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

09/03/30 14:30:02 标签:健康问题

 手足口病到底是种什么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全球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4—9月多见,冬季发病较少。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但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会因病情进展快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目前经研究证实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病毒A组(CoxA)

 

  ●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其中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手足口病发病有什么特征?

 

  手足口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患儿是突然起病,发热在38度左右,有些患儿可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极少数儿童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可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夏季是我省肠道传染病发病的高峰季节,这是我们在夏季要预防的几种传染病之一。肠道传染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便传播,排泄出来的大便污染了我们的手,污染了我们的食物,通过口感染的。

 

  从传播的角度而言,此病的传播有二个途径,一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二是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的接触传播;三是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造成流行。另外,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为什么在幼儿中高发?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发病的几率相对较小,而婴儿随年龄的增大,从母体带来的抗体逐渐减少,加之本身的抗病毒能力较差,因此发病可能性也逐渐增大。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在托儿所和幼儿园里,孩子相互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多,因此感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多。

 

  儿童手足口病如何防治?

 

  作为专业机构如各级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要加强监测,提高对本病监测的敏感性,这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有条件的情况下,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作为托幼机构应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孩子可能接触到的物体(桌、椅、门、窗、日用品、玩具及食具等)的表面都应用含氯消毒液(如施康等)消毒(若已发生有孩子感染的,更要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加强消毒);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每日至少三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加强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毒从口而入;若幼儿园发生该病例时,应立即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同一幼托机构同时发生3例以上病例时,要及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避免感染。主要防护措施有:1、饭前便后要用洁净水洗手,预防病从口入;2、室内应经常通风,做好家庭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小孩的衣物等要经常日光晾晒;3、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发病一个星期左右即能自愈,因此关键在于对症治疗。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

 

  手足口病和肠道病毒EV71有什么区别?

 

  手足口病为常见病,绝大多数病情较轻,可自愈或可治愈,目前我省只发现极少数EV71感染病例,基本上为散发病例,公众应科学认识疾病、防控疾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多样,多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则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EV71等。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

 

  肠道病毒EV71感染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但也可表现为其他疾病,手足口病可以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也可以由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两者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根据国内外资料,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也较高,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 。

 

  如何防治肠道病毒EV71?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症消失。

 

  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家庭预防: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

 

  幼儿园预防: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小学预防:小学要做好每日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病学生不应继续上学,要在家中休息。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