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的原因到治疗

09/06/10 19:38:57 标签:

一:腹泻描述

    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因多发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称为“秋季腹泻”。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l~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可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发生。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  
    小儿患秋季腹泻后合理饮食和适当用药,可缩短病程,很快恢复,则对小儿健康影响不大。如果处理不当,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或者导致病情迁延,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所以,家长有必要了解掌握一些小儿腹泻的家庭治疗护理方法。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是①预防脱水;②纠正脱水;③继续饮食;④合理用药。根据以上原则,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在家庭治疗,可采取以下措施。重症需到医院治疗。

二:腹泻原因

    注意有无喂养不当,食用不洁或特殊饮食,有无急性消化道内、外感染,秋冬季腹泻流行病史,或对乳类及其他饮食过敏史。

三:病理生理变化

    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引起肠道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四:临床症状

    和呕吐日数,大便性状、量和次数,小便次数、量和末次排尿时间。哭时有无眼泪,有无发热,口渴等表现。注意每日饮水量、喂奶次数及供给盐类。曾否静脉输液,液量及电解质情况。有无厌食、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体重骤减、显见瘦弱等现象。体检:注意精神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弹性与干燥度,有无囟门及眼窝凹陷、口腔粘膜干燥。注意面色灰暗,唇色樱红等酸中毒表现。有无发绀、四肢厥冷、心音低钝,心律失常,肌张力减低,腹胀、肠鸣,膝反射减弱或消失,惊厥等表现.

五:腹泻治疗

1.饮食疗法  轻症原则上不禁食,母乳喂养者仍可进乳,人工喂养者可用稀释牛奶。暂停辅食和脂肪类食物。重症,吐泻频繁不能进食者,可禁食禁饮6~12h,待脱水纠正,呕吐好转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控制胃肠道感染,适当选用抗菌药物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TMP)40~50mg/(kg·d),分早晚2次服,疗程5~7d。黄连素10~20mg/(kg·d),庆大霉素10~15mg/(kg·d),新霉素50~100mg/(kg·d),呋喃唑酮(痢特灵)5~10mg/(kg·d),氨苄青霉素50~100mg/(kg·d),均分为3次口服。真菌感染用克霉唑20~60mg/(kg·d),曲古霉素0.5万~1万U/(kg·d) 分3次口服。 或酮康唑2岁以上用3.3~6.6mg/(kg·d),一次口服。 
3.微生态疗法 
(1)促菌生:为无毒蜡样芽胞杆菌,有助肠道厌氧菌的繁殖增长,1片,3/d。 
(2)丽珠肠乐(回春生):为双歧杆菌制剂,每胶囊含双歧杆菌0.5亿,1粒,2/d。 
(3)培菲康: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三联活菌制剂,每粒含106个活菌,1粒,3/d。 
(4)其他制剂:干燥酵母(酵母片)0.3~0.5,3/d。乳酶生(表飞鸣)为干燥乳酸杆菌制剂,0.3,3/d。乳酸杆菌酸奶、双歧杆菌发酵奶等。 
 4.消化道粘膜保护剂  思密达(主要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能保护肠道粘膜,控制病毒、细菌及毒素的侵袭,剂量1岁以下1袋(3g)/d,1~2岁,1~2袋/d,2岁以上,2~3袋/d,分3次服用,并可用作保留灌肠。 
 5.对症治疗  中毒症状消失但腹泻不止者可服用复方苯乙哌啶片、鞣酸蛋白(每次0.1~0.3g)、次碳酸铋(每次0.2~0.4g);呕吐、烦躁不安用氯丙嗪及异丙嗪各0.5~1mg/kg,口服或肌注;腹胀者肛管排气、灸神阙,必要时肌注新斯的明、口服泛酸钙等。 
 6.中医辨证施治  ①伤食泻治以消食导滞,给保和丸。②湿热泻治以清热利湿,给葛根芩连汤、玉露散合四芩汤。③虚寒泻治以温中健脾,给理中汤、合霍香正气散。④脾虚泻治以温补脾胃,给参苓白术散、异功散、四神丸等。 
 7.液体疗法 
 (1)口服补液,主要适用于等张性轻、中度脱水者。对尚能喂液的重度脱水而无静脉输液条件者亦可口服补液盐(ORS)。配方: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L。或用米汤或小米粥适量代替葡萄糖及水,用枸橼酸钠代替碳酸氢钠。补充累积丢失量,轻度脱水50~60ml/kg,中度脱水70~100ml/kg,重度脱水110~130ml/kg,宜少量多次分服,要求4~6h内服完。 
 (2)静脉补液:主要用于中、重度脱水患儿。脱水的分度可参见表12-2-9。①补液总量:第一日补液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消耗量,即轻度脱水为120~150ml/kg,中度脱水为150~180ml/kg,重度脱水为180~200ml/kg。一般病例2d可开始由消化道供液,但如腹泻仍不停止,则需继续静脉补液。第2天以后的补液,只限于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消耗量,总液量可减为100~120ml/(kg·d)。②液体组成:第一日补液,等渗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即5%~10%葡萄糖溶液)的容量比例可依脱水类型而定。等渗性脱水时,二者比例宜为1∶1(即l/2等渗含钠溶液),如3∶2∶1液(葡萄糖液:生理盐水:1/6mol碳酸氢钠液)。高渗性脱水时,电解质浓度应减低,使二者的比例为1∶2(即1/3等渗含钠液)或1∶3(即1/4等量含钠溶液),如6∶2∶1液或9∶2∶1液。低渗性脱水时可提高电解质浓度,使二者的比例为2∶1(即2/3等渗含钠溶液)如3∶4∶2液。对肾功能较好的患儿,电解质溶液只用生理盐水即可。若酸中毒明显,可采用“2∶1液”(生理盐水2份加1/6mol碳酸氢钠液1份)。③补液步骤与速度:对中度脱水,开始治疗时可用上述液体作静脉滴注,将全日量的一半于8~10h内输入,其余一半在14~16h内输入。如脱水较重或有明显低渗性脱水表现,开始时宜用纯电解质等渗液,如生理盐水或“2∶1”液(生理盐水2份加1/6mol碳酸氢钠液l份)20ml/kg,在30min~lh内迅速输入,继之再将剩余的电解质与葡萄糖液混合,取其一半于8h内滴入,然后再将余量在16h内滴入。④酸中毒的矫正:通过合理液疗,在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纠正后,酸中毒一般也随之纠正,不需要额外补充碱剂。脱水伴有中、重度酸中毒时,可加5%碳酸氢钠5ml/kg或11.2%乳酸钠3ml/kg稀释后静滴或酌情静脉缓注。必须注意不可直接用5%碳酸氢钠快速静注,防止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危重患者碱性药物用量可参照下列公式:a.碱剩余(-BE)× 0.3×体重(kg)=应补碱性液mmol数。b.(18-患者C02CPmmol/L)×4.2×体重(kg)=1/6mol碳酸氢钠或1/6mol乳酸钠溶液用量。⑤钾的补充:一般患儿补钾量应按2~4mmol/(kg?d)(相当于10%氯化钾溶液1.5~3.0ml/kg)计算,在患儿有尿后开始补给。可将全日量均分4~6次口服。缺钾症状明显者,应由静脉滴入氯化钾,其浓度不得超过40mmol/L(相当于0.3%氯化钾),全日总量可增至4~6mmol/kg(相当于10%氯化钾3~4.5ml/kg)。滴入速度宜缓,总时间不应少于8h,也可其中一部分口服。在饮食已达正常量一半,无缺钾症状时,停止补钾。⑥钙和镁的补充:对负钙平衡婴儿,应及早应用钙剂预防惊厥,如因预防不当在补液过程中出现惊厥和抽搐,可由静脉缓慢注入10%葡萄糖酸钙4~6ml,必要时可重复或以10~15ml加入输液瓶中静滴。能口服时,宜给10%氯化钙溶液5ml,3~4/d,加水稀释5倍后口服。此类患儿多有佝偻病,因此抽搐停止后,在继续服用钙剂1~2/d后可肌注维生素D230万~40万U,并继续口服乳酸钙。有低镁症状者,可用25%硫酸镁0.2~0.4ml/kg,肌注2~3/d,症状消失后即停药,用药期中注意呼吸与血压。 
8.输血和输血浆  脱水纠正后营养不良或贫血患儿,可适当输血或输血浆。
        护理: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胃肠道感染引起者床旁隔离。
        3.按医嘱调整饮食,不得随意增加或改换食物。口服补液者争取家属密切配合治疗。
        4.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以油剂,严防臀红。如已发生臀红,可涂10%鞣酸软膏。皲裂或糜烂者应用暴露疗法,必要时可涂以消毒的植物油类后再用灯烤,使之干燥。灯烤时须防烫伤。
        5.食后清洁口腔,如发现鹅口疮,可按医嘱涂制霉菌素甘油、1%甲紫、冰硼散或其他药物。
        6.记录呕吐、大便和小便次数、量和性质,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注意补液后第一次排尿时间,并及时报告医师。
        7.输液时按时完成预定的液量,防止停滴、漏出,切忌滴速不合要求。静脉给钾、钙时,应按要求稀释,滴速不可过快。输液过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9.治愈标准: 
腹泻呕吐停止,脱水纠正,大便检验正常,精神食欲恢复。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0)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