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看小学教育的毁人不倦

09/12/30 23:55:54 标签:有点担心呀

    因才施教--因“财”施教

有意无意的,公立小学被分为了三六九等。所有的老师家长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为各个小学排了坐次。有权有势,有门有路,有钱有房的,挤破了头把孩子送去心目中的好学校。好学校的名声好,财力足,经费多,师资强,家长底子厚,越办越红火,校长老师眼界越来越开阔,教师节,圣诞节,中秋元旦重阳节,送鲜花、送贺卡、购物交通银行卡,比着看谁送的多。老师们虽然不指着礼物发财,可是谁给了多少会对谁家的孩子照顾点,平时开开小灶,考前辅导辅导,换你你不送?

从另一个方面说,老师的奖金是和学生成绩挂钩的。怎样能使得奖金最大化,老师就怎么教。于是就有了题海战术,于是就有了千篇一律的教育。

此外,相比孔夫子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咱现在是啥?---一锅煮。从幼儿园就先灌输做好孩子的标准


“我是好宝宝,
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
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看老师,
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宝宝。”

进了小学,规矩更是一套一套的。比如写英语要先把练习本的纸折两折;语文有一到八号本的区别;数学题8+5=?得先把8凑成10,先凑5都不行;抄作业的本子一行必须抄好一条;....没经过培训就上岗的还真应付不来,让俺去念一年级也难考满分。在小学里呆两年,估计直接拉进部队就能开拔,孩子给训傻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规矩办事是好的,可是过分强调就变成死板教条了。有回我家老大的作业是抄写25-30课字词,老大一笔下去,写了27,因为是钢笔写的,就非把纸撕掉重写,俺问先写27再回来写25不行么?回答:NO。NND,俺知道为啥中国出不了爱迪生,爱因斯坦了。


有教无类--有类无教

孔子的学生不少出身下贱、家境贫寒、品行低劣、性情乖张。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冉有“父贱人”,家“无置锥之地”;曾参“ 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子思家贫,其居处“蓬产不完”、“上漏下湿”;宰予“予之不仁也”;子路“性鄙,好勇力”,曾经“陵暴孔子”;子张秉性邪辟,公治长坐过牢。可是孔子依然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将他们改造成“仁义礼智信”之人。

现在的小学从学生一进学校大门,就想尽办法给每个孩子贴上标签:好学生、坏学生、中不溜不好不坏中等生、穷家庭、富家庭、有权有势作威作福强势家庭。代表学校发个言,好学生去;中队长,大队长,好学生当;经常被表扬,又是好学生。只要不是好学生(强势学生),在学校里永远是被遗忘的角落。既然好学生吃香,咱逼着孩子当好学生呗,差也。好学生不代表好孩子。俺经过多方观察研究,发现现在小学里的好学生,尤其是女好学生,不少人心理脆弱、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喜欢攀比、恃强凌弱、待人刻薄。倒是那些成绩一般的孩子比较善良、友好,身上还保持着孩子的天真纯洁。

中国传统教育号称言传身教。孩子们在学校里除了被填鸭子似地猛灌基础知识,还会跟老师学做人。俺琢磨着,好学生学习能力强,她们的坏毛病坏习气是不是跟老师和家长学的捏?老师其实并没有特意教,可是当老师训斥坏孩子的时候;当老师对好学生和坏学生不一视同仁的时候;当老师被孩子发现收取家长礼品的时候;当学校领导被发现对穷家长和富家长区别对待的时候...孩子有时候是很势力的,孩子的势力其实是跟大人学的。学校本来该是远离世俗的象牙塔,可现在小学生就已经为将来的富贵荣华殚精竭虑,已经学会拜倒在权势的门下。
点燃火焰--掐灭火焰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由想起了学校的劳动技术、科技课等。给小孩子普及科技知识,锻炼动手能力,俺举双手赞成。可是咱这课越上越别扭,本来是让孩子们释放天性,发挥创造力,动手实践的好机会,可老师往那儿虎视眈眈一站,谁做的慢,谁做不好,谁丢了零件一通训斥,做不好的不会做了,会做的做不好了,不会做的吓哭了。这到底是点燃还是掐灭?是激发还是扼杀?

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紧张地问“会不会迟到”,看着孩子们走进学校时略带惊恐的眼神,俺就想骂人,又不知该骂谁。中国的小孩子,看似幸福的一代,在家是6:1的小皇帝,众星捧月,说一不二,其实他们真可怜。

中国现在的小学(也许一直如此)不是树立孩子们对正确事物的认同感,而是突出强调错误的概念。孩子们在学校里最怕的不是不做事,而是做错事。上课去小便,批评;上课喝水,批评;上课说话,罚站;上课不坐好,罚站。孩子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会骂的。”

本来孩子有了些萌芽的兴趣爱好,就因为怕做错,怕做不好,怕老师骂,生生缩了回去,中国的小学,真的成了扼杀兴趣的断头台吗?

在有些地方,教育只剩下了灌输。


老师很可怕--老师最爱我

光顾古今对照,忘了中外类比了。就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说说中美学校的差别吧。在美国的时候,俺问孩子们“老师最喜欢班里的谁”,俩孩子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后来和别的家长交流,此乃普遍现象。人家老师有一套吧,就跟台上的演员往那一站,台下的人都觉的是瞅自己;又象左右逢源的交际花,众男士都以为是给自己送秋波捏。孩子们拿着老师送的秋天的波菜喜不自禁,上学的劲头一蹦高,每天都乐呵呵的,顺带把俺的哀愁也扫光了。

回到国内可惨了,别说孩子了,反正俺每回进学校,看着身边经过的一个个表情严肃、声音严厉的老师,腿肚子都有点跺嗦。咱的老师声音宏亮,穿透力强,目光犀利,杀伤力强,强强连手,孩子们在学校个个象温顺的小绵羊。一回家可就疯了,被压抑的个性全回家释放了,拿俺当出气桶,拿俺的家具当靶子,让俺更是愁上加愁。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