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点的生日是10月1日,按现在上学的规定,9月1日以后出生的都得晚一年上学。
起初,我抱着“差31天有什么关系”的想法,就想着以后上学时托熟人说一下,今年下半年就让他上小班,不要晚一年上学。可是后来和很多当老师的同事一聊,发现支持我意见的没几个,大部分是建议我让小不点晚一年上学。
他们说,你别看他只比规定差31天,实际上会有很多早一年9月、10月等出生的小朋友都和他同一年上学,那他就比同班同学起码小半岁甚至一岁左右。这倒是事实,相差半年、一年就会感觉到相差很大的,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显得比别人吃力。而且现在的学习要求、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能和我们那一代上学时相比了。听了他们的建议,我一直犹豫不决!后来在《温州都市报》上看到了一篇《提前入学=赢在起点?》(附后)才让我顿时下定决心还是让小不点读小小班开始,不让她上小班。不知妈妈们认为我的想法对不?
附:《温州都市报》文章
提前入学=赢在起点?
临近五一,又到了一年一度幼儿园、小学报名招生季节。每年此时,最忙最累的莫过于一批想让孩子提前入园入学的家长,他们心急火燎到处托人找关系。难道提前入学,就为孩子多争取了一年的时间?就是赢在起点?
说一个我们身边屡见不鲜的故事。
“因为一个月的差距,要多等上一年,心有不甘。”三年前,抱着这种想法,朋友四处托关系让儿子小强提前入园。开学后,朋友开始发现,小强与其他孩子的年龄远远不是一个月之差。班级里,年龄最大的孩子,也就是前一年够不上招生年龄的孩子占了一大批。最大的孩子和小强年龄差了一年多。对于一个三周岁的孩子而言,把一年的时间量化到能力与智力的发展上,会有多大差距?
一个学期下来,原本乐观开朗的小强还是没能喜欢上幼儿园和老师,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也不高,说有些活动他经常进不了角色。这能怪孩子吗?让一个第一次进入集体生活的孩子,每天面对至少比他高半个头以上、能力比他强许多的同伴,他原本的自信还能维持多久?都说学龄前阶段是孩子良好习惯与性格的养成期,如果在这一两年中,一个孩子都在给大个孩子当“跟班”,从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自信与良好的竞争意识,势必与这个孩子渐行渐远。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两年后,朋友选择放弃曾经千辛万苦争取到的公办园的名额,把孩子转到民办幼儿园,降了一级。从小强转学的那一天起,我可以不时听到关于他的好消息,比如当上幼儿园拍球冠军、才艺宝宝等等。聪明的小强终于绽放了自信的笑容。
一项对100名提前入学学生的调查显示:只有18%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56%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16%的孩子上课坐不住。据老师反映,提前入学的孩子在自立能力、注意力集中、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明显比其他孩子差一截。
一位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分析:家长让孩子提前入学,理由是认为自己孩子聪明。这些孩子认识一些汉字,会做几道算数题,甚至会背几首唐诗,往往被家长认为已经具备了接受上学的条件。实际上,这只是家长提前强化培养的结果,上学后没多久,优势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日常生活常识的积累、生活自立能力、反应速度等,与年龄大小有相当大的关系。
勿庸置疑,3周岁入园,6周岁入学的规定的背后,都有一套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总结出的严密的科学依据。要想与孩子的生长规律抗衡,无异于拔苗助长。没有哪位家长愿意拿孩子做实验,但如果抱着让孩子试试看的心态提前入学,孩子就是实验品甚至可能随时面临实验失败的危险。
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请不要让你的孩子提前背上心理与学习的双重压力,否则,赢在起点的美好初衷,很有可能蜕变为败在起点的成长之痛
起初,我抱着“差31天有什么关系”的想法,就想着以后上学时托熟人说一下,今年下半年就让他上小班,不要晚一年上学。可是后来和很多当老师的同事一聊,发现支持我意见的没几个,大部分是建议我让小不点晚一年上学。
他们说,你别看他只比规定差31天,实际上会有很多早一年9月、10月等出生的小朋友都和他同一年上学,那他就比同班同学起码小半岁甚至一岁左右。这倒是事实,相差半年、一年就会感觉到相差很大的,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显得比别人吃力。而且现在的学习要求、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能和我们那一代上学时相比了。听了他们的建议,我一直犹豫不决!后来在《温州都市报》上看到了一篇《提前入学=赢在起点?》(附后)才让我顿时下定决心还是让小不点读小小班开始,不让她上小班。不知妈妈们认为我的想法对不?
附:《温州都市报》文章
提前入学=赢在起点?
临近五一,又到了一年一度幼儿园、小学报名招生季节。每年此时,最忙最累的莫过于一批想让孩子提前入园入学的家长,他们心急火燎到处托人找关系。难道提前入学,就为孩子多争取了一年的时间?就是赢在起点?
说一个我们身边屡见不鲜的故事。
“因为一个月的差距,要多等上一年,心有不甘。”三年前,抱着这种想法,朋友四处托关系让儿子小强提前入园。开学后,朋友开始发现,小强与其他孩子的年龄远远不是一个月之差。班级里,年龄最大的孩子,也就是前一年够不上招生年龄的孩子占了一大批。最大的孩子和小强年龄差了一年多。对于一个三周岁的孩子而言,把一年的时间量化到能力与智力的发展上,会有多大差距?
一个学期下来,原本乐观开朗的小强还是没能喜欢上幼儿园和老师,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也不高,说有些活动他经常进不了角色。这能怪孩子吗?让一个第一次进入集体生活的孩子,每天面对至少比他高半个头以上、能力比他强许多的同伴,他原本的自信还能维持多久?都说学龄前阶段是孩子良好习惯与性格的养成期,如果在这一两年中,一个孩子都在给大个孩子当“跟班”,从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自信与良好的竞争意识,势必与这个孩子渐行渐远。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两年后,朋友选择放弃曾经千辛万苦争取到的公办园的名额,把孩子转到民办幼儿园,降了一级。从小强转学的那一天起,我可以不时听到关于他的好消息,比如当上幼儿园拍球冠军、才艺宝宝等等。聪明的小强终于绽放了自信的笑容。
一项对100名提前入学学生的调查显示:只有18%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56%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16%的孩子上课坐不住。据老师反映,提前入学的孩子在自立能力、注意力集中、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明显比其他孩子差一截。
一位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分析:家长让孩子提前入学,理由是认为自己孩子聪明。这些孩子认识一些汉字,会做几道算数题,甚至会背几首唐诗,往往被家长认为已经具备了接受上学的条件。实际上,这只是家长提前强化培养的结果,上学后没多久,优势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日常生活常识的积累、生活自立能力、反应速度等,与年龄大小有相当大的关系。
勿庸置疑,3周岁入园,6周岁入学的规定的背后,都有一套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总结出的严密的科学依据。要想与孩子的生长规律抗衡,无异于拔苗助长。没有哪位家长愿意拿孩子做实验,但如果抱着让孩子试试看的心态提前入学,孩子就是实验品甚至可能随时面临实验失败的危险。
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请不要让你的孩子提前背上心理与学习的双重压力,否则,赢在起点的美好初衷,很有可能蜕变为败在起点的成长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