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之前性格教育最重要

10/02/14 15:28:25 标签:

[内容管理] 引导和帮助孩子动手做实验

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在家庭教育中很重视引导和帮助孩子动手做实验。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幼时便是一个小实验家。被称为“航天之父”的美国科学家布劳恩,幼时曾用6支特大的焰火绑在滑坡车上,当他点燃了这6支焰火时,车子便完全失去了控制,拖着彗星尾巴似的火焰冲出去了。这便是他第一次的“火箭”实验。后来,他在哥哥的帮助下,发射了许多自制的焰火,做了若干种实验。成年后他终于成为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大发明家爱迪生10岁时就在母亲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化学实验。这些科学家幼时的实验活动,对他们后来的事业以及成就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小实验,在孩子的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使孩子的智力得到锻炼和发展。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双手精细灵巧的动作和敏锐的感觉,会迁移到思维上去。第二,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增大和巩固知识,凡是孩子动手做过实验的那些知识他们是不会忘记的。第三,可以培养儿童探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第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观察力是科学家的可贵品质。观察力强的人,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 常的东西,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科学奥秘。儿童在实验的过程中,这种观察力便会逐渐得到发展和提高。第五,可以使儿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能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他们童年进行的小实验时,总忘不了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引导和帮助。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总忘不了幼年时父亲帮他制作的实验工具和给他讲解的有关知识。从一些科学家的家庭教育看,父母对孩子小实验的引导和帮助,可从下列两个方面入手:

一、先要激发孩子进行实验的兴趣。家长可以向孩子提一些问题,鼓励孩子通过实验来回答或证明自己的回答。如问孩子金属和木材哪种材料传热快?可以教孩子准备一支筷子和一根与筷子一样长的铁丝,让孩子用手捏着,并把它们的另一头放在点燃的蜡烛上烧,孩子很快就会发现金属比木头传热快。这个实验如果继续做下去,孩子还会发现金属的材料不但传热快,而且散热也快。孩子在实验中自己找到了答案,成功地回答了问题,这便会激发孩子对实验的兴趣。

家长还可以用一些普通镜子和棱镜、放大镜、望远镜等等,引导孩子了解这些“镜子”的作用并加以比较,从而使他们对有关光的实验感兴趣。

二、为孩子创造一些简单而必要的实验条件,使孩子的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有时不是孩子不愿实验,而是因为碰到了困难,如缺少必要的工具,缺乏应有的知识,不知实验程序,不会使用工具,对实验现象不能解释等等,这些都会使实验不能继续下去。做实验的工具并非一定要花钱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品或身边的一些废旧物资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实验工具。

实验时,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讲解与实验有关的知识,然后再通过实验证实知识的正确;也可以先实验,后给孩子讲解知识,这样在孩子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更利于对知识的领会。除此,还应和孩子一起为实验做好准备,使孩子明确实验的目的、进行的步骤、使用工具的方法,注意的事项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对北京市30多所中学、500多个教学班的2万多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过跟踪调查,结论是: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占3.9%,重度的占0.1%。

那么,孩子的“心病”从何而来呢?据专家介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因素等。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举足轻重。这值得每一位家长认真反思。

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学家王秀良、傅序刚指出,心理健康者通常具备5个显著特点:

1、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对人对事具有清醒而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能以切实的方法予以处理,常常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能较快地适应环境,

2、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不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弱点,而且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个性和情趣,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与人为善,乐于与人交往。对别人满腔热情,能与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更和谐地与同学相处,积极态度(尊重、信任、喜悦)多于消极态度(嫉妒、怀疑、憎恶)。

4、自尊自重,谦而不卑。在社会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又不退缩畏惧。在行为上独立自主,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5、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逆境或烦恼时,能自行解脱。能以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去。

积极健康的心态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它能帮助你打开成功路上的大门,让你的人生路途上阳光普照。消极的不健康的心态是一张网,是一个沼泽,一旦陷入其中,只能越挣扎勒得越紧,越挣扎陷得越深。

有一句俗语: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个“福”其实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经过大难的人自己感觉到的。因为经过大难的人往往人生态度发生了变化,对过去想不开的事情想开了,人的生命状态从一种狭隘中走出来了。想得开,人生便会充满幸福。

我的一个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同学曾告诉过我一件事: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郑州搞过一个问卷调查,对当时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主妇和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家庭主妇进行“幸福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收入家庭的主妇们的幸福度竟然低于低收入家庭的主妇们。这说明,“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是一种心态,它与金钱、地位不构成正比例关系。譬如,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而他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的美好。”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这些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赞美。

老师、家长培养孩子良好心态的一个最简单的表情就是笑。笑,是爱的语言。笑,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你冲他笑,这就表达你的感情:“我爱你!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大家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些优秀的小学、幼儿园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爱笑。

那么 ,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1、让孩子天天快乐。

就像孩子的身体发育需要物质营养一样,孩子心理的发育同样需要精神营养和心理支持。孩子在骨骼的发育期如果缺钙,就会患佝偻病;孩子在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如果缺少了心理营养,也会导致心理畸形或人格变态。弗洛伊德有句名言:“从成人的精神障碍中都能看到儿时的影子。”童年理应是快乐的,应该快乐的年华而无快乐,孩子就容易在心理上出问题。

如果你天天想的是快乐的事,你就会天天快乐;如果你天天想的是烦恼的事,你就会天天烦恼;如果你天天想的是可怕的事,你就会天天害怕;如果你天天想的是高兴的事,你就会天天高兴。人的心态,能把人推向成功,也能把人引向失败;能把地狱变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这便是“心理力量”。作为父母,我们应以自己的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和影响孩子,让孩子天天处在快乐的氛围中,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要让孩子多看生活的光明面,少看生活的阴暗面。

一个学生,一个孩子,如果一天到晚瞪着眼睛,总看阴暗角落,看世上丑行,看人间蛆虫,看垃圾、脏水、苍蝇、臭虫、黏痰、鼻涕、打架、斗殴、懒惰、懈怠、违法乱纪、假冒伪劣、贪污腐败,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心灵的录像带上,左一盘右一盘全是这些假恶丑脏的东西。这样,他当然会变得偏激,会发牢骚,会愤愤不平,会觉得天昏地暗,自己的内心也就经常阴云密布。这就是不健康的心理。

反过来,让孩子从小多看社会生活的光明面,多看生活中的鲜花、清泉,多体验团结友爱、勤奋进取、廉洁奉公,多了解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多知道一些“感动中国”的人物,时间长了,孩子的内心深处,就会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充满这些催人奋进的因素。于是,他昂扬,他乐观,他豁达,他会觉得自己的内心阳光灿烂。这就是健康心理。

当然,阴暗面不是不可以看。对青少年来说,一是不能总看阴暗面,二是要正确看待。看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牢骚,不是为了埋怨,更不是为了跟着学,而是想到如何改变它,改造它,消灭它。想到这些丑恶的东西存在,自己也有一份责任,想到应该为改变它尽一分力所能及的力量。

只要引导孩子将心灵的摄象机对准真善美,随时都能摄下一组感人的镜头。稍加注意,孩子就能发现,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知识分子、科学技术人员、普通干部,他们待遇不高,却在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稍加分析,孩子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是由好人在支撑着,维持着的。我们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总趋势是向着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的。

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这才是健康的心态。

让孩子多看社会生活中的光明面,孩子的心情就会开朗起来。在好人的鼓舞下,在社会正义的感召下,孩子内心深处真善美的一面也会得到充足的营养,孩子就会成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

有些孩子喜欢发牢骚,总是觉得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这些孩子在学校时表现为:对同学有怨言、对老师不满意、对学校有意见;等他们进入社会以后,就会表现为对社会发牢骚。什么分配不公,脑体倒挂,贪污腐败,假冒伪劣,这方面的事情他特别关注,知道得特别多。知道得越多,牢骚就越多,心情就越不好。心情不好,做什么事也没有心思了。

这种心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之一,是对社会、对他人的阴暗面看得过多。看多了自然觉得天昏地暗,心烦意乱。

如果一个人总是以消极的心态来看人看事,那么就会觉得自己身边无比黑暗,脚下无路,危机四伏,自己也很难被别人接受和认可,做事也容易失败,失败又反过来强化了消极心态,人生因此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失败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事实上,我们的社会生活都是有两方面组成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有使人满意的一面,也有使人不满意的一面。孩子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们要拍摄什么画面保存在心灵的底片上,全有自己说了算。

我们要告诉孩子,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家庭,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不会尽善尽美,所以,我们才有建设和改造社会的任务,我们才有永不停息的追求。我们要多看社会生活的光明面,不能老盯着社会生活的阴暗面。譬如,我们来到公园,是为了欣赏鲜花,看亭台楼阁,看小桥流水,看飞禽走兽;不是为了看角落里垃圾和厕所里的苍蝇蚊子。社会再向前发展一万年,也还有垃圾,也还有坏人。问题在于,我们应该让自己心灵的摄象机对准什么。这常常决定着自己的心灵世界是阴沉昏暗,还是天朗气清。

3、给孩子适当的“挫折体验”.

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健全的人生。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的滋味,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食物和水的香甜,永远不懂得生活是什么滋味;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他就永远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他就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所以我们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适当给孩子以“挫折体验”,如遭遇失败,经受批评,面临困难,体会劳累,等等。

“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这种挫折和失败在给孩子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的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成长的契机。孩子应付挫折的能力与素质,只有在挫折中才能锻炼出来,任何理论的说教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

4、让孩子找到自己被尊重的感觉。

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气氛是维持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家长要尊重孩子,要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也有自己的自尊意识。家长要放下架子,使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对孩子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不能动辄打骂训斥。父母如果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让孩子感到他的人格、他的意见是受到尊重的。

5、让孩子认识自我。

孩子能否正确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能力。要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优势和劣势,看到自己的“独特性”,并鼓励孩子发展个性,扬长避短。这样,不至于使孩子因自卑而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

6、让孩子学会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要教育孩子学会处理自己所犯的错误,教他们必须学会改正错误,而不能无视错误。一个人不可能不做错事,尤其是小孩,他们就是在“犯错——知错——认错——改错”中长大的。聪明的人做了错事,从来不赖别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结果越来越聪明;愚蠢的人做了错事,老是找“客观”,怨天尤人,结果越来越愚蠢。

当孩子伤害了别人的情感时,要让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改变事态、修正错误;要让孩子学会接受瞬间来临的失败感、犯罪感或羞耻感;要让孩子学会向别人道歉;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就要承认,就要改正;要让孩子自己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后果。这比犯了错误就体罚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敢于承认错误是一个人的起码道德,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孩子在童年时期,需要不断重复这样的课程:鼓励表扬诚信正直行为,批评惩处邪恶行为;在孩子与其他人发生冲突时,要求孩子动脑筋,想出公正的解决办法;鼓励孩子思考、评论生活中的公正与偏颇、诚信与欺诈的行为和事件。这样,孩子的是非观、价值观就会逐渐地树立起来。孩子的心理也会在“犯错——知错——认错——改错”的过程中不断成熟起来。

[习惯培养] 7岁之前性格教育最重要

“3岁看大,7岁看老”,一个人的性格在其7岁之前就已经大致成型了。孩子在7岁之前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性格,会对孩子将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在7岁之前,父母要注意孩子性格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给孩子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表明,7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孩子3~6岁的时候。孩子在3~6岁的时期是“潮湿的水泥”期,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影响孩子今后生活的一些重要性格也在这一时期初见端倪。在这一时期内,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性格,成为快乐、自信和受欢迎的人,但是优秀的性格特质不会自动在孩子身上出现,需要父母的精心培养和长期努力。而孩子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性格的征兆,对于这些征兆,父母要及时发现,并彻底根除。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4个征兆,父母就要及时进行帮助和干预。

1. 害羞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家的时候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是一到陌生环境里,立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完全失声了。而最令家长感到尴尬的是,当好心的长辈跟孩子打招呼或者逗孩子玩的时候,孩子突然蜷缩成一团,往父母的怀里钻。

害羞的孩子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而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害羞的孩子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很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否定自我。

2. 脾气暴躁

脾气暴躁的孩子,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就会赖在地上,大哭大叫。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进行哄劝、呵斥、教训甚至打骂,但所有努力都尝试过后,父母会发现孩子依然蛮不讲理地在哭闹,或者父母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把孩子“安抚”或者“镇压”下了,过后这种事情还会一次次发生,弄得家长筋疲力尽。

3. 缺乏自信

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时往往缺乏自信,什么事都不敢干,表现得很退缩,这让父母感到很沮丧。尽管父母经常用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常常将“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挂在嘴边。

4. 不合群

家长会发现,有些孩子可以很容易跟别人相处,和别人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而另一些孩子则是“另类人物”,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让同伴反感。这些孩子常常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游戏。

身为父母,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现象,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了,否则就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 对于害羞的孩子

父母要让孩子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无论在什么场合,如果孩子事先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他就不会那么紧张、焦虑和不安,怕羞的情绪也会减少许多。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多认识一些人,以减少孩子的紧张感。此外,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这样孩子就会克服害羞了。

2. 对于脾气暴躁的孩子

父母要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让孩子用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尖叫、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不好的行为。父母要给孩子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当孩子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将其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等安全方式进行发泄;还可以让孩子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也还可以教孩子通过调整呼吸来使自己平静下来,或者以其他更健康的方式发泄情绪。

3. 对于缺乏自信的孩子

父母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他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孩子更有信心地面对困难。

4. 对于不合群的孩子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上,大人要关心小孩,子女要关心长辈,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另外,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交朋友。父母闲暇时常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人家去串门。在孩子带其他小朋友到家里玩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并鼓励孩子热情接待。家长还可让孩子多与性格外向、勇敢的小朋友接近,这是最好的互补法。

[教育方式] 教会孩子自己学习——一位母亲的教子经

去年九月,我小学毕业的儿子顺利地步入人大附中的校门。这在我们的朋友圈中引起了不小的振动。不为别的,只因为在朋友们眼中,我在儿子的学习问题上,好像没花费什么功夫。
    没为孩子的学习操心,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你一定有什么秘诀。朋友纷纷询问。仔细想一想,有什么高招吗?如果一定说有,那就是我不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操心,但特别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花费心血。而且这种努力从儿子上学前班就开始了。
作业没写完不开饭让
儿子学会抓紧时间
    儿子上学前班之后,我们给儿子订了一条规矩——放学回家马上做作业,作业没做完之前,全家谁也不许开饭。
    刚开始,儿子自然有点不适应。从尽情玩乐的幼儿园到整天上课的学校,一放学,就想放松一下。但我毫不让步,动画片我可以为你录下来,玩嘛,等做完作业我可以陪你玩。儿子只好照办。当然也有过违规现象:有一次放学后,儿子经不住小伙伴的劝说,先到楼下玩去了。等我下班回家才赶紧跑回去做作业。那天,他写作业,我故意在旁边陪着,就是不进厨房做饭,也不让老公动手。晚上七点多,儿子忍不住催我,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学习重要,妈妈等你做完作业。结果全家人八点才吃上饭。我对吃得狼吞虎咽的儿子说,因为你没及时做作业,耽误了全家人开饭,而且我们饭后的散步、讲故事都不能进行了。
    这一次,儿子领教了什么事都没有做作业重要。从此,放学进家门就做作业成了儿子的自觉习惯。
    饭前把作业做完,是一个指标。我坚持只要做完作业,儿子怎么玩我都不管。因为那时间是他省出来的,是对他抓紧时间的奖励。有位邻居大姐跟我一样要求她的女儿进门先做作业。可她女儿却总是磨磨蹭蹭。我一问原因,那孩子悄悄说,早做完了妈妈也要我做习题,反正不能玩,干脆慢慢做吧。
瞧,就因为没有奖励的措施,就助长了孩子磨洋工的不良习惯。
想学的一定请最好的老师
    现在家长都注意教育投资,三岁学画,学英语,连着报几个班的也不少见。我和老公对此态度一致:凡事浅尝辄止,对孩子没什么好处。一定要找到儿子感兴趣的项目,而且学就得学下去。
    为这,儿子在三年级之前几乎没报过班。升入三年级之后,他告诉我们想参加学校组织的奥数小组。每周活动一次,一个小时,由数学老师讲奥数知识。参加了几次后,我们发现儿子对数学挺感兴趣,但学校教学的强度不够。于是专门请了一位多年开设奥数家庭补习班的老师做家教——儿子和另外三个学生一起,每周到老师家上三次课。因为时间充裕,老师为他们系统讲解课程。到儿子五年级毕业,奥数课程已经讲完,六年级上学期,集中做习题。结果,因为基础知识扎实,儿子参加区迎春杯数学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儿子对电脑游戏和下棋特别入迷。我的观点是小学功课不是很多,应抓紧时间玩。于是给儿子找了一位业余六段教围棋,又请了一位计算机系的大学生专门陪他玩游戏。不是说我很有钱,作为工薪阶层,我用自己做财务的眼光看待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讲究投入产出比。与其在几个项目上花钱,半途而废,不如看准项目,充分投资。就这样,在专业老师的培训下,儿子的奥数学得挺好;计算机水平似乎也在玩游戏中大大提高。围棋还考了个三段。
    我呢,轻松自在。既没有天天陪读,也没为辅导孩子自己重新学习奥数之类的知识,似乎就在不经意之间,儿子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不查作业不陪读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辅导孩子的功课是很多家长心目中一件大事。有的家长不仅为孩子所上的各种兴趣班陪读,连作业都天天代为检查。我从儿子上学开始,就坚决不肯做孩子的拐杖。即使在小学低年级,老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签字时,我也只管签字认可,决不检查作业。我告诉儿子,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而你的任务就是学好功课。作业的目的就是复习所学的知识,有了错误不要紧,那就是发现了自己的漏洞呀。只要把不会的、不懂的及时向老师学会就可以了。
    请家教学习奥数之初,儿子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听老师讲似乎都会,可自己做题老出错。   “让妈妈和我去听课吧,人家的妈妈都去陪孩子。”我回答:“我可不去。我的数学还不如你呢。要是你听完课愿意给妈妈讲一讲,我倒可以从头学习。”看到没有依靠了,儿子只能靠自己了。有时看到儿子的习题本上尽是叉子,我就鼓励他:没关系,你的成绩是最真实的。别看有的同学作业全对,可那是家长的功劳。再说,你的作业情况能让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只要追着老师把不懂的弄会就可以了。
    就这样,儿子只能开动脑筋琢磨,自己是哪里不懂,就向老师求教,很快儿子就具备了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的能力,及时和老师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六年级时,儿子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说他接受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听到这句话,我高兴极了。
只看终极目标不计一时得失 
不许为考试突击复习
    孩子上学难免要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考试前也难免要突击复习。但是我从儿子上学那天开始,就告诉他,学习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一次考试成绩。因此,必须当天功课当天复习,就像古人讲的“今日事今日毕”。平时复习完功课有剩余精力,可以阅读闲书开阔眼界,可以和同学相约外出。一定不要把考试看得很重。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考试只是为了促进学习。
    有了这种思想观念和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儿子很少为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紧张。考试结束之后,无论成绩如何,我关心的不是儿子在全班的排名,而只是要求他把考卷上不会的试题重做一遍。即使在考初中这个问题上,’我也只是告诉他,希望他到几所重点中学去见识一下,考上了更好,考不上也没什么,不会影响你今后的学习。
    由于一直不把考试当回事,也因为一直认为预习、复习是正常的学习程序,所以,儿子没有过度的紧张感,而是以轻松的心态正常面对,正常发挥。而且在升入初中之后,他也没有感到太多的不适应。
总结我的教子经,我觉得还是得益于那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陪着孩子学习,不如教会孩子学习。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学习的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阅读(0) | 留言(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zz115对大头儿子说:2010-04-28 23:12:23
  • 不查作业不陪读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