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会导致人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所以对孩子的任性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育任性孩子应注意的问题
当孩子已有任性表现时,家长应该认真分析原因,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绝不可死搬教条、采取千篇一律的措施。根据我们的观察分析,家长在教育任性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任性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
在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只要不影响别人,适度保留孩子性格中的霸气,还是有必要的,这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从中外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大人物身上我们可见一斑。如拿破仑、爱迪生、爱因斯坦、毛泽东等都存在这样的性格特质。但太过分,那就有害而无利了。
(二) 任性的孩子不代表学习能力差
任性的孩子有的可能对某个领域有特殊的爱好或贡献,但对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的层面,事业的成功率会受一定的影响。在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观念中,如果性格不健全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现在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就把培养的目标界定在德、智、体、美、社会交往五育并重的范畴,就是从这个方面考虑的。
(三) 孩子的任性不是人格的表征,是对外界环境的正常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出现任性的表现,家人或保教人员是可以通过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及规则,通过引导教育来纠正孩子的任性的。
(四)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要积极向好的方面去引导
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教成小绵羊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所以父母的责任就在于去发现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
二、教育任性的孩子应采取的方法
(一)习惯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任性。家长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处处按要求做,孩子就能自觉地和大人保持一致。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干什么就都有规矩,不会随意提出特殊要求。
(二)严格法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到了家长的弱点。家长越怕孩子哭,孩子越哭个没完;家长越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就偏在地上滚个没完。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决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要坚持到底。
(三)转移法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可以利用孩子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开,从而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四) 理解法
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五) 回避法
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很多,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六) 交往法
让孩子多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群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个人的意愿与多数人不一致,那么就会被否定。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和他的同学、伙伴一起玩耍。因为在同龄人中间,如果孩子一味地任性,他就会被群体所孤立,所以即使在家中,比较任性的孩子当处在群体之中时,他也不会轻易地把任性表现出来。而且,在群体中,那些通情达理、不任性的孩子也会在无形中给任性的孩子以示范,让他们感到任性只会遭人厌弃,而通情达理才会融入群体之中。久而久之,孩子身上任性的毛病就会逐渐淡化。
(七) 诱导法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生成的骨头,长成的筋,天生的拧种”,改不了啦。其实不然,孩子毕竟还小,只要诱导得法,完全可以改变他任性的毛病。诱导时要多抓积极因素,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当孩子要犯拧时,家长就表扬他的优点,孩子听到表扬可能情绪就转过来了。
(八) 强化法
要让孩子感到家长喜欢的是不任性的孩子。当孩子刚要任性发作时,家长可以借以前听话时的例子引导他克制自己的任性。这样有利于调动孩子自己克服任性的积极性,提高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家长还可以在孩子任性时或任性后,对其任性给予一定的批评或惩罚。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家长的严格要求,使孩子认识到任性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一科学论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家长和幼教工作者需要长时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孩子是最生动、最丰富、最深邃的研究对象,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对他们既要有爱心,还需有诚心、耐心和恒心。
一、教育任性孩子应注意的问题
当孩子已有任性表现时,家长应该认真分析原因,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绝不可死搬教条、采取千篇一律的措施。根据我们的观察分析,家长在教育任性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任性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
在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只要不影响别人,适度保留孩子性格中的霸气,还是有必要的,这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从中外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大人物身上我们可见一斑。如拿破仑、爱迪生、爱因斯坦、毛泽东等都存在这样的性格特质。但太过分,那就有害而无利了。
(二) 任性的孩子不代表学习能力差
任性的孩子有的可能对某个领域有特殊的爱好或贡献,但对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的层面,事业的成功率会受一定的影响。在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观念中,如果性格不健全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现在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就把培养的目标界定在德、智、体、美、社会交往五育并重的范畴,就是从这个方面考虑的。
(三) 孩子的任性不是人格的表征,是对外界环境的正常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出现任性的表现,家人或保教人员是可以通过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及规则,通过引导教育来纠正孩子的任性的。
(四)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要积极向好的方面去引导
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教成小绵羊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所以父母的责任就在于去发现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
二、教育任性的孩子应采取的方法
(一)习惯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任性。家长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处处按要求做,孩子就能自觉地和大人保持一致。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干什么就都有规矩,不会随意提出特殊要求。
(二)严格法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到了家长的弱点。家长越怕孩子哭,孩子越哭个没完;家长越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就偏在地上滚个没完。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决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要坚持到底。
(三)转移法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可以利用孩子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开,从而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四) 理解法
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五) 回避法
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很多,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六) 交往法
让孩子多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群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个人的意愿与多数人不一致,那么就会被否定。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和他的同学、伙伴一起玩耍。因为在同龄人中间,如果孩子一味地任性,他就会被群体所孤立,所以即使在家中,比较任性的孩子当处在群体之中时,他也不会轻易地把任性表现出来。而且,在群体中,那些通情达理、不任性的孩子也会在无形中给任性的孩子以示范,让他们感到任性只会遭人厌弃,而通情达理才会融入群体之中。久而久之,孩子身上任性的毛病就会逐渐淡化。
(七) 诱导法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生成的骨头,长成的筋,天生的拧种”,改不了啦。其实不然,孩子毕竟还小,只要诱导得法,完全可以改变他任性的毛病。诱导时要多抓积极因素,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当孩子要犯拧时,家长就表扬他的优点,孩子听到表扬可能情绪就转过来了。
(八) 强化法
要让孩子感到家长喜欢的是不任性的孩子。当孩子刚要任性发作时,家长可以借以前听话时的例子引导他克制自己的任性。这样有利于调动孩子自己克服任性的积极性,提高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家长还可以在孩子任性时或任性后,对其任性给予一定的批评或惩罚。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家长的严格要求,使孩子认识到任性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一科学论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家长和幼教工作者需要长时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孩子是最生动、最丰富、最深邃的研究对象,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对他们既要有爱心,还需有诚心、耐心和恒心。
秘诀一:读懂宝宝的心 家长A:一个双休日,我领着女儿逛商店。兴致正高时,女儿却心烦意乱发脾气。我一边哄,一边劝,怎么也不管用。我急了,准备抱起孩子往外走。就在我蹲下身来的瞬间,才恍然大悟:原来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看去,看不见色彩斑斓的商品,而是晃来晃去的人腿!怪不得孩子任性发脾气,原来和我心情不一样。我突然领悟到,有时候孩子任性发脾气,有他的道理,我们需要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心理咨询师点评:孩子任性不听话,不接受大人讲的道理,往往因为大人不懂“小人”心。如果从孩子的立场,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孩子的心才能和我们相通。我们一旦读懂了孩子的心,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会多一些顺利,少一些失误。 秘诀二:不给宝宝把任性当作要挟父母的机会 家长B:我看过前苏联英雄舒拉小时候的故事。一次他非要在饭前吃饭后才吃的粉羹,爸爸妈妈不仅没有同意,而且没有哄他,屋里只剩下舒拉自己。他哭喊了一阵后,不见回音,自觉没趣就用木块码东西玩了。以后每次舒拉任性哭闹时,爸爸妈妈不迁就他,也不给他当“观众”,事后再给他讲道理。就这样,很快治好了舒拉任性哭闹的毛病。我们这样对孩子,也没有孩子任性的烦恼。所以,我的切身体会是:最好开初时狠狠心,不迁就孩子,像舒拉的父母那样防患于未然。 心理咨询师点评:这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