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

09/10/12 23:23:45 标签:

一、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二、小儿疝气病因病理

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三、小儿疝气症状

1.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2.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3.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4.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

5.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四、小儿疝气诊断检查

腹股沟疝气好发于一岁以下的幼儿,如果发作时,在腹股沟会有鼓起的肿块,稍有警觉就很容易发现。幼儿如果有以下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止需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2.剧烈的呕吐,发烧;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3.肠梗阻;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4.发现血便;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一定要仔细探查有无腹股沟疝气;当然也要请医师检查有无其他的疾病。

五、小儿疝气治疗方法

1.小儿疝气不能等.
小儿疝气一般在小孩出生后很快就会发生,发生率较高。当孩子哭闹、奔跑等用力过猛的情况下就会在阴囊/阴唇上方看到包块,安静后又消失,因此有些孩子发病很长时间家长还不知道。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终身的遗憾。 小儿疝气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一旦病情发展,肿块下坠接近阴囊/阴唇,就会造成孩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时会发生嵌顿不能还纳,甚至威胁生命。同时,一旦发生嵌顿,孩子往往会承受不少痛苦。
2.若发现孩子无故反复哭闹,家长要检查一下有无疝气的发生。发现疝气后,要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3.幼儿疝气病的治疗
(1)小儿疝气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
(2)疝气患者应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
(3)疝气患者应尽量减少奔跑与久立,久蹲,适时注意平躺休息。
(4)疝气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
(5)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甚至危机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
 小儿疝气,开刀能缓一缓吗
 2004年07月26日 11:52 《儿童中西医OK一百》

  有些家长认为,婴幼儿的疝气不宜手术,等到长大一点再手术或者“搞不好”会自己好,其实,这种观念是相当具“冒险”性的。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小儿疾病,发生率约为1%,男婴发生的机会约为女婴的5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小孩哭闹或运动时,由于腹部压力的增加,使得腹腔内的肠子或水分被推进疝气袋内,形成腹股沟区域的一个突出肿块,一旦停止哭闹或运动时,疝气袋内的肠子就回去原位、肿块消失。

  “为什么我的两个小孩都有疝气,是遗传吗?”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疝气为遗传,只是由于疝气的发生率太高,为每百名男孩中就有一名,因此,作家长的并不需要因小孩疝气而内疚不已。

  为什么会产生腹股沟疝气?由于在腹股沟附近有一个称为腹膜鞘状突的构造,如果婴儿的这个构造关闭不全,就会形成一个与腹腔相通的“疝气袋”,如果此时肠子再掉入这个袋子,就会形成疝气,或者是俗称的“脱肠”、“坠肠”。

  疝气一定要开刀吗?有的家长会用传统的特制皮带(俗称疝气带)系于婴儿的腰间,利用压力的原理堵住肠子的滑脱,事实上,除非疝气带能绑得很紧,否则一般只会带给婴儿皮肤摩擦发炎疼痛而已,对于疝气并没有什么帮助;疝气需要开刀的原因是“防患于未然”,如果肠子“长期滞留”于疝气袋内不回去时,此时有可能会造成肠阻塞、坏死,产生呕吐、腹痛、发烧的情形,这时就必须马上手术治疗,以免产生败血症导致生命的危险。

  中医不是有可以提升中气,改善疝气的中药吗?的确,在以前的社会由于外科手术的不发达,中药的确扮演着“矫正”疝气的角色,不过,以一个中西医师的观点,凡事应该取其优点,疝气开刀的确安全又迅速,现今中药对疝气的角色应该定位为手术前后体质的调整、防止疝气的复发。有没有什么“秘方”可以调整疝气患者的体质?

  中医对于疝气体质的调整是必须根据患者当时的情形而“辨证论治”,常见的疝气体质类型有两类:

  第一型:平时属于容易燥动不安、口干、便秘、少腹有时感到疼痛,这是属于中医“气滞”型的疝气,可以用青皮、陈皮、浙贝、白芍、泽泻等顺气的中药来治疗。

  第二型:面黄肌瘦、胃口差、容易感冒、大便常不成形,动不动就喊累,疲倦时疝气尤为明显,这种“气虚”型的疝气可以用黄芪、白术、党参、当归、柴胡、升麻等具有“提气”的中药来治疗。

  常常觉得现代人真幸福,医学资源丰富、有中医与西医的同时照顾,健康的确获得多一分的保障,问题是也由于资源的过于丰富,病人就医反而不知该找中医或西医,其实,真理只有一个,不管是中医或西医对于疾病的治疗都有其优缺点,疝气治疗是如此、其它疾病亦是如此!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