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九点半,阿睿小朋友要求“去沙坑玩一伙。”
妈妈:“外面挺热的,玩沙合适吗?”
“那个沙坑不是在桥底吗,晒不到太阳啊!”振振有词地反驳。
是啊,那个沙坑不是在桥下吗,不仅晒不到太阳,还有江风徐徐呢。
立马出发。
车刚停稳,已按捺不住了。鞋还没来得及穿,已奔向了那质地并不太好的沙坑。说其质地不好,是因为沙粒粗细不均,还夹杂着许多石块。更有人为的就是那些撒落在沙面上的垃圾了。 眼前,孩子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挖沙的,玩器材的,观望的,各得其所。妈妈我还没站定,阿睿已在一处健身器材上转了两圈了。我远远地看着他,也没打算靠近,一来不想自己的双脚弄得满是沙,二来也觉得没有必要步步紧跟。只有在他有需要时,才走近。 “嘿,嘿,再坐我就打屁股了……”耳边响起一位老人的呵斥声,说话时还指着沙坑里半蹲着的一个孩子。因为离得近,故而感觉声音很大。看那大惊失色的样子能肯定是孩子的爷爷或外公。孩子手里拿着工具,费劲地舀起沙,再装进玩具里,估计蹲得久了,屁股歪歪扭扭,眼看着就要坐下去了,“打屁股”的警钟就适时地响了起来。唉,我一阵不解。带孩子出来玩,不就是图其所乐吗?双脚都已经被沙子淹没了,又何必再乎屁股呢?难道双腿蹲久了,会出现麻痹感觉的生理常识家长会不知道吗?如果知道,又吼之何忍呢?妈妈我很不忍心地又看了那孩子几眼,拘谨的姿势,不太麻利的动作,脸上也分明看不到此刻的玩耍带来的满足感。顿时,心生悲悯,转步离开。
我的阿睿,这时已转向了一处“独木桥”,正玩得撒欢呢。所谓“独木桥”样子就象平衡木,只见他从桥的一端小心翼翼地上去,因为桥面过窄,所以光想立足就已经不容易了。站稳脚跟后,谨慎地挪动步子,可没走几步就“落水”了。再上去,掉下来,反反复复,屡战屡败。妈妈想,是否能成功完成这项任务,结果并不重要,体验过程,积累经验,才是孩子们的所需。于是细细观察,发现有些不耐烦了,走上前去“我有一个好点子”,“是什么?”“向左转,侧着走试试看。”转过身子,小脚的支撑面就大多了,这一次,果然走出了一半多。好情绪又回来了,“落水”后,急于回到起点,再来一次……或许是找到了技巧,几个来回后,就轻而易举了。没有了难度往往就没有了奋斗目标,于是妈妈鼓励改成“正面走”。采用这种方法,同样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伸开双臂,保持平衡,”妈妈的点拨一下就让小人儿找到了重点。中途仍然晃悠悠的,可却没再惨遭“落水”的下场。兴奋之余,不断练习,愈练愈来劲。 跟在身后的几个孩子,要不就是由老人扶着前进,要不就是家长跟在身边同步前进, 只有我远远地站在沙坑外,偶尔提醒一声,鼓励一声。
‘因为爱着你,所以放开你。’有的时候,不妨当个懒妈妈,当个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