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后,看看宝宝的指甲有点长,我就拿来剪刀一边给宝宝讲自编自演的小故事一边剪指甲了。宝宝听得很投入,这样就不会妨碍我工作了。不知怎么回事,我讲着剪着,不小心讲到了“陌生人”三个字上了,韬爸用脚碰了碰我的腿,示意我别讲下去了,可我全心思都集中在剪指甲上,并没有去留意他的暗示。只听韬爸说:宝宝都快要哭了,你还说。我这才抬头一看,啊呀,宝宝的眼眶里都是泪水啊!我很快地不动声色地改变话题,宝宝也很快地平静下来。过了会儿,可这韬爸不知怎么地又提起了“陌生人”。宝宝终于大哭起来,嘴上嘟囔着说:楼下太热了,要上楼来开空调凉凉!我顺着宝宝的意,给他洗了手脚抱上了楼。
上楼后,宝宝已恢复心情,去玩别的东西了,我顺手去翻开那本放在书桌上的《对待陌生人》的书,拿在手上翻了翻,没想到宝宝很快过来,拿我的书放回了书桌底下,还特意放在了最下面的位置。我又拿出来看时,宝宝又来夺我的书说:不要看这本书,我们放回去好不好?这样说时,又有隐约的泪光出现。然后,又把书放在了最底部!接着又来拉我离开书桌,对我说:我们去看《童谣》和《唐诗》的书好不好?在我给他读书的当儿,宝宝还不时地往书桌的方向瞟上一眼,一分钟左右,宝宝很快恢复了常态!
我记得宝宝一岁多时,这本《对待陌生人》的书就已经存在了,是韬爸买的,和这本书一起,还有好几本阅读小故事,我当时就说这种书宝宝还太小,看不懂!不过,因为是小故事形式,还有好多可爱的配图,宝宝也是很喜欢看,有一天晚上,我对宝宝说起了这本书的内容,也许是我讲的表情过于严肃吓到了宝宝,也许是书中的内容让宝宝觉得紧张,我记得他当时听着听着就眼圈发红,哭了起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后来,意识到宝宝还太小,也许现在和他说这些还太早,也因为宝宝对这本书的抗拒,我把书收藏了起来。后来,有好几次,当我有意无意间说起陌生人的故事时,宝宝就表示出要哭的样子来。再后来,我们都没有再提起过。
时隔一年之久,我以为宝宝长大点了,也许可以接受这个小故事了,可现在看来,好象还是不行。也许,这本书,我应该永远收藏起来,不给他看。可是,我又想,宝宝以后,读书的时候如果再碰到类似的书籍时,他也会像现在这样吗?这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态呢?总觉得宝宝比别的同龄小朋友懂事理,知性些,有好多事情,我都不能以一个只有两岁多的孩子来理论他。请各位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