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孩子经典案例

09/05/31 16:28:42 标签:经典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点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学校验证中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力量在他们身上十分明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用俗语可以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皮格马利翁效应提醒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所以,不管是家长、老师、管理者,都应注意:不要视别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儿戏,因为要想让一个人重建自信,比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要难上多少倍。同时也提醒家长,我们需要努力做到:
    ﹡ 不故意为难孩子,以免让孩子感到难堪。
    ﹡ 不把孩子的错误公开。过激的批评后要适时地降温。
    ﹡ 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
    ﹡ 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耐心去培养,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 如果孩子有了缺点,要耐心帮助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克服纠正。
    ﹡ 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父母需要给予小心呵护。
    ﹡ 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
    ﹡ 要时刻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 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
    ﹡ 多花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接受孩子的各种感情表现,决不要轻易否定。
    ﹡ 强调孩子的优点比批评缺点更有效。
    ﹡ 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这个案例提示我们: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阅读(0) | 留言(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Pattywang对朗朗说:2009-05-31 20:26:02
  • 平时我自己还是很注意鼓励喜乐的。有时候他爸爸在这方面慢一些,我就悄悄提醒他说该表扬喜乐了。
  • Pattywang对朗朗说:2009-05-31 20:25:12
  • 谢谢朗朗妈妈的分享,很受益!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