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说法,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10/03/11 16:38:54 标签:

我的女儿3周岁半了,活泼可爱,但有时也脾气暴燥,动不动就心烦意乱,暴跳如雷。于是我与家人共同给她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孩子脾气不好。一天偶尔发生的一件小事儿,颠覆了我的这种认识。那天,我办公室的同事有事儿,把孩子托咐给我看着,别让他出去乱跑。一开始,小孩子还老老实实在呆在办公室,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无聊了,就跑到我跟前说:“阿姨,我想出去玩。”我说:“不行啊,你妈妈不允许。”孩子很不情愿,不舍弃又跑到另一个阿姨旁边说:“阿姨,我想出去玩。”另一个同事这样回答他:“等你妈妈回来,再出去玩,好吗?”孩子听了,心平气和地走开了。这简短的两次对话,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两种不同的回答,实际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我拒绝孩子,采用了一种直接否定式的“堵”,并没有照顾孩子的心情、情绪,所以孩子听到后会逆反、抗拒;而我同事的回答,顺应了他内心的需求,采用了“疏”的办法,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可以出去玩,但要等一等。那么孩子从内心上就更容易接受这种结果,所以表现得心平气和。作了这些思考之后,我在生活中,对待我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也注意了我的一些话语,结果真得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有一次睡觉,我家女儿说:“妈妈,我要听故事。”要是换上以前,我会不耐烦的说:“不行,太晚了,要睡觉了。”但是这一次,我特意换了一种说法:“宝贝,现在时间有点晚了,我们明天再讲,多讲几个,行不?”孩子听了,通情达理的说:“好的。”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就避免了一场哭闹。由此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我们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行为,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

 

该日记已被主页管理员★诗涵★推荐到孕育成长,奖励20分

阅读(0) | 留言(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 ★诗涵★对小然子说:2010-03-11 17:23:00
  • 这个方法我也用过, 挺管用的, 有一次诗涵要看她喜欢的动画片“海绵宝宝”可是那时候电视没播放,也没碟片,我说没有,我也没办法!看其它的动画片吧!诗涵哭着非要看。 后来,后来有一次诗涵又说要看,我说现在电视没有播放,下次让爸爸给你买个碟片,随便就可以看了,诗涵通情地答应了。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