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腕

09/07/20 08:55:52 标签:手腕疼

常见的“妈妈腕”

  手腕痛是产后妈妈常见的一种疼痛,俗称“妈妈腕”,是当了妈妈之后容易得的病,临床上又被称为“手腕狭窄性肌腱滑囊炎”。症状常常是慢慢加重,大拇指底部的肿痛造成大拇指或手腕活动不便,做抓、握、拧、捏等动作时,会引发或加剧腕部的疼痛,做家务常常使不上劲,严重时还会影响睡眠,疼痛有时像神经痛一样,会往上痛到手臂,往下痛到大拇指末端。  如何确定“妈妈腕”?

  ●首先是“妈妈腕”疼痛的特定部位是大拇指近手腕的地方,可看见在手腕桡骨(可以摸到脉搏的部位附近)末端突出的部位有一点水肿,按压时疼痛。

  ●其次可以做芬科斯试验。即将大拇指握住,并且将您的手腕弯向小指侧时,疼痛会加剧,如果这样,您就有可能得了“妈妈腕”,因为发炎的肌腱滑囊受到拉力牵扯而引发了更强烈的疼痛。

  ●鉴别诊断。用超声波检查来做进一步的确诊,以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肌腱感染、桡骨神经痛、腕骨骨关节炎和手腕隧道症候群。尤其是手腕隧道症候群一定要与“妈妈腕”鉴别开来,手腕隧道症候群是由于手腕过度使用加上怀孕内分泌因素的影响,造成正中神经受压迫,引起手麻甚至是局部肌肉萎缩。

  “妈妈腕”的原因(与怀孕、分娩有关的因素)

  ●怀孕后期及产后,因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易引起手腕韧带的水肿、肌腱韧带也变得松弛、强度变差,长时间活动减少,使肌力减退。

  ●月子期间由于产妇气血虚弱,若受风寒侵袭,寒气则滞留于肌肉、关节间,就容易引起肌腱、神经发炎。

  ●产后抱孩子的姿势不对,常常是长时间用手腕托住婴儿头部,从而拉伤手腕的肌腱。

  ●我们还注意到现代人使用电脑鼠标的时间日益增加,而长时间伸展手腕及大拇指的动作很有可能会得“妈妈腕”。

  日常生活中预防

  ●新妈妈要减少每天抱孩子的次数及时间,或轮流更换抱孩子的姿势,尽量不要单手抱,不要过分依赖手腕的力量,将小孩靠近自己的身体,以获得较好的力支撑,减轻压在手腕的重量。

  ●避免重复性地进行手腕下弯的动作,让手腕多休息。

  ●做家务时减少长时间过度使用手部的动作,做一段时间就要适当地休息一下,避免大拇指、手腕过度劳累。
  ●暂时把打字速度放慢,或减少打字、用鼠标的时间。

  
轻松摆脱“妈妈腕”(在家里DIY)

  ●热敷  可用湿毛巾热敷腕部,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热敷可以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简单的按摩:1.用一只手轻柔地按摩另侧腕关节2~3分钟。  

  2.用拇指点按另侧腕关节痛点,同时另侧腕关节做旋转运动1~2分钟。  

  3.双手五指相互交叉做摇腕运动约2分钟。  

  4.用一只手拇指按另一只手侧腕关节4周,按压2~3次后,再做另一侧腕关节。进行上述治疗,部分病人在一个月内症状得到改善。坚持下去会很快痊愈。


  医生的方案:

  1.药物治疗:对于少数严重的“妈妈腕”患者,就是拿笔也如千斤重,拇指一动时可以自觉到腕上部有细微的摩擦者,手臂可发现有条索状的肿胀。若不能好好休息,会日益严重。必要时应及时就医。  

  2.物理治疗:还可用电疗减轻疼痛。  

  3.手术治疗:如果进行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期注意事项:

  ●避免腕及手指的活动及用力;

  ●患部不可受压;

  ●做推拿按摩治

热敷和按摩很有效果哦……

不抱宝宝觉得不太现实,毕竟母乳喂养比较好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