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 2009年11月7日

09/11/07 21:13:15 标签:0~12个月育儿生活小百科

    宝宝一出生,甜蜜而又繁杂的育儿生活便宣告开始了。新妈妈们,你们对自己的育儿知识有足够的自信吗?还是常常在面对小宝宝的各种状况时手足无措?产后面对的头等大事便是哺乳,刚刚晋升为妈妈的你,对于正确哺乳,又掌握了多少呢?本期我们特别策划了新手妈妈训练课程,搜罗新妈妈照顾新生宝宝时遇到的各种难题,让你轻松哺乳、快乐育儿,做个自在新妈妈!

  生活护理篇(2p)
    成为了新手妈妈,很多知识你都要不断地学习,宝宝的各项护理是最不容忽视的,你知道如何正确给做清洁吗?你知道如何应对宝宝特殊的睡眠吗?那么就跟我们一起,分享如何照顾小宝宝的技巧吧!

  清洁(1p,有图)
  动作指导/吴雅雯(新生儿科护士长)
  A脐带护理
  宝宝出生后,一般2星期左右脐带才会脱落。在脐带脱落之前,爸爸妈妈必须帮宝宝做好脐带清洁,以避免感染。
  脐带护理步骤
  脐带的护理需要每天一次,家长可以每天给宝宝洗完澡后,做脐带的护理工作。
  1.在帮宝宝清洁脐带之前,应该先洗手。
  2.取出无菌棉花棒,滴上浓度为75%的酒精,棉棒上的棉花要浸湿完全。
  3.以画圈的方式,从肚脐根部由内向外擦拭(不要反复擦拭),消毒脐带。
  4.等待约30秒后,再用浓度为95%的酒精以同样的方式擦拭,使脐带干燥。

  医生叮咛
  脐带发炎应立即就医
  如果脐带发出恶臭味或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或呈现黄绿色等,说明有可能是脐带发炎,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B换尿布
  换尿布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隐藏着许多小技巧,如果能掌握好关键动作,相信即使是新妈妈的你也可以成为换尿布的“秒换达人”。
  换尿布的步骤
  1.为了避免打开尿布的瞬间宝宝突然尿尿或便便,可以先将干净的尿裤垫在脏尿裤下方。
  2.用湿纸巾先将宝宝小屁屁上的粪便或尿液大致清理掉,再轻柔地把剩余的脏污擦拭干净。
  3.将宝宝的双腿抬起往其身体的方向微弯(宝宝膝盖呈弯曲状),不要直接向上拉高宝宝的小腿,把宝宝的小屁屁抬得很高,因为这样的动作容易压迫到胃,造成宝宝吐奶或溢奶。
  4.先让宝宝的屁屁稍微透透气,或轻拍小屁屁,让残留在上面的水分蒸发掉,等到小屁屁较为干爽后再给他穿上干净的纸尿裤。
  5.将两侧的腰贴左右对称地贴上,腰部的宽松大致以可放进一根手指的程度为准。接着再用手指顺一下尿裤两侧的侧边,确认是否完整服帖地包住了宝宝的大腿(防止发生漏尿或过紧等问题)。
  6.将脏的纸尿裤卷好后再丢弃,如果尿裤内有粪便,建议先将粪便处理掉再卷起丢弃。

  睡眠(1p)
采访咨询/朱晓慧(儿科主任医师)
  新生儿一天之中大约有2/3的时间都在睡觉,他们的每一个睡眠片段都只能持续2~3小时,一天当中大约会有7个睡眠片段,平均分布于24小时当中,没有昼夜的分别。

  6妙招训练宝宝优质睡眠
  

  1.布置舒适的睡眠环境
  妈妈要事先为宝宝布置既舒适又温馨的婴儿床或睡房,并在宝宝入睡前及睡眠中随时了解宝宝的睡眠环境是否舒适、安全。  

  2.养成正常的睡眠周期  睡眠周期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开始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通常在宝宝满6周大后,睡眠周期模式就会比较规律,此时正是妈妈训练宝宝养成良好睡眠周期的好时机。  

  3.睡眠中可听到妈妈的声音
  不要在宝宝睡着后长时间地离开,宝宝醒来后如果见不到妈妈会情绪不安的。如果能让宝宝听见妈妈的声音,让他清楚地知道妈妈就在附近,他会睡得更踏实。另外,对于宝宝醒着时的情绪反应,妈妈一定要有所回应,让宝宝知道妈妈是可信任的,建立起他的安全感。
  
  4.让卧室成为最佳睡眠环境  不要把卧室或婴儿床当成游戏场所,日后也不能当成处罚宝宝,甚至关禁闭的场所,这样宝宝才能对于睡床有正确的功能认识,才能了解到处在这个环境中时就应该睡觉了。  

  5.建立睡前习惯活动  

  妈妈除了要帮助宝宝建立正常的睡眠周期外,在宝宝就寝前,可以通过一些“仪式”来帮助他入睡,如唱儿歌(可固定歌曲)、说故事、道晚安等等。过一段时间之后,只要妈妈开始唱歌或说故事,宝宝就会知道“睡觉的时间到了!”   Tips  4方法建立睡前习惯
   1.及时解决足以影响宝宝情绪的生理问题,如胀气、肠绞痛、胃食道返流、尿布疹等。
   2.帮助宝宝养成固定的作息时间,解决其短时间的喝奶需求。
   3.逐步养成宝宝的睡前习惯,例如,在宝宝准备入睡的前30分钟或1小时内,试着建立洗澡→喝奶→刷牙→说睡前故事→道晚安→关灯的习惯。
   4.睡前习惯的内容可由你自己决定,可长可短,不论如何,每次把宝宝放在床上睡觉前,都要给予同样的习惯。此外,如果进行睡前规矩时,宝宝已经快睡着了,可以缩短每个步骤的时间,但最好不要有遗漏。
  
  6.给宝宝一个安心小物
  选择一个睡眠使用的安心物品,让宝宝在睡眠中途醒来时,不需要你的帮忙也能再次入睡。安心物可以给予宝宝安全感,也能帮助他学习在不同的地点睡觉。不过,记得不要让他整天带着,这样他就不会把它当作要睡觉的信息。选择的安心物最好排除奶嘴,应该是安全的、不会引发过敏的物品,如小被子、小枕头、非绒毛玩偶等。
医生叮咛
  让宝宝习惯安心物的小技巧
  试着把安心物(比如小熊玩偶)放在宝宝身上几小时,并对他说:“哇!小熊好爱你哦!”让他慢慢熟悉并接受它,然后把安心物放在宝宝的身边,让他转身就能依偎着它。

  安全环境篇(2p,有配图)
  宝宝的肌肉发育越来越成熟,从翻滚阶段到爬行阶段再到四处走动阶段,任何的不小心都会导致宝宝发生危险,所以妈妈们一定要做好家中的各种防护措施,给宝宝一个安全的家!
  翻滚阶段

  采访咨询/刘明发(儿科副主任医师)
  家中多了一个宝宝,就必须更注意家中环境的安全性,目前宝宝进入了“翻滚”阶段,妈妈可以先为宝宝准备安全的游戏及睡眠环境。

  招不让宝宝滚下床
  1.现在的婴儿床一般都装有护栏,如果没有,家长可自己在婴儿床边加装护栏,以避免宝宝不小心跌落。此外,提醒爸爸妈妈们,婴儿床护栏的间隔距离必须小于10厘米,才不会出现宝宝头部被卡住的危险情况。
  2.在床边的地板上铺上软垫,这样万一宝宝不小心掉下床,也不致于直接撞在地板上。
  3.移除婴儿床周边的杂物,尤其是尖锐物品。如果婴儿床附近有家具的棱角(如柜子或桌角),应该在转角上加装软垫,或者用布将尖锐的角包裹起来。
  4.婴儿床不宜放在有高度落差的地板边缘,否则,万一宝宝不小心摔下床,可能会继续滚落到较低的地板上,又多受一次伤害。

  宝宝坠落时的紧急处理
  1.固定伤处  
  宝宝不小心掉下床后,必须先确认其是否骨折。如果宝宝跌落后剧烈哭闹或失去意识,且手脚都不敢活动,需要怀疑是颈椎受到伤害或脑震荡及颅内出血。无论是骨折还是颈椎受伤,都应该立刻将受伤部位固定,不要移动。如果家人不会固定受伤部分,必须等急救人员来操作,以免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2.紧急止血  
  宝宝掉下床后如果发生流血的状况,可先进行止血处理,最简单有效的就是直接加压止血法。可拿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伤口上直接加压,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宝宝流鼻血,可以用手压住其鼻子上方(鼻根的地方)以帮助止血,但不要把宝宝的头仰起,以免血液返流到胃部引起刺激性呕吐。

  爬行阶段

  采访咨询/刘明发(儿科副主任医师)
   宝宝进入爬行阶段,任何在他视线范围内的危险物品都应一一清除,布置一个安全的居家环境,可减少意外的发生。

  客厅
  1.地板要保持清洁卫生,即使是小小的一块脏东西或小物品,都可能被宝宝塞进口中。
  2.塑胶地毯虽好用,但使用前请先曝晒,让化学成分挥发后再用。
  3.尖锐的桌角要用软垫包覆起来。
  4.茶几上不要放置桌巾,否则会被宝宝拉扯,使桌上的物品直接倒在宝宝身上。
  5.家中的阶梯式家具或楼梯要格外注意,不要让宝宝靠近。
  6.这个阶段的宝宝可能还坐不稳,坐着时可能会经常往后倒,要随时留意宝宝身后有没有尖锐物品。

  卧室
  1.床栏在这个阶段已经不适用,反而可能会使宝宝从床栏上摔下来。
  2.可在床边的地板上铺上软垫,以防止宝宝从床上摔落时受伤。
  3.电线、插头等都需有贴心的安全装置。

  四处走动阶段
采访咨询/罗玉芳(儿科学副教授)
  处于学步阶段的宝宝,可以说是最令妈妈费心的了,为了减少“不要碰、不要动它、走开”等负面字眼的出现,最好的方式是先制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什么都能自己掌握。

  家中
  1.制造安全的环境,即使一个小角落也要安全无虞。
  2.拉柜或房门要安装防夹手装置。
  3.柔软的地面可以让宝宝不小心跌倒时不致于受伤。
  4.玩具也要避免有尖锐的棱角或很小的零部件。

  保护小脚丫
  学走路的宝宝平时在家最好只穿袜子走路,只要不滑倒就好。如果有机会到外面穿鞋走路,要选择适合的鞋款,以柔软有弹性、天然材质的为宜。
     1.这个阶段的宝宝几乎都是扁平足,可以多让宝宝踩踩不同材料的物品,以增加对足部的刺激,天冷的时候要注意给宝宝穿厚棉袜。
  2.学步鞋如果选得不好,很容易限制宝宝脚趾的弯曲度,所以最好选择脚后跟包覆良好的鞋款。
  3.如果宝宝还在穿包脚的连身装,妈妈要随时注意所穿衣服是否会让宝宝的脚部关节过度弯曲,是否限制了其双脚的伸展,及时调整,否则时间一长会影响宝宝的足部发育。
    4.宝宝的脚丫也可能会感染真菌(脚气)或甲沟炎,妈妈要随时观察宝宝的脚是否有细菌感染,不会喊痛的宝宝常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

  医生叮咛
  如何知道鞋子合不合脚?
  宝宝鞋子的适合尺寸是以妈妈的一根手指头能塞进去为准,一般来说,宝宝的鞋子一年要更换两个尺寸。妈妈平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脚趾有没有被压红、有没有出现水泡、宝宝是不是不愿意穿鞋、鞋子是不是偏大等,这些都是衡量鞋子合不合脚的重要方面。

 母乳喂养篇(4p)采访咨询/吴雅雯(新生儿科护士长) 苏鸿文(妇产科主治医师)  

  乳汁是宝宝最美味的食品,所有的妈妈都应该坚持母乳喂养,但是有很多妈妈因为种种哺乳知识上的困难而放弃了母乳喂养。下面,让专家告诉妈妈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乳汁生成更顺利?包括利用饮食促进乳汁分泌、正确的含乳姿势以及哺乳中常见的问题等,让你的哺乳更顺利。5方法保证充足母乳  引起母乳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喂养不当,由于母亲自身因素引起者非常少见。当然由于母亲生产时的疾病如大出血或身体的其他疾病,也可导致母乳不足。此外,母亲的精神受到过大的刺激或创伤,也是产后少乳的原因。为了保证母乳量充足,在分娩后即应采取下列措施:
  

  1.及早开奶  
  近年来我国已创建了许多爱婴医院,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母乳喂养率。医院里也普遍实行母婴同室,以便于早开奶、勤吸吮。研究资料表明,宝宝的吸吮刺激越早,越能促进乳汁的分泌。即使母乳尚未分泌,哺喂几次后,经过反复刺激也可分泌出乳汁,一般要求在分娩后半小时内就开始第1次哺喂。
    2.按需哺乳  
  哺乳间隔的时间,要根据宝宝的需求而定,不必按照钟点,也不必机械地遵守一定的哺乳时间。乳汁的生成要通过经常地吸吮刺激,一刚开始时乳汁还不丰富,而母乳又很容易消化,所以宝宝很快就会饥饿。宝宝大约2~3小时就有哺乳要求,在24小时内需哺乳8~10次或还要多些。随着乳汁生成的逐渐增加,间隔的时间可变为3~4小时。虽然很费事,但也应根据宝宝的需要来逐渐调整出规律的时间。
    3.不要失去信心
  如果产后前几天乳汁分泌较少,也不要停止让孩子吸吮,更不要给孩子使用橡皮奶头和奶瓶,因为橡皮奶头可使宝宝产生乳头错觉而不愿再用力吸吮母乳,而使母乳越来越少。最重要的是妈妈们不能失去信心,只要坚持让宝宝吸吮,乳汁的分泌都是越来越多的,关键是坚持。
    4.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有些产妇本来奶量充足,可是因某些原因生气或伤心哭泣等,就会使奶量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泌乳。精神状态和情绪可影响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泌乳。因此,产后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保证足够的睡眠,心情舒畅、心胸开阔,这些都是乳汁分泌畅通的重要条件。
    5.营养丰富合理
  这是乳汁分泌的基础,产后妈妈应多吃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食品,适当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需要。液态的食物是非常必需的,可食用牛奶、果汁、各种汤类。汤汁并不是越浓越好,猪蹄汤、排骨汤等脂肪含量很高,最好把上面的油去掉再食用,并且要经常喝蔬菜汤。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促进乳汁分泌的汤:
  1.黑芝麻250克,炒熟研末,用猪蹄汤送服。
  2.猪蹄1对、茭白15克、通草10克,共煨汤或煮熟吃。
  3.花生米炖猪蹄或炖猪肚,或用花生米与大米同煮粥。
  4.冬瓜皮煮鲢鱼。
  5.红小豆煮粥,加红糖。
  6.鲜鲤鱼汤或用鲤鱼与大米同煮成粥吃。
  7.黄花菜煨猪蹄或黄花菜炖老母鸡。
  8.鲜虾、鲜木瓜煮鱼汤。
  9.黄花菜30克、黄豆200克、猪蹄1只,清水适量,炖熟后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用5日。
  10.豆腐150克、红糖50克、米酒50克,先将豆腐、红糖加适量水煮,待红糖溶化后,倒入米酒煮片刻,吃豆腐喝汤,1次服完,连服5天。
  

  医师叮咛
     严禁产后立即喝高脂肪的浓汤如猪蹄汤,容易影响食欲和体形,并且高脂肪会增加乳汁的脂肪含量,新生儿、婴儿不能耐受和吸收,从而易引起腹泻。产妇宜喝些有营养的鱼汤、蔬菜汤、面汤等,以满足母婴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一般小宝宝出生后几天内,胃口很小,各位新妈妈的母乳无论是营养还是量都足够。如果喝营养汤的话,产妇乳汁太多,容易乳房胀痛,而且容易引起乳汁淤积。一般在产后4天以后再开始喝较浓的营养汤。

  哺乳姿势图解
  新手妈妈刚开哺喂母奶时,抱着娇嫩的宝宝,总是不知道该如何摆放,别着急,跟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哺乳的正确姿势,相信妈妈与宝宝都可以好好享受这个美好的时光。
  卧姿
     适用时机  刚生产完、入睡前。
     方法  妈妈的头部、背后或是两腿之间都需要枕头的支持。妈妈用手(左侧躺用右手)来支撑宝宝的头与背部,或使用毯子、小枕头让宝宝靠着。
     注意  使用这姿势喂奶时常因为宝宝嘴的位置过高或过低,而无法正确含住乳头,因此妈妈应特别注意调整自己喂奶的角度。
  摇篮式
     适用对象  健康足月的宝宝。
     方法  让宝宝的头枕在妈妈的手肘部位,用妈妈的前臂支撑宝宝身体。宝宝的肚子紧贴着妈妈的胸和腹部,宝宝的一只手经妈妈腋下绕到背后,另一只手放在妈妈胸前。
  橄榄球式
  适用对象  双胞胎、婴儿含乳不正确、乳腺管阻塞或是剖宫产后。
  方法  妈妈可利用枕头、毯子把宝宝垫高,靠近乳房。妈妈用手掌、手腕托住宝宝的头,以整个手臂支撑宝宝的身体,或是以手臂及手肘轻轻地把婴儿夹在腋下,此时宝宝的脚在妈  妈的腰际或是背后。  

  注意  妈妈不可以在宝宝的后脑勺处施压修正橄榄球式     适用对象  新手妈妈、新生儿、生病或是体型小的宝宝。     方法  利用这个方法,妈妈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宝宝的含乳状况。这个姿势可以让宝宝的身体横过妈妈的胸部,吸吮另一边的乳房。双胞胎喂奶姿势  适用对象  双胞胎、多胞胎妈妈。  方法  使用两边一样长的L形枕头来支撑宝宝,是很好的方法。可以将两个宝宝都用摇篮式抱法或是都用橄榄球式的抱法喂奶,也可以把一个宝宝放在手臂之下,另一个以摇篮式抱法喂奶。
  Tips
  宝宝的头和身体应该呈一条直线,如果头部被扭转或弯曲,便无法轻松地吸吮及吞咽。新生儿时期,妈妈不仅要托着宝宝的头和肩膀,也要抱着他的臀部,较大宝宝只需托着上半身就可以了。

  正确含乳
     哺乳时妈妈可用手托着帮助乳汁流出,会让宝宝较容易含住较多的乳晕。正确含乳姿势如下:
     1.妈妈的手弯成C型,即四指在下、拇指在上握住乳房。拇指放在乳房上轻压,帮助宝宝含接。手指不应呈剪刀状向胸壁方向压迫乳房,否则可能压住乳腺管而造成乳汁流出不畅。
     2.大拇指与食指同时轻轻压乳房,使乳晕周围由圆形变成长圆形。
  3.妈妈大拇指所施加的压力要比其他手指多一些,使乳头稍微往上翘,朝向宝宝的嘴巴。
  4.妈妈将婴儿从乳房下方移向自己,使乳头触碰婴儿的上嘴唇,引发宝宝的觅食反射。当宝宝张大嘴时,应将宝宝迅速移向自己,使其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正确含乳姿势
     宝宝的嘴张得很大且下嘴唇外翻,下巴接触妈妈的乳房。
     错误含乳姿势
     宝宝的嘴张得很小而且向前噘起,下嘴唇没有向外翻,下巴也没有接触到乳房。

  6方法判断乳汁是否充足
  

  经常有一些新妈妈不明白孩子是否吃饱了,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判断乳汁是否充足。其实,判断孩子吃否吃饱了并不难,以下是注意的几点,希望对每一位新妈妈都有所帮助。
  1.宝宝吃饱后能安静入睡,面部表现出满足感。如果宝宝吃完奶后还哭,或者咬着奶头不放,或者睡不到2个小时就醒来哭闹,说明奶量不足。
  2.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就可以听到咽下了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宝宝光吸不咽或者咽得很少,说明奶量不足。
  3.宝宝吃饱后每天的小便在6次以上,每日大便2~4次,为金黄色软便。如果奶量不够,尿量不多,大便也少,呈绿稀便。
  4.宝宝的体重增加,即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平均增加0.7千克。不过宝宝出生后3~4天有一个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过程,一般在7~10天时可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5.宝宝的皮肤紧实无皱纹,说明他增加了足够的脂肪。
  6.乳房在喂奶前较饱满,喂后柔软。喂奶开始后不久,乳房就会分泌出乳汁。宝宝每吸一两口就会吞下去,显出满足感,说明宝宝能吃饱。

  学会挤乳
  产后尽早挤乳
  若宝宝是早产儿,暂时与妈妈分开,那么妈妈必须要在产后第1天就开始用手挤乳。在这个时期,或许只有几滴初乳,但尽早挤乳可以刺激乳汁分泌,就像让宝宝早期吸乳的原理一样。比起产后48~72小时乳房开始胀奶、变硬,此时乳房依旧柔软,用手挤乳会比较容易。妈妈应尽量挤出所有的初乳,而且至少每3小时挤一次(包括夜间)。如果挤乳次数不足,乳汁的制造就可能会不足。
  上班坚持挤乳
  宝宝5~6个月后,许多妈妈需要回单位上班,这样就不方便按时哺乳了。所以,这个时候妈妈如何保证有效的母乳喂养是非常重要的,定时挤乳便成了妈妈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

  挤乳步骤
  1.准备哺乳工具
  吸奶器(或者不用)、奶瓶、乳垫、奶瓶保温盒、干净纱布(清洁奶头用)。
  2.挤乳动作
  彻底将手洗干净,采用舒服的姿势并放松身心,轻柔地按摩乳房或在乳房上敷一条温热的毛巾,均有助于输乳管内乳汁的流出。正确的挤乳姿势乳房不会有疼痛,如果会痛,表示动作有误,需要重新调整大拇指与食指的位置。
     a 将容器靠近乳房,拇指在上,其余4指在下面托住乳房,握成一个C型。将拇指和食指及中指放在乳头后方约2.5~4厘米处。挤压的区域是以乳头为中心,半径约3厘米的区域。
  b 做有规律的一挤一放的动作,指腹向乳头方向滚动,同时将手指的压力从中指移动到食指,将乳汁推挤出来。挤压时避免太深或太用力,以免阻塞输乳管。不要挤压乳头,因为挤压或拉乳头就像婴儿只吸吮乳头一般,并不会促使奶水流出。
  c 将手指放在正确的位置,并有节奏性地重复按压、推挤的动作。隔一段时间,转换位置挤压。避免用摩擦或滑动的方式,以免皮肤被挤压造成红肿。刚开始不会有奶水流出,但挤压几次后,奶水会慢慢滴出。当催产素反射渐渐开始活跃,乳汁就会似泉水涌出。如果使用吸奶器,则按照使用说明上操作即可。
  3.保存母乳
  挤出来的乳汁在室温下可防止6~10个小时,放在冰箱内则保存时间更长。母乳冷却后会有沉淀,使用前需轻轻摇匀。给母乳加热时,要用流动的温水冲几分钟,使其达到室温,千万不可直接放在微波炉内加热,以免破坏营养。融化冷冻的母乳时需要放进流动的冷水里,逐渐加入热水直到溶解后与室温相同。加热过的奶不可再次冷冻。
  Tips
     每次挤乳每边乳房至少挤3~5分钟,直到奶流量主为慢;然后再挤另一侧。如此反复数次,直到乳汁不再流出为止。产后几天,妈妈通常需要20~30分钟才能把乳汁充分挤出。
     每天至少应泌乳3次(包括喂奶和挤奶),因为如果每天只喂1~2次,乳房得不到充分的刺激,母乳的分泌量就会越来越少,不利于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

  母乳喂养6大Q&A
     1.妈妈患了乳腺炎还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过去一旦发生乳腺炎,就会立刻建议妈妈断奶,但是现在,只要没有化脓感染,都会鼓励妈妈坚持母乳喂养。哺乳前应先热敷和按摩乳房,阻塞的一侧先哺乳,因饥饿的宝宝吸吮力强,有利于乳腺管通畅。哺乳次数宜多不宜少。如果炎症很严重,有化脓感染现象,就必须治疗,并暂停哺乳。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以防吸吮次数减少而回奶,痊愈后可恢复母乳喂养。
     2.乳头凹陷怎么给宝宝喂奶?
     乳头凹陷的妈妈,喂奶时可先用拇指和食指将乳头提起,尽量将乳头及乳晕一起送入婴儿的口中,直到婴儿吸住乳头后再松手。也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再用奶瓶喂给婴儿,多次有效地吸吮及吸奶器负压的吸引,就会将内陷的乳头逐渐吸出,可以达到正常哺乳。
     3.乳头皲裂怎么哺乳?
     哺乳前可用温热的毛巾热敷乳房和乳头3~5分钟,同时按摩乳房以刺激泌乳,并应先挤出少量乳汁使乳头变软后再开始哺乳,损伤轻的一侧先哺乳。平时可用少许乳汁、凡士林涂于乳汁上,但忌用含硼酸的药水或软膏,以免引起宝宝中毒。若疼痛剧烈,可暂停哺乳24小时,将乳汁挤出喂给宝宝。
     4.母乳宝宝大便为什么总是很稀?
     喝母乳的宝宝在第1~2个月的排便状况,通常是很稀,带有一点黏液和奶瓣,有一股酸味,这是正常的大便,并不是腹泻。有些宝宝的大便一直到添加固体食物时才会稍微成形。只要宝宝没有腹胀、哭闹不安,进食量正常,体重增长也正常,妈妈们就可以不用太担心。
  5.服用药物是否可以喂母乳?
     哺乳期的用药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各种抗癌药物及放射性药物等是哺乳期禁用的,必须应用时,应停止母乳喂养。另外,药物对宝宝的影响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及其在乳汁中的浓度。建议妈妈喂完母乳之后马上服药,那么身体就来得及在下一次喂奶之前将乳汁中的药物排除干净。
     6.6个月以后,母乳的营养就不够了吗?
     母乳是一种动态的食物,它的成分会随着宝宝的成长及需求而改变,早产儿妈妈的奶水,有更高的蛋白质、脂肪等以符合早产宝宝的特别需要。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母乳中的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配合宝宝脑部快速发展。
     6个月之后,宝宝就要开始准备“大显身手”了,此时宝宝从胎盘中获得的抗体会渐渐减少,自体又不够成熟到足以产生抗体的过渡时期,所以持续哺乳能够继续从母乳中获得部分抗体,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平均来说,母乳可提供宝宝出生到6个月内完全的营养和热量,6~8个月大的宝宝从母乳获得大约70%的热量,9~11个月降至55%,12~23个月则为40%。所以,一般从6个月开始,就要为宝宝逐渐添加辅食,以满足其体格快速生长的需要。

正文从这里开始: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