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童话研讨课的心路历程

09/06/06 20:49:35 标签:工作

忐忑——
        接到要开童话研讨课的任务,心里一阵烦乱。并不是不愿意接这个任务,关键是我对童话课到底该怎么组织根本没有方向。虽然说幼儿园将这个童话教学研讨作为园本教研在开展,但是大家谁也不知道怎么上课。不过我想,教研教研,边教学边研讨,就算课上的不好也不是最重要的,于是尽管家里班里忙的团团转,也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盲目——
        考核课《好饿的小蛇》被咔嚓之后,我一下子就失去了内容目标。因为我在选这个故事的时候花了一个星期,从我的教学风格出发,我选材的目标是童话内容对于小班孩子要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再加上业务园长对“童话”选材的要求并没有规定,所以我完全没有考虑经典童话。到底该给孩子讲些啥?我一筹莫展。

指示——
        所幸的是我有三位领导可以依赖,请教了他们我选材的目标基本有了一个方向。大家都觉得在小班选择经典童话有一定难度,我们就放到大班去上吧。不过选材是最重要的,带着这样的想法我打开了百度搜索出了上百条关于经典童话的解释。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的童话。既然是经典童话孩子们一定都听过接触过,但是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聆听。解开了这样的疑惑,却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那么多的疑惑—— 
     在翻阅了大量和童话相关的文章之后,我的问题越积越多,不得不逐个将之纪录分析。

问题一:童话的概念具有很大的包含性,一些具有很强幻想性的小说也是被纳入童话行列,还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长篇的经典童话和经典童话集里的短篇我应该怎么选择?就如《木偶奇遇记》和《绿野仙踪》,这都是单独的一片经典,虽然深入人心但是篇幅比较长,更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如《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这里面的童话篇幅短,适合低幼儿童阅读,不过孩子们又很熟悉。
问题二:对于同一个童话的版本有没有要求?原著和经过改编的哪一种更适合孩子阅读?对翻译有否什么要求?或需要指定某人的作品进行欣赏?一边思考着这些问题我又一边为自己寻找着答案。当前同一个童话内容有不同的书不同的译本,我在讲的时候有选择的挑选段落还是全文照搬呢?于是,我想到了张赛圆老师最初提到的童话审美的本质,只有文字优美的译本才适合孩子去欣赏阅读。这需要老师在选材的时候特别关注童话文本的语言美。
问题三:如果选择了长篇童话,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难以理解的词语和从未接触的事物,还有经典的长篇童话会有类似连续剧一般的较多情节,人物也各有特色。我是否要偏向某一点让孩子阅读,一个教学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这短短的三十分钟让孩子去吸收接纳一个经典的童话?于是设想了两种教学方向,一个是对童话人物或者有代表性的某一个片段进行介绍、讲述。让孩子对此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类似现在的明星效应,如《绿野仙踪》里的四个主角特征,其中与飞猴的搏斗场面。第二个方向是在孩子熟悉童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梳理。根据孩子对童话故事中印象深刻的情节、图像、对话等零碎信息将之整理、总结、排序、提升。
    带着这些问题我又再次去请教了张老师,我得到了一个目标明确的方向。在短暂的时间内我所能准备的教具和考虑的童话内容其实是很有限的,选材是童话教学的关键,审美是主要目标。于是我豁然开朗,每个童话有不同风格,对不同童话设计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我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童话内容就行了。但是哪个童话才适合我的现状呢?我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必须选择一个有多媒体课件可以依靠的童话。

那么多的选择—— 
    当领导问我印象最深刻的童话是哪个,我脑子里一下冒出许多许多。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长篇经典童话、中国著名童话、现代儿童文学……(这时我突然很庆幸自己读书的时候被同学赐名“蛀书虫”,幼师三年我所看的闲书很多,从世界名著到武侠小说,从儿童文学到言情小说,从四大名著到科幻小说,多到一时半会说不完。)可是,脑袋里装了那么多童话要选择起来真是一件难事。每个童话故事都有其吸引人的地方,要细细分辨起来得静下心思花时间好好考虑。(我们的童话教学必须对那么多童话进行一个梳理和分类,就拿经典童话来分析分析也是一个课题了。)

   出于时间上的考虑,我打开电脑搜寻有课件的经典童话。网上有很多素材,但精美的适合孩子欣赏的并不多,而且必须把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我把找到动画片、视频、VCD都一一记录下来,分析了时间和内容,将内容确定在三个目标里。分别为《小意达的花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当我向研讨组介绍这三个视频时,大家都一致确定了《拇指姑娘》,原因是画面比较清晰,色彩明亮,语言优美,时间段为6-7分钟。(如果每一个童话都能有这样细致的剖析,选材就方便快捷多了。)
深入的理解——
    安徒生童话《拇指姑娘》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婆婆非常渴望有一个美丽的小孩子,巫婆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让她得到了漂亮、善良的拇指姑娘。可有一天,拇指姑娘被一只癞蛤蟆偷走了,从此,她开始了惊险、梦幻般的旅程。在拇指姑娘的旅程中,癞蛤蟆和鼹鼠都要娶拇指姑娘,但拇指最后却嫁给了花世界的国王。为什么呢?因为国王尊重拇指姑娘,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的,要互相尊重,只有做到这一点双方才能快乐、幸福。
    这篇童话流淌着迷人的诗意美。特别是在人物塑造与环境描写中体现得最为突出,有机地把人物美与环境美完美地统一,营造了一种浑然一体的和谐美,为作品带来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安徒生童话中诗意般的人物美在《拇指姑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诗意美贯穿于全篇,《拇指姑娘》中“拇指姑娘”这个为主人公特设的名字,把主人公的小与大拇指联系在一起,孩子一下子就感受到作者所创作的人物形象的奇小无比,更是对此形象留下深刻印象。 

 
初试——
    在对作品进行了详细透彻的分析了解之后,我在中班开展了童话教学尝试。目标很简单:1、欣赏故事《拇指姑娘》,感受童话作品和人物的美,产生对童话人物的喜爱之情。2、愿意在实际操作中照顾拇指姑娘,表达对童话角色的关爱之情。

    但是很不巧,我借的班级幼儿都听过这个故事,他们就开始大叫:“我们听过了,为什么里面没有金龟子?”对于中班孩子,我所设计的目标以及过程环节都偏简单,因此,在他们已经欣赏过原著的情况下,对这篇短小简单的童话更多的关注点是故事中的细节,还有对角色形象的比较。我的环节流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对拇指姑娘的形象美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讲述完整欣赏故事→接着提问还有谁喜欢拇指姑娘→再次欣赏童话→最后激发孩子照顾拇指姑娘的愿望。
    活动结束当时我有点泄气,总感觉这个童话设计太简单了,简单的不知道怎么组织才好,甚至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空白。事后我又仔细回顾了这个活动的设计,为什么我会觉得少了点什么?难道这个童话选错了吗?难道是因为缺少了针对童话故事过程的提问吗?如果这样,我们的童话教学和目前的语言教学有什么区别?我不断问自己、问别人,但是,没有答案。正因为没有答案,所以我们才去寻找、探索。

再试——
    第二次试教是在小班,基于目标的单纯和童话人物的单纯。这一次,我稍做调整在讲述的环节上增加了立体教具和配乐,利用双休日做足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过程环节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再试之后,又重新拾回了对《拇指姑娘》的信心。孩子们是如此喜爱这个人物,尽管他们对童话的了解是很肤浅的,可我们难道非要和他们说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然而我看到的是孩子对童话人物的喜爱,却不是关爱,我依然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于是又一次把教案寄给了张老师,寻求帮助。
家庭之课——

    当了十五年的班主任,虽然身经百战,开了许多次公开活动,但是每一次都是那么战战兢兢。明天的公开活动即将到来,可对于这节课的教案总觉得应该再修改一下,为了找找问题的终结者,晚上我在家里的客厅上了一节家庭课。一个老师六个学生,除了老爸老妈还有姐姐和姨妈,外加两个小孩:外甥女糖糖(5岁)、女儿小兔(2岁)。这节特别的试教课让我找到了诱惑别人倾听童话故事的感觉,尽管小女一个劲给我捣乱,但我仿佛有种幼师时每晚给寝室同学说书的痛快。

    每一次的公开活动,家里的老姐就自发成为了小工,除了帮忙制作教具还东奔西走寻找素材。为了在活动开始让孩子们更直接的感受到“拇指姑娘”的娇小,她特意带我找到一位丝花制作师,为童话故事打造了一朵硕大无比的郁金香。有这样倾力帮助的后援,我怎么可以对自己没有信心呢。


第一次研讨课——

    带着这样的投入,我开始了第一次的研讨活动。面对自己班的可爱天使,我讲述童话时激情澎湃,师生互动时热情专注,直至第二次欣赏之后月月和乐遂再听一遍的愿望。短短的三十分钟很快过去了,表面上坦然,实际心里一直七上八下。这样的课我真不知道自己上的算不算成功,对这节课的设计有许多问号,对活动中许多方面的把握有不知道如何伸缩的胆怯。首先,我不知道这样的活动到底是不是需要有时间的控制。比如小班孩子的教学活动,我们一般情况下是要求在十五分钟之内完成,而我上了快半小时。再者,这个已经剪切过的童话故事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依然比较长,讲述一遍就需要6-7分钟,而我让他们欣赏了两遍。第三,提问设计时问题单一而重复,一直围绕着“喜欢”两个字开展,似乎缺少点深入的东西。但,那是什么呢?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活动之后我急切的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我们该怎样去组织一节经典童话欣赏活动。我想,在听课的老师们一定会有许多疑惑和批评。(我一直害怕这个,对于自己也弄不清该怎么组织的活动,却要去开放让所有人评论,说句难听的话真是倒牌子啊!)是的,大家的反映和我最初接触童话教学时一样,提的意见一大堆。但是总结之后,又无非就是原本语言教学活动应该有的模式和套路,这是否应该和童话教学有所区别?

    张赛园老师的一番点评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轻松,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领导的建议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终于找到了活动设计时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关键问题。也许看文章的老师们已经发现了,我在分析童话时找到了那个点,但在设计活动时忽视了那个点。其实,每个童话都有它不同的迷人之处,是什么让我们对《拇指姑娘》那样钟情?是它的诗意美,娇小玲珑的美,而我却忘了让孩子去感受它的这种美。

    我立刻改变第二次的活动设计,在第三个环节中增加了关于拇指姑娘如何生活的相关问题,让孩子更深刻的体会拇指姑娘白天在盘子里玩耍,坐在花瓣上当船,晚上睡在胡桃壳里,用花瓣当被子,那是一幅多么美丽而浪漫的画面啊!我连夜制作了相关教具,除此之外在提问的把握上也稍加了调整,这下我可以从容的去面对第二次童话教学研讨了。


第二次研讨课——

    第二次的活动我选择了小三班,孩子们一下被我带入了童话世界,快半小时的活动中他们一直保持着高涨的积极性和对童话人物真切的喜爱之情。我看到最后一个环节照顾拇指姑娘中,男孩子的动作是那么意想不到的小心翼翼,我发现经典童话的确是每个孩子都喜欢而且百听不厌的。活动之后张老师问我感觉如何,我咯噔了一下,难道比上次还差么?可我感觉不错啊!随着大伙“比昨天好许多”的话音,我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自己还是缺少自信心啊!)

    在整个的研讨活动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童话的魅力和深度,我发现每一个童话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放在不同的年龄层次去欣赏体验。童话教学可以挖出很深很深的痕迹,童话的选材、教学方式、同一载体在不同年龄层次的演绎方式、长篇和短篇童话的欣赏方向等等,有待研究的内容好多。每一个童话故事经过打造都可以成为经典、通用的教学活动,这次的研讨活动让我摸到了童话教学中经典童话欣赏的大门,至于是否能走好走直是我们今后的方向。希望自己的表现不会给春晖抹黑,也但愿我的努力让童话教学走的更深更远。


未完待续——

        离开课时间事隔个把月了,当时的很多想法现在有些淡忘。只是觉得童话教学的模式应该有很多种,值得探讨的地方也非常广,如果我们一直深入研究下去,是会出一些有益于孩子、有利于幼教的东西。但,那是什么呢?探索中……

(本文原创,首发春晖论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哇~哈哈哈~~)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