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爱”成为“碍”,十分的爱只能给六分。
为孩子“付出”得越少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不让自己成为子女心目中的“易拉罐”——随要随有、易开。
自己做不到的,就没权力要求孩子去做到。
别把孩子当宠物养,孩子的人生,由孩子做主,父母只是陪伴者。
不保护就是最好的保护,别挡在孩子的面前碍事,藏在他身后看他。
让孩子养成阅读“闲书”的习惯,胜过送孩子去作文、数学补习班。
将送孩子去学英语的钱,拿来带他们去国外旅行。
不要给孩子“买不起”的观念,要开启孩子“怎样才买得起”的思维方向。
帮助孩子交朋友,比帮他存一大笔钱来得对他更有利。
替孩子开设一个“亲情账户”,将一些能带他温暖、想念的亲爱之情储蓄进去。
为求“省钱”、“省力”与“省心”,将孩子“扔”给长辈带,就得付出加倍的金钱与心力,去挽救那“一念之差”。
父母要做孩子的第一个“贵人”,把孩子那在“正常”标尺下衡量的“坏毛病”,视作“优点”来欣赏、培育。
别把孩子“庸才化”,不把焦点放在“怎样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点上”,而是去思考“怎样帮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与其将心力花在替孩子“铺一条路”,不如多去了解自己孩子的性向。
从孩子入学开始,妈妈就要将教育的“主导权”交棒到老师手上,去认真充当老师的“助教”,全力支持、配合老师工作。
以“久久满足久久爱”的思维模式,不慌不惧自己和孩子的“不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