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
接到要开童话研讨课的任务,心里一阵烦乱。并不是不愿意接这个任务,关键是我对童话课到底该怎么组织根本没有方向。虽然说幼儿园将这个童话教学研讨作为园本教研在开展,但是大家谁也不知道怎么上课。不过我想,教研教研,边教学边研讨,就算课上的不好也不是最重要的,于是尽管家里班里忙的团团转,也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盲目——
考核课《好饿的小蛇》被咔嚓之后,我一下子就失去了内容目标。因为我在选这个故事的时候花了一个星期,从我的教学风格出发,我选材的目标是童话内容对于小班孩子要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再加上业务园长对“童话”选材的要求并没有规定,所以我完全没有考虑经典童话。到底该给孩子讲些啥?我一筹莫展。
指示——
所幸的是我有三位领导可以依赖,请教了他们我选材的目标基本有了一个方向。大家都觉得在小班选择经典童话有一定难度,我们就放到大班去上吧。不过选材是最重要的,带着这样的想法我打开了百度搜索出了上百条关于经典童话的解释。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的童话。既然是经典童话孩子们一定都听过接触过,但是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聆听。解开了这样的疑惑,却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那么多的疑惑——
在翻阅了大量和童话相关的文章之后,我的问题越积越多,不得不逐个将之纪录分析。
那么多的选择——
当领导问我印象最深刻的童话是哪个,我脑子里一下冒出许多许多。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长篇经典童话、中国著名童话、现代儿童文学……(这时我突然很庆幸自己读书的时候被同学赐名“蛀书虫”,幼师三年我所看的闲书很多,从世界名著到武侠小说,从儿童文学到言情小说,从四大名著到科幻小说,多到一时半会说不完。)可是,脑袋里装了那么多童话要选择起来真是一件难事。每个童话故事都有其吸引人的地方,要细细分辨起来得静下心思花时间好好考虑。(我们的童话教学必须对那么多童话进行一个梳理和分类,就拿经典童话来分析分析也是一个课题了。)
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虽然身经百战,开了许多次公开活动,但是每一次都是那么战战兢兢。明天的公开活动即将到来,可对于这节课的教案总觉得应该再修改一下,为了找找问题的终结者,晚上我在家里的客厅上了一节家庭课。一个老师六个学生,除了老爸老妈还有姐姐和姨妈,外加两个小孩:外甥女糖糖(5岁)、女儿小兔(2岁)。这节特别的试教课让我找到了诱惑别人倾听童话故事的感觉,尽管小女一个劲给我捣乱,但我仿佛有种幼师时每晚给寝室同学说书的痛快。
每一次的公开活动,家里的老姐就自发成为了小工,除了帮忙制作教具还东奔西走寻找素材。为了在活动开始让孩子们更直接的感受到“拇指姑娘”的娇小,她特意带我找到一位丝花制作师,为童话故事打造了一朵硕大无比的郁金香。有这样倾力帮助的后援,我怎么可以对自己没有信心呢。
第一次研讨课——
带着这样的投入,我开始了第一次的研讨活动。面对自己班的可爱天使,我讲述童话时激情澎湃,师生互动时热情专注,直至第二次欣赏之后月月和乐遂再听一遍的愿望。短短的三十分钟很快过去了,表面上坦然,实际心里一直七上八下。这样的课我真不知道自己上的算不算成功,对这节课的设计有许多问号,对活动中许多方面的把握有不知道如何伸缩的胆怯。首先,我不知道这样的活动到底是不是需要有时间的控制。比如小班孩子的教学活动,我们一般情况下是要求在十五分钟之内完成,而我上了快半小时。再者,这个已经剪切过的童话故事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依然比较长,讲述一遍就需要6-7分钟,而我让他们欣赏了两遍。第三,提问设计时问题单一而重复,一直围绕着“喜欢”两个字开展,似乎缺少点深入的东西。但,那是什么呢?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活动之后我急切的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我们该怎样去组织一节经典童话欣赏活动。我想,在听课的老师们一定会有许多疑惑和批评。(我一直害怕这个,对于自己也弄不清该怎么组织的活动,却要去开放让所有人评论,说句难听的话真是倒牌子啊!)是的,大家的反映和我最初接触童话教学时一样,提的意见一大堆。但是总结之后,又无非就是原本语言教学活动应该有的模式和套路,这是否应该和童话教学有所区别?
张赛园老师的一番点评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轻松,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领导的建议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了活动设计时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关键问题。也许看文章的老师们已经发现了,我在分析童话时找到了那个点,但在设计活动时忽视了那个点。其实,每个童话都有它不同的迷人之处,是什么让我们对《拇指姑娘》那样钟情?是它的诗意美,娇小玲珑的美,而我却忘了让孩子去感受它的这种美。
我立刻改变第二次的活动设计,在第三个环节中增加了关于拇指姑娘如何生活的相关问题,让孩子更深刻的体会拇指姑娘白天在盘子里玩耍,坐在花瓣上当船,晚上睡在胡桃壳里,用花瓣当被子,那是一幅多么美丽而浪漫的画面啊!我连夜制作了相关教具,除此之外在提问的把握上也稍加了调整,这下我可以从容的去面对第二次童话教学研讨了。
第二次研讨课——
第二次的活动我选择了小三班,孩子们一下被我带入了童话世界,快半小时的活动中他们一直保持着高涨的积极性和对童话人物真切的喜爱之情。我看到最后一个环节照顾拇指姑娘中,男孩子的动作是那么意想不到的小心翼翼,我发现经典童话的确是每个孩子都喜欢而且百听不厌的。活动之后张老师问我感觉如何,我咯噔了一下,难道比上次还差么?可我感觉不错啊!随着大伙“比昨天好许多”的话音,我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自己还是缺少自信心啊!)
在整个的研讨活动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童话的魅力和深度,我发现每一个童话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放在不同的年龄层次去欣赏体验。童话教学可以挖出很深很深的痕迹,童话的选材、教学方式、同一载体在不同年龄层次的演绎方式、长篇和短篇童话的欣赏方向等等,有待研究的内容好多。每一个童话故事经过打造都可以成为经典、通用的教学活动,这次的研讨活动让我摸到了童话教学中经典童话欣赏的大门,至于是否能走好走直是我们今后的方向。希望自己的表现不会给春晖抹黑,也但愿我的努力让童话教学走的更深更远。
未完待续——
离开课时间事隔个把月了,当时的很多想法现在有些淡忘。只是觉得童话教学的模式应该有很多种,值得探讨的地方也非常广,如果我们一直深入研究下去,是会出一些有益于孩子、有利于幼教的东西。但,那是什么呢?探索中……
(本文原创,首发春晖论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哇~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