糖,都奖给你了,这件事就到这里吧!”

这就是在教育界传为佳话的“四颗糖果”的故事。

每次想起这个故事,都会对陶行知先生肃然起敬,为他那宽广的胸怀,为他那高超的教育艺术。在他的眼里,每一名学生都是优秀学生。

每次想起这个故事,都会感到悲哀。为自己对待孩子的粗鲁、苛刻,也为现实中我们很多家长和教师粗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陶行知先生面前,我们是那么的渺小和无知。

从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中,我们至少应当学会三点:

一是宽容孩子。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现实中,我们往往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训斥,这样做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应当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是正面教育。孩子需要表扬,做了错事的孩子也不例外。正面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帮助孩子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促使孩子知错就改。要多些肯定少些批评,多些表彰少些挖苦,多些奖励少些惩罚。

三是平等对话。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犯错误的孩子,那样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由此导致孩子丧失进取心,最终发展到破罐子破摔。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是我们的基本功,也是最难做好的。

阅读(0) | 留言(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陶行知对大宝、小宝说:2014-09-21 10:28:05
  • 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