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腾讯网上看到一篇育儿讲堂课,觉得挺不错的,特摘录下来放进自己的主页里,以供自己学习和参考,希望能对大家也有所帮助。
这就是我们亲子课堂的目标:教家长,育孩子。教会家长全面的认识孩子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关键期以及发展的规律;帮助家长提升育儿的能力,充分尊重和满足每一位宝宝在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内在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拥有创造幸福成功人生的自信心!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刚出生的宝宝怎么做“早教”?先进入我们的第一个环节:教家长!环节 对于刚出生婴儿的早期教育,准确地说,是早期刺激,在生活中婴儿听到的各种声音、看到的物体、吮吸、触摸等都是刺激源,婴儿就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五大感官来接受刺激,一旦感官接受到刺激,大脑的脑细胞就立刻做出反应:单个的脑细胞产生连接形成突触,每一次刺激就会激活无数个脑细胞的突触连接,来积累感知事物、认知和区分事物的经验,婴幼儿的早期经验极大地影响着脑部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所以,为刚出生的宝宝做早教的首要工作就是:提供丰富的刺激源,就是从为宝宝的五大感官提供刺激开始。刺激就是激活脑细胞快速产生突触连接,这就有赖于生活经验——即婴幼儿从实际生活中接收的所有信号。经验是通过强化突触产生作用的。正如我们长时间没有接触某些事物,对该事物的记忆就会淡忘;不经常使用的突触会在一种称为“剪枝”的过程中退化。加强退化网络的方法称作刺激。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2天。他之所以持有这个观点,是因为婴儿的大脑从一出生开始就为接受“早教”准备了令人惊奇的条件!
首先,我们来看婴儿的脑重量的发育水平。
婴儿出生时,是300~390克;1岁时,900~950克;3岁时,1011~1040克。14岁,相当于成人水平1350~1400克。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年里,脑重量的发育是最快的——增长了600克,以每天1.64克速度在增长;而从3岁到14岁这漫长的11年间,脑重量的增长才450克。脑重量增长数据的巨大差异,足以说明婴幼儿教育比儿童教育更为重要,同时也让我们更清晰婴儿出生时脑部已经拥有日后所需的一切功能,只是不知道如何运用而已。
其次,我们来看婴儿神经元的发育状况:神经元就是脑细胞,出生时,有1000亿个脑细胞,它的增长是以每分钟25万的速度递增;科学家已确认出大约25种神经元;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脑细胞之间的突触连接的数量才是决定大脑神经网络结构的关键因素。(在婴儿出生时,约50万亿,相当于成人的1/10;3岁,1000万亿,是成人的2倍;14岁,和成人相当。)可以说,从一出生开始每个人的大脑脑重量发育水平都是相当的,最终决定各种能力是高还是低,聪明还是不聪明,就是脑细胞接受刺激后,相互之间产生的突触连接。
我们说:父母的遗传基因,为宝宝的大脑勾画了结构——奠定了构造的基础,这个基础是孩子大脑神经细胞分布的一块摸板;早期经验则决定了突触的连接方式和网络结构。
婴儿天生有一个适宜学习的大脑,但适当的环境刺激和帮助是不可缺少的。早教的原理就是遵循大脑发育,就是尊重科学,有科学作为准则,我们的行动就会更准确!
我们来看必须为婴儿提供的五大刺激:一、视觉刺激;二、言语刺激;三、触觉刺激;四、反射刺激;五、听觉刺激。这就是家长必须要为宝宝做的科学早期教育的五件事。
第一件事、视觉刺激——就是给宝宝看黑白图片。
视觉刺激为什么那么重要,这个问题就如同问眼睛对人有多重要一样。用我们常人所说的这句话来强调视觉刺激的重要性是再贴切不过的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心灵指的就是大脑,人的大脑有12对脑神经,负责视觉神经的就有三对。著名的婴幼儿教育专家程淮教授就说过一句话:给宝宝提供视觉刺激,就是在为宝宝的大脑做按摩;
怎样为宝宝做视觉刺激呢?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视觉刺激的三步曲:
第一步曲——注视力的训练:在离宝宝的脸20~25厘米的位置,顺着宝宝的目光,让宝宝注视到图片,当宝宝看到时就说出卡片的名称,直到他视线离开卡片,再换下一张来吸引他的目光注视,依次类推,直到看完一组,一周增加一组(圆组+方组+条纹组)。
第二步曲——追视力的训练:当宝宝注视到卡片后,就开始在宝宝眼前弧线移动卡片,让宝宝用目光来追视卡片,直到他不再追着看,便可以换下一张。移动卡片的方向: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
第三步曲——短时记忆力的训练:当宝宝注视到卡片后,以一张卡片停留一秒钟的时间,循环地出示卡片。
第二件事、言语刺激——里的两个内容:①是跟宝宝说话。②每天为宝宝阅读3~5分钟。(朗读故事、短篇散文)
跟宝宝说话,只要掌握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言语刺激的“十一字方针”:“做到哪,说到哪;看见啥,说啥”。它是帮助宝宝积累文字信息和丰富语言结构、建立良好的言语思维的一把金钥匙,芝加哥大学的杰内伦·胡滕洛切尔教授发现:父母对婴儿说话的数量多少与婴儿掌握的词汇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从今天开始就告诉自己:我就是一个“说话的机器”。
第三、触觉刺激——给宝宝做按摩和抓握不同的物品。
第四、反射刺激——就是对宝宝本能的反射给予刺激。
运用“一分钟刺激法”对宝宝的行走反射、爬行反射、抓握反射、颈直肌抬头反射给予刺激,让宝宝的潜在的能力得以实现,并成为技能。
“一分钟刺激法”:每天用一分钟的时间给予宝宝刺激。行走反射的刺激方法——挠脚底;爬行反射的刺激方法——左右腿逐个往前推;抓握能力的刺激方法——给予不同质地的物体让宝宝抓握。
最好有示范片
第五:听觉刺激——听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语种的儿童歌曲或经典歌曲。
每天做好这五件事,就是最符合婴儿大脑发育的科学早教,就是最适宜婴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早期教育!
第二个环节:“育”——孩子,宝宝一哭就立刻要抱吗?这样会不会太宠了,养成“有求必应”的“坏”习惯,以后怎么办?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c H.Erikson)在研究中指出:人的一生共经历八个心智成长的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的心智成长期是发生在5岁前。如果在某个阶段里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充分地成长,这个人在生活中便会出现一些乏力和困扰的现象——心理障碍。
而婴儿出生的头一年(0~1岁)正处于第一个阶段:信任与不信任心智成长阶段。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肚饿——被喂食物。受惊、哭泣时——被拥抱。
得到满足——长大后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信任别人的人一定是自信的。
未得到满足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是:孩子会出现这样的个性特征——害怕被遗弃(因为他不信任自己是有价值的,也不信任自己一定会被人需要);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 需要别人照顾;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家长需要为宝宝来做到这两件重要的事来满足处于信任与不信任心智成长阶段婴儿的内在需求:
第一件事是:在行为上,做到有呼必应。“呼”是声音,呼唤、
呼喊、呼叫;“应”是答应、响应和反应。饿了就喂,不刻板地规定哺乳时间;醒了,不哭,就跟宝宝说话,说到发出不愿意躺的信号,就抱;睡着了尿湿了,宝宝的脚会动来动去弄出响声,就换。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了宝宝生存的基本需求,让宝宝感知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被关注。
第二件事是:在语言上,常说爱的语言:我爱你宝贝!你看见爸爸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宝宝感知自己的重要性和被需要。
1、听懂宝宝的哭声是个老调重弹的话题,传授两个“心法”让你掌握合理满足宝宝的内在需求,为宝宝的“心灵大厦”打下坚固的地基。婴幼儿对情绪的认知是最敏感的,在生活中,有的家长一听到宝宝哭就紧张,手忙脚乱的,长此以往,这种紧张的情绪就会塑造出急噪、没耐心的性格。
回应宝宝哭声的“两个”心法:
1、“哭是运动”:适当的哭也是一种运动,既锻炼了肺活量又增强了表达情绪情感的能力。
2、“我听到了”:当宝宝开哭的时候,及时回应:“宝贝,妈妈听到了,马上过来了!”
在今天的心灵花园里,我们一起来对宝贝说爱的语言:感谢你,我的天使,感谢你!我亲爱的宝贝,感谢你!让我陪伴你成长!我爱你宝贝!
我邀请每一位家长每天跟宝宝说一次,让这份爱的花香永远停留在你和孩子的心灵深处。
智能开发亲子游戏(小游戏,大智慧)《香饽饽》——“游戏抚触法”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轻松地掌握跟宝宝做按摩的简单方法,
香饽饽
小青蛙,香饽饽,
快让妈妈摸一摸,
先把右腿摸一摸,
再把左腿摸一摸,
扑通通,蹬瞪腿,
吹吹气儿快乐多!
你双手传递的爱滋润着宝宝的皮肤,每一个爱的眼神、每一句语言滋养宝宝的心灵!是激活大脑神经元连结最好的方法!袁泉的《宝宝睡》
看完之后,我就按专家教的方法去做,果然宝宝开心了不少。哈哈,看来网络还是非常方便,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