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科技巨匠宋应星的故里是奉新县宋埠镇的牌楼村。瞻仰宋应星故居,阵阵凄凉不禁袭上心头。历经300余年的岁月沧桑,如今的故居残破不堪,只剩下一截砖墙,一扇麻石门框,以及残存于门框上方依稀可辩的大字“瑞吸长庚”。好在作为大门的“三代尚书”和“进士第”两座牌楼式建筑,以及门前的大旗杆石尚存,可以想象到当年宋氏门庭的风光。
宋应星生于1587年,逝于何年,有说是1661年,又有说是1666年,尚无定考。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28岁,在江西会考中,从一万几千名考生中脱颍而出,考中全省第三名举人。此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当了二十余年举人的他,去分宜县当了一名教谕(管教育的小官)。后又先后赴任安徽亳州、福建汀州知州。清兵入关,他愤然解官归里,“以文学著述自娱”。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最终与科举仕途决裂,转向实学。他深入田间、矿山、作坊,作了多年的实地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尤其是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一部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也就在这种“不求闻达”的艰苦劳作中诞生了。
《天工开物》取巧夺天工、开物成务两个古成语合并而成,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全书共18卷,有123幅插图,记录与介绍了农业、采矿、冶炼、机械、造船、车辆、陶瓷、纺织、印染、造纸、印刷、制盐、制糖、制茶、酿酒、兵器以及天文、地理、农艺、医药、算数等等当时所有行业的各种科技原理与成就。宋应星才大学博,勤于著述,著作还有《论气》、《谈天》、《野议》、《原耗》、《画音归正》、《杂色文》、《美利笺》、《危言十种》、《思怜诗》等,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和科学观思想,说明宋应星是驰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知识领域的渊博学者。在黑暗与腐朽的封建社会,视科学与技术为末流小技,宋应星的科技思想和学术成就得不到彰显和承认,故在《明史》和《四库全书》中,均未写进他的名字和著作。然而,《天工开物》这部科技巨著的问世却走向了世界,早在十七世纪便传播到了国外,被西方人士誉为“中国十六世纪科技百科全书”,盛赞该书的作者为“中国的狄德罗”。这对于当时声名不彰的宋应星来说,委实是一块不虞之誉。
今天,在奉新县城附近建成了以宋应星的名字命名的公园。公园占地很大,有山丘和水面,花圃亭廊错落有致,十二生肖柱状雕塑妙趣横生。最显眼的建筑是传说中的“谷神”后稷的巨大塑像和“宋应星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是江西省十余座古代名人重点纪念馆之一,建筑宏伟,外观华丽,馆名系已故前负责科技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题写。正中的大厅以图片和文字全面详尽地介绍了宋应星的生平、业绩、《天工开物》内容、历史上和当代国内外科技界对宋应星及其著作的高度评价与赞誉。两翼的大厅展示的是仿照《天工开物》文字与插图制作的各种科技工艺流程及实物。
通过访问与参观,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科学家,对我国300多年前的科技水平与社会状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也加深了对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热爱。
宋应星的名字将恒久地被科技光芒所照亮!
奉新城郊潦河边的古塔
宋应星故里牌楼村的田园
三代尚书第牌们
宋氏祖祠
宋应星公园
中华“谷神”后稷塑像
宋应星纪念馆
宋应星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