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表皮的炎症,其特点为急性期皮损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等),有渗出倾向,自觉搔痒;慢性期常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脑丸等)引致。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所以可见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婴幼儿湿疹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皮肤病,多为满月后方发病。惯发于头面部,其他地方也可被波及。皮疹表现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相同,时作时休,容易复发。剧痒难忍,故夜间哭闹、燥动不安。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如腹泻等。目前,不少学者认为婴儿湿疹是异位性皮炎之婴儿型,但对此还有异议,理由为还有部分婴儿湿疹不是异位性皮炎。故此,提倡还可沿用婴儿湿疹之病名。
那些情况容易引起小儿湿疹呢?
湿疹大部分是因为宝宝本身就是过敏体质,湿疹应注意避免各种外界的不良刺激,避免用热水烫、肥皂洗、搔抓、摩擦等。穿的衣服和用的尿布要将洗涤剂冲洗干净;不要用毛织品接触皮肤。如果是吃母乳妈妈应少吃蛋、虾、蟹等食物。湿疹用药一定要咨询医生,很多皮肤类用药都有依赖性,时间长了会对宝宝的皮肤不好。用药是一方面宝宝的饮食起居也应多注意。湿疹非常痒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睡眠。
小儿患了湿疹后,我们家长严格做些什么呢?
大约20%的婴儿会对奶蛋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现象,常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儿湿疹现在,严重的小儿湿疹可出现腹泻,甚至便血。一般婴儿只是对牛奶蛋白不耐受,但个别婴儿对母乳蛋白也不耐受。这种不耐受表现多于生后1~2月开始,逐渐加重。生后4个月左右往往达到高峰。随着辅食的添加,情况多开始好转,一般2岁左右逐渐消失。但有些孩子皮疹会越来越重,今后出现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甚至过敏性哮喘等症状。
得了湿疹后,家长不要替宝宝乱涂成药。除了带宝宝看医生,使用药物治疗外,吴医师提醒家长更需注意以下护理皮炎的一般方法。
1、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当你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宜用温水和不含碱性的沐浴剂来给宝宝洗澡。患有间擦疹的宝宝,要特别注意清洗皮肤的皱褶间。洗澡时,沐浴剂一定要冲净。洗完后,抹干宝宝身上的水分,可以涂上非油性的润肤膏,以免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宝宝的头发亦要每天清洗,如果已经患上脂溢性皮炎,仔细清洗头部便可除去疮痂。如果疮痂已变硬粘住头部,则可先在患处涂上橄榄油,过一会再洗。
2、避免受外界刺激
家长要经常留意小儿湿疹的宝宝周围的冷热温度及湿度的变化。患接触性皮炎的宝宝,特别要避免皮肤暴露在冷风或强烈日晒下。夏天,宝宝运动流汗后,应仔细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时,应替宝宝搽上防过敏的非油性润肤霜。除了要注意天气变化外,家长不要让宝宝穿易刺激皮肤的衣服,如羊毛、丝、尼龙等。
3、修短指甲
若患上剧痒的异位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家长要经常修剪宝宝的指甲,减少抓伤的机会。
4、戒口
除异位性皮炎外,其他湿疹都无须戒口。让宝宝少吃动物蛋白质,如牛奶、蛋,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监督下进行。在没有明显证据时,最好不要随便禁食某类食品。不提倡为了避免过敏,而使宝宝得不到应有的营养成分。
吴医师特别提醒:小儿湿疹本身不是由潮湿所致,但潮湿可以促使湿疹加重。给孩子洗完澡,或者是孩子出汗后,皮疹都会变得更加明显。第一次引起家长重视往往是洗澡后,因此将原因推为洗澡后身体没擦干等潮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