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的媛儿和任性的媛儿

09/09/13 20:28:35 标签:

正文从这里开始:

2009-09-13   这段时间发现媛儿的情绪有点低落,经常动不动就哭,没达到她的要求哭,没明白她的意思也哭,做错了事受到惩罚要哭,一点小事也哭,哭得有时真让人心烦心累。今天是媛儿学习舞蹈的第二次课程,小姑娘在平时就很兴奋很盼望着去跳舞,有时还对我说:“妈妈,你给我交钱嘛,我没交钱在幼儿园就不能上跳舞的兴趣班。”当时没给她报就是基于幼儿园的老师不专业,而且要求也不严厉,所以与小区里的三个孩子一起去几家艺校考察了一番之后选了一家周日上午跳舞的艺校,第一次的体验课时媛儿与小区里的辰辰两个小朋友时不时的出来一下,一会儿要求喝水一会儿又要求上厕所,反正理由多多。体验课下来之后征求媛儿意见,小姑娘要求报名,说自己喜欢跳舞,于是报名领了书包,买好了鞋子、衣裤。今天一大早就起床了,说自己今天要去跳舞,那样子期待得不得了,与家人愉快的告别后来到艺校,进去跳了十分钟,鞋带掉了,老师帮她系上后开始哭了,开始找人了,于是出了教室,再也不进去了,看着咨询台前的饮料想喝没给满足,这下子开始大哭,讲什么道理也是枉然,白费力气,最后自己跑下了楼梯,艺校的老师给拦住了,不然肯定自己跑大街上去了,当时整个教室只有她一个人有这样的情况,我是失望、难受也伤心,就这样换了鞋子、衣裤不再去教室,坚持到了下课。我现在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坚持下去,还是等到明年春天再去?艺校的老师和一些有过经验的姐妹都要求我继续坚持送,但是如果坚持送孩子继续哭不愿意那又该怎么办?百度了一些资料:哭是孩子表达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自我需要和体验的能力也增强了,哭不再是他们表达需要和体验的主要手段,而是更多地依靠语言、动作等方式,并学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哭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如果他们把哭当做解决问题的惟一手段,遇到困难就哭,并在心理上对哭产生依赖的话,这样,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首先,经常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各器官都会受到抑制,影响正常发育。
  其次,哭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孩子经常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周围人的情绪,这会发展成为退缩的个性倾向或以极端的行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冲突。健康、快乐的孩子常有积极、愉快的情绪,开朗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原因分析]
  小孩爱哭很多情况下属正常现象,在周岁前,哭是孩子的一种需要,哭是他们的社交方法,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进行语言表达,常以哭表达挫折感和情绪。由于幼儿认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局限性,情绪上往往容易冲动和不稳定性。因为一点委屈或不满就大哭大闹,或者本来正在哭着却又破啼为笑。对婴儿来说。随着孩子的词汇量增加,哭叫次数会渐渐减少。但不同的孩子改变的情况并不相同。对于一个幼儿还是会通过哭,多数情况还是属于正常现象,孩子用哭来表达这样几个意识:

  1、没有安全感:宝宝在1-3岁之间。对妈妈的依赖与接触会逐渐减少。与明显的独立性形成鲜明的对比,通常是在1岁的时候,孩子容易感觉害怕和焦急。你也许会注意到他比较安静,在陌生人面前变得害羞并抱着你的腿,甚至是不吃任何的东西。
  2、期待照顾: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成为家里的中心,也就养成了对这种照顾的以来。所以要是让他和父母分离是最容易让宝宝不安的。我们常会注意到,家长对孩子越好,在分离的时候,宝宝哭得越厉害。
  3、不顺心:在快要3岁的时候,宝宝的冒险精神比他的协调性和生活能力发展得更快,他想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做当然会很不顺心,或者家长因为安全的原因不让他做。
  然而,还只有很多的孩子,无论男、女到了2~3岁以后仍然非常爱哭,明显高于同龄人,这就可能存在着某些不正常的原因:
  一是错误的教育,使孩子认为哭闹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容易变得娇气,爱哭。在正常情况下,有的小孩爱哭,常常是用哭声作手段引起父母注意,达到某种目的。或许,他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要求,急了就哭,以哭“说”事。当孩子通过哭闹总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特别是在和家长发生冲突时,加大哭闹的程度,家长总会让步,就会养成孩子哭闹的习惯。家长们常忽略了教育孩子应该怎样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用更多的人际沟通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家长一次次的忽略,一次次地在孩子哭了之后满足他的愿望,孩子就会渐渐地形成了爱哭的习惯。
  二是家长的承受能力。孩子爱哭也和家长的承受能力有关,历来家长都喜欢笑而不喜欢哭的孩子。本来孩子爱哭是正常现象,但孩子闹起来,会让家长感到难以承受,就会觉得有可能是不正常现象。为此,家长可以多和朋友沟通,看看同龄孩子的哭闹频率是否正常。当然,家长也不要掉以轻心。
  三是某些不知道的事件。孩子在幼儿园可能遇到了某些事情,事件的突发性与破坏性往往让缺乏自我调节与保护能力的儿童心理反应剧烈,容易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如过度担心害怕,容易受惊吓等,这种影响可以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终生。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微小的举动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四是由某种病痛。比如,有一个孩子不小心有一根钢针插入肌体,孩子自己并没有发现也说不清楚,就是感到难受而哭。
  五是先天因素。研究表明,造成孩子比较脆弱,遗传因素和周围环境是两个重要的原因。在感情脆弱,敏感的孩子中,约有10%是天生的,另外一些则是后天原因造成的。有些父母感情就比较脆弱,易激动,往往传给孩子。还有一些孩子自小比较自卑,遇到一点事就觉得受到伤害,心理承受不住。  有的孩子对诸如疼痛,惊奇,快乐,恐惧等刺激的反应就更为强烈,对周围的事物尤其敏感。有的孩子不在乎的一些小事,也会使他们感受到刺激而异常激动。

[对策]
  对于幼儿,孩子大哭后可以感觉轻松一些,因为哭可以减轻大脑遭受压力后的化学物质的产生。爱哭者比不爱哭者的生理与心理反而更健康,因此,不要完全禁止孩子的哭,完全不准孩子哭对孩子来说是残酷的、不友好的。每当孩子哭泣时,父母首先应弄清楚是怎么哭的,是真哭还是假哭,是大哭大闹,还是一般的小哭小闹,哭的原因是什么?所谓假哭就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并非是真正的伤心。确定后就可采取措施使其停止哭泣。作为家长,在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毫无原因的哭泣,而且哭得非常厉害,很可能是由于某种病痛,需要先到医院做一下检查。

  如何孩子事出有因,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理解。要让与他们最亲近的人照顾他们,鼓励和倾听孩子说出自己说出不好的经历以及在这种经历中的内心感受,允许他们哭泣和表达悲伤。但在哭的理由不合理,哭的程度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哭的频率太高时,我们就需要做到:
  一、要避免对孩子的溺爱:如果你的孩子很爱哭,也确认没有发生什么危险,孩子遇到点事就大哭不止,不能一哭就抱。你可以说一句“没关系”继续干自己的事,或者一开始就不理他。孩子哭往往是向大人“求援”,见你不理他,哭一会儿,便也觉得没有意思,自己就会平静下来。如果你很专注地干自己的事,就会给他一个暗示“你的事并不严重”。他也许会走过来看看你正在干什么,或者对你说点什么。总之,这样就使他那种强烈的情绪变得平缓些。孩子安静下来了,你再讲什么也就容易听进去了。
  如果你一开始就大呼小叫地表示“同情”,孩子会以为自己真的遇到什么严重的事了,老的一套又开始了。所以,不要一哭就“哄”,那只能加重孩子爱哭的习惯。溺爱孩子的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受委屈,所以见不得孩子哭,其实,让孩子受委屈也是一种教育,因为孩子未来走入社会就会遇到很多受委屈的事情,只有经常受委屈的孩子,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否则,非但不能不让孩子受委屈,反而会让孩子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委屈。因此,对孩子的哭闹不要表现得非常在意,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好处。
  很多家长都会有怜悯之心,当孩子哭闹得厉害时,想着孩子的要求自己可以答应,就迁就了孩子。这种做法对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并不有利,这样的孩子即使长达了,也会滋生消极情绪,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满意。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应该给孩子讲道理。对于很多很小的孩子,讲道理是无效的。体罚可以让孩子懂得,这个世界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只有这种一是建立起来,才会有乐观的人生。很多情况,即使我们采用前面提到的方式,孩子仍然会哭闹,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坚持下去,最终还是会改变的。但,很多家长来说,不认为自己是溺爱,为此,针对溺爱的话题,可以看一下本站的相关版块。
  要设法让孩子学会正确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方法。其实,解决习惯性哭闹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反而不能答应孩子的要求,即使他的要求有一定的正当性,家长也愿意满足孩子的要求,但这个时候也不能满足要求。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不能答应孩子的要求。这个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因而不能答应他的要求。无论孩子哭得有多么厉害,都不要答应他,那么,以后孩子胡闹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孩子哭闹时,我们可以不理他。但是,孩子可能会通过攻击或搞破坏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就要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给予孩子适当的体罚以达到制止哭闹的目的。大多数的孩子在接受体罚后,不会立即停止哭闹,但只要孩子停止采取攻击或者加大哭闹程度的办法来达到目的,我们不妨让孩子一个人哭,孩子哭一会,再用一件孩子想做的事情来吸引他,孩子就会停止哭闹。
  对很多有哭闹习惯孩子的家长,如果要进行体罚,家长就担心会产生副作用,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幼小的孩子,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事实上,体罚的效果正好相反。也有的家长在实施体罚的过程中发现效果不明显,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长仍有溺爱情结,打完之后,又去哄他,结果效果全没了。二是孩子也要有个学习的过程,不能一下子就改变。
  另一种是孩子的要求合理的,或者有一定的合理性,家长准备答应或者部分答应,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告诉孩子,只有不哭了,或者笑一下,才能答应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不停止哭闹,就不答应孩子的要求,孩子以后就会学会正确的方法达到要求。
  二、鼓励孩子成长。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更善于认可自我,产生成就感。平时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去做超出能力的事。对孩子来说,渴望成长,我们不断地向孩子灌输,成熟的孩子不喜欢哭。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看画书、看电视、电影等特点,经常对孩子进行教育,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引导儿童学习摹仿他们心目中的主人公,培养孩子坚强,勇敢,克服困难的品质,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约束自己情感和欲望的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有什么事要说清楚,告诉孩子只有说话,大人才明白,甚至可以告诉他如果只哭不说话,大人就不理睬。如果孩子明白了道理之后,有时还会出现爱哭的现象,最好用鼓励的方法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好哭了”。只要作父母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孩子,严格要求,孩子的哭声就会逐步减少。
  三、教会孩子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式。孩子往往遇到事不知该怎么办,以“哭”声告急。作为家长应常给孩子讲些处理问题的方法,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比如:“你想干什么吗?先问问大人行不行,”“你想用别人的东西,要和人家打招呼,不能上来就抢”“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才是好孩子”。渐渐地你就会发现,孩子在干什么的时候,会跑过去问你:“我想要骑车行吗?”“我可以出去玩一会吗?”养成这种商量的口气和别人讲话,孩子的心情要平静得多。如果你的孩子非要拿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并且泪汪汪地又向你求援时,你可以提醒他,“妈妈平时怎么给你讲的?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一般的孩子受到这种暗示,会收住要涌出的眼泪,走过去和小朋友商量。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他就知道该怎样做了。
  四、鼓励孩子做勇敢者。孩子爱哭有可能是出于恐惧,如果我们平时经常鼓励孩子去做那些孩子不敢做的事情,就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感,要鼓励宝宝树立自己的信心。

 上周末在小区附近拍的照片上周末在小区附近拍的照片上周末在小区附近拍的照片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