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除夕夜,看完春晚,老公和八个月大的小宝贝早已酣酣地睡去,我此刻却已无法平静,于是披上外衣,一个人来到阳台,外面的炮竹声此起彼伏,放眼望去四周耀眼的五彩烟火仍在空中升腾,交相辉映,把除夕的夜空装点得五彩斑斓。欣赏着这一年365天唯有今夜才有的壮丽景色,我几乎有点失神,凑巧的是眼前忽然飘来了朵朵雪花,烟花与雪花相互映衬,这样的景致美不胜收,此情此景我的思绪澎湃,这是我初为人母后的第一个春节,感慨中,不知不觉勾起了儿时春节的点点滴滴回忆,小时候虽说经济条件远不如现在,但过大年的气氛真是浓郁,一幕幕的场景犹如在眼前。
1、清扫,一年一度的大扫除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勤劳的妈妈会发动全家人一起把家中的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再用红纸剪些喜庆的花样贴在门窗上。请村里写得一手好字的爷爷写上一两副对联张贴在大门边,把整个家装点得红红火火。
2、美食:对于生于70后的我们来说,那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平时很少能吃到大鱼大肉,于是过年成了可以享受到美食的难得好时光,我们一群小孩真是天天盼过年,从腊月二十开始爸爸妈妈就忙着采购年货。我家在农村,那时还会家养几只鸡鸭,只有等到快过年时才会宰杀,我们也才得以尝到一年一次的鸡鸭肉;记得那时什么都是自己做的吃的,不象现在图省事,都买来吃,多少少了些过年的气氛,妈妈会从街上买些老豆腐自炸油豆腐,从游走的摊贩那里称些麦芽糖用自产的小米放炮再自做冻米糖,再用小有名气的宁波汤团粉包一些汤圆,过年嘛图的就是团团圆圆,我和弟弟会不约而同地加入这纯手工制作的队伍中,七手八脚地忙活一番。真是其乐融融。
3、压岁钱和春晚:过年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那诱人的压岁钱了,小时候家中并不富裕,作为孩子的我们想要点零钱花花几乎是不可能的,有时看到几件心仪的物什却苦于囊中羞涩只能望而却步,一到过年吃完年夜饭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大方地给我们5-10元不等的压岁钱,拿到压岁钱后就可以得到自己盼望已久的东西,那个激动啊,自然无以言表。如果说年夜饭让我们过足了嘴瘾,那春晚无疑是一顿精神大餐,不象现在网络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在便捷的同时却没了过年的气氛,在文化生活几乎为零的年代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观看春晚是多大的乐趣,特别是到了午夜12点的钟声即将响起,主持人和世界各地的华侨一起5、4、3、2、1倒计时时我们激动到几近屏息 。当倒计时结束,外面就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炮竹声中一岁除,对于盼望长大的我来说,新的一年来临那是何其美好。
4、穿新衣看社戏:大年初一妈妈早已将新做的衣服放在床头,我做梦都在期待天亮,整夜都不太合眼,好不容易等到天明,吃完妈妈亲手做的红豆沙煮年糕(我们这儿的习俗,大年初一必吃,我特爱吃)就约上小伙伴们跋涉好几里路去看镇上看社戏。我的家乡在浙江宁波,和鲁迅故里绍兴是邻市,每逢春节,方圆几里的有钱的总是会出钱组织几台社戏,还在年里就用好多木桩早早地搭起高高的台子,布置一新,邀请绍兴越剧团的演员来镇上演出,一演就是好几天。那气氛真是热闹,小摊贩们也做起了红火的生意来,真是人群云集,我们一群孩子穿梭在人群里,图的就是个热闹,要说看出什么名堂来那是次要的。
5、走亲访友大拜年,小时候能去别人家做客是很大的乐趣,一来是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很热闹,二来是亲戚看到小孩会拿出早已备好的零食给我们吃,小孩嘛,嘴馋自然是难免的,呵呵!最傻的是我和弟弟那时特爱捡别人放过的串串炮仗,看看是否有没有“漏网之鱼”,一旦发现我们会再点燃放一次,捡完了自家的,再去别家捡。亲戚家的自然也不会轻易放过了。
6、舞龙闹元宵:转眼到了正月十五,邻村的舞龙队总会组织一次走村到户口的文艺表演,一队人穿红戴绿,有舞龙的,有抬个花轿的,有扮小丑的,也有踩高跷的,真是精彩至极。我们一群孩子成了跟屁虫,舞龙队到哪我们就跟到哪,一点也不觉得累。
儿时的过年趣事不胜枚举,浓浓的中国年味至今仍历历在目,感慨的是现在物质条件一年比一年好,但过年的乐趣也越来越少,眼看着满眼的烟火,耳闻着丝毫没有消停迹象的鞭炮声,想起过了今夜我就迈入了32岁,时光如梭,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对过年已经没了儿时的期待和热情,甚至有点害怕过年了,一过年就意味着自己又长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