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与护理

09/04/18 12:10:57 标签:育儿

巧巧前几天腹泻,折腾了好几天,终于好了,现在把妈妈看到对宝贝腹泻有用的也写给大家。一看就能知道宝贝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腹泻,这样就知道该怎么护理了,不至于宝贝生病了家长心里没底。

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与护理

婴幼儿腹泻是怎么得的,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非感染性,一类是感染性。

  非感染性的因素有喂养方法不当、添加辅助食品的质和量不适宜、婴幼儿对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饥饿也会使婴幼儿腹泻。另外,气候变化使婴幼儿过热或受惊、剧烈哭闹、情绪紧张等均可引起婴幼儿腹泻。

  感染因素有各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都可能首先见到的是腹泻症状。肠道内的细菌、病毒及霉菌、寄生虫感染等也均可引起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有哪些表现

  轻型病儿,大便次数约在每天10次左右,偶有呕吐,病儿精神、面色都出常,尿的次数及量均不少。

  重型病儿,每天大便10—20次,大便呈稀“蛋花汤”样,病儿阵阵哭闹,尿少或无尿,出现脱水症状,病儿精神萎缩,昏睡或昏迷不醒,病精继续发展将出现血压下降而休克。

  迁延型腹泻病程达1个月以上,病情时轻时重,重时吐、泻频繁似重型腹泻。但往往因病程拖延,病儿以慢性营养不良表现为主,伴有各部位继发感染等。

  腹泻为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不论病情轻重,均需及时治疗。轻型病儿如果久不治疗,就会发展成迁延型腹泻。重型病儿伴有水和电解质紊乱,必须及时送医院救治,延误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护理婴儿腹泻的方法

  小儿腹泻时不仅排出水及电解质,而且也失去不少营养物质,理应及时加以补充。但进食后易呕吐,无法达到目的,应根据病儿的病情调整喂养的方法。不论原来用什么方法喂养,腹泻后饮食的质与量均应减少。原为母乳喂养的,每次哺乳的时间应缩短。原为混合喂养者,可停喂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单喂母奶。原为人工喂养者,牛奶量应减少,再加水或米汤冲稀些,也可单喂米汤,因米汤较牛奶容易消化吸收。原来已加喂的辅食,也应减量或暂时不喂。病儿腹泻经过治疗,病情渐好以后,也不能短时间恢复到原来的饮食,要慢慢添加,以免再次引起腹泻。这里所说的“慢加”,包括饮食质量的添加要从少量开始,不要加得太快、太多,加量不能天天加,顿顿加,不能指望在1—2天内恢复到原来饮食。如再次发生腹泻,治疗就更困难了。

治宝宝腹泻的中医妙方

小儿腹泻,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伤食泄、风寒泄、湿热泄、脾虚泻等证型。

  伤食泄:宝宝常表现为大便稀,夹有未消化的奶瓣、食物残渣,味酸臭,或如臭鸡蛋味,肚腹胀气。

  风寒泄:多表现为大便清稀,夹有泡沫,气味不重,往往伴有肠鸣腹痛,鼻流清涕、咳嗽。

  湿热泄:常见大便如水样,量多次数频繁,或如蛋花汤样,气味极臭,或有少许黏液,宝宝阵阵哭闹,精神萎靡或发热烦躁,口渴尿黄。

  脾虚泻:宝宝大多是腹泻治疗不及时或喂养不当,腹泻迁延不愈而造成。大便稀溏,可见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后就泄,时轻时重,面色萎黄,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精神不振,严重者有便后脱肛,手脚发凉等症状。

  宝宝腹泻处理原则

  1.宝宝一旦腹泻,首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或服用抗生素。对于轻型腹泻患儿,遵循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一般腹泻很快就能康复。

  2.对于由于肠胃功能紊乱而腹泻的患儿,单纯使用助消化药是不够的,采用中医中药的疗法,常可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根据宝宝不同病情,采用消食化积、疏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温肾等功效的药物,如丁香、肉桂、葛根、吴茱萸、白术、淮山药、茯苓等药物。可口服中成药:脾可欣、健脾止泻散、肠胃康冲剂等,对那些久泻不愈,或伴有呕吐、吃药困难的患儿,可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进行治疗,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宝宝腹泻中医妙方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可选用不同的药物组合,研成细末,用黄酒调匀如膏状,敷于神厥穴(肚脐处)上,盖医用胶贴;次日揭去,用温水清洗后再敷新药。每天1次,3天为一个疗程。个别患儿局部可能会轻度发红,但并不影响治疗和疗效,停用后即可恢复。

  这种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宝宝容易接受。当宝宝吃药、打针有困难,或用西药治疗效果不好时,不妨试试敷脐的方法。

婴幼儿宝宝腹泻的食疗方

1、小米红糖粥

  配方:小米30克,红糖3克,清水适量。

  药性:

  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肾不足所致纳呆、烦渴、反胃呕吐、小便不利以及病后、产后体弱等症。

  红糖:味甘,性温。有补脾养肝、散寒祛风、补血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反胃呃逆、泻痢、伤风咳嗽、产后腹痛、恶露不尽、闭经等症。

  做法:

  (1)先将小米淘洗干净,晾晒至半干。

  (2)用文火炒至焦黄,加适量清水煮至成粥,加入红糖搅匀,略煮片刻即可食用。

  每日一剂,分二次服用,连服五天。本品具有补脾益肾、散寒止痛之功效,适于脾胃虚寒所致腹泻患儿食用。

2、鸡内金山药糯米粥

  配方:鸡内金1个,山药30克,糯米50克,清水适量。

  药性:

  鸡内金:味甘,性平。有健胃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食积不化、呕吐泄痢、小儿疳积、肝胆结石、石淋、砂淋、遗精、遗尿等症。

  山药:味甘,性平。有益气养阴、补益脾肾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白带过多、小便频数等症。

  糯米:味甘,性平。有补脾和胃、益精志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烦闷、消渴等症。

  做法:先将鸡内金、山药炒香研成末,每次取5克,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再把淘净的糯米放入砂锅,一起煮至成粥食用。

  用法与功效:每天一剂,病好为度。本品健脾,消食。适用于脾虚所致腹泻患儿食用。

3、凉水梨汁饮

  配方:凉水(深水井的凉水)、梨汁各适量。

  药性:

  凉水:味甘、淡,性凉。有下热气、生津液、利小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暑热烦渴、小便不利等症。

  梨汁:味甘、酸,性寒凉。有清热降火、消痰止咳、润肺清心降压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伤寒发热、咳喘、消渴、高血压等症。

  做法:  将梨汁和凉水混合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剂,分3次饮用。

4、芹菜叶汤

  配方:芹菜叶100克,清水适量。

  药性:芹菜叶味甘、辛,性平。有清热止咳、健胃、祛风利湿、平肝明目、养精益气、健齿利喉、降压之功效。可用于高血压眩晕头疼、咳嗽痰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小便不利、痛肿等症。

  做法:将芹菜叶洗净,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煎煮10分钟,去渣留汁即可饮用(可加适量红糖调味)。

  用法与功效:不拘时间和用量,当茶饮,连饮3天。本品具有止呕止泻之功效,适于腹泻患儿饮用。

  希望每个宝贝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