弶港镇坐落在东台市黄海之滨,是一个著名渔港,素有"黄海明珠"之称,以出产鳗鱼苗出名,拥有丰富的物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弶港镇坐落在江苏省东台市黄海之滨,是个著名的渔港。素有“苏北小香港”之美誉。弶港在200多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来随着潮涨潮落,积沙淤泥,滩涂增高,海岸线逐年东移,才逐渐形成了露出海面的沙屿。乾隆初年,赶海的渔民开始在这里歇脚打尖。为遮风避雨,人们用芦笆挡于上风,俗称“打弶”久而久之,此地便被渔民称之为“弶墩子”。据史料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此定居的渔民已有百余户。乾隆五十年,弶墩子上被潮水冲开一条可停靠渔船的大港叉,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这个天然渔港“弶墩子”也就演变成了“弶港”。 | | | | | | | | | | | | | | | | |
“玩在香港,食在弶港”。这是许多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对江苏弶港四时海鲜的笑赞。近年来,随着江苏东台弶港“中华鲟保护区”的建立,以及沿海滩涂湿地进入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规划,来苏北渔镇——弶港的游客越来越多。人们惊叹“水中国宝——中华鲟”,惊叹面积广袤、堤内绿树成荫、堤外广阔滩涂的生态美景时,更惊叹弶港的海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弶港海域至今仍是一座未被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的海鲜资源的天然宝库。它的海洋生物资源相当丰富,尤以近海底栖动物居多,共有183种。优势海产品有泥螺、文蛤、青蛤、四角蛤、薄荚蛏、日本鲟、巢沙蚕、蟛蜞蟹、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双喙耳乌贼等。近海鱼类150种,其中软骨鱼类20种,硬骨鱼类130种。优势种类有黄鲫、刀鲚、鱿鱼、鳓鱼、银鲳、海鳗、带鱼、梭鱼、小黄鱼、棘头梅童鱼等。尤其是春季的白虾,夏季的蓝虾,秋季的红虾,冬季的黑虾,更是热销的时令鲜货。 | | | | | | | | | | | | | | | | | | | | |
弶港海域是全国贝类的重要产区。这里所产的“海鲜之王”竹蛏,个大壳薄、肉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既可鲜食,又可制成干品。这里盛产的文蛤有“天下第一鲜”之美誉,它外壳美丽、肉质鲜嫩,久负盛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及琥珀酸等。可制作各种佳肴,有爆炒、烩烧、炝醉、制酱、做饼等多种食法。尤以带壳熟食为佳,原汁原味,液如奶汁,久食不厌,回味无穷。这里所产的四角蛤蜊,又名白文蛤,更是城乡居民情有独钟的一道海鲜。在东部沿海一带,在渔家儿子娶亲的宴席上,其他佳肴可增可减,惟独不能缺少蛤仔这道菜,说是有了蛤仔,新人婚后才能得子。各门掌勺师傅也做足了“蛤蜊”的美食文化,如“百雀争呜”“花园聚会”“雪里藏娇”“铁板迪士科”等不胜枚举。 | |
紫菜历来是城乡人民喜食的海藻食品之一,又有“长寿菜”“神仙菜”的美名。弶港海域有数十万亩滩涂水面适宜条斑紫菜的养殖,目前已建成了南黄海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基地。岸滩“金三角”工业园区的东洋水产养殖公司,已形成了条斑紫菜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基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