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间的矛盾

10/03/13 15:06:54 标签:尊重 自由 规则。

        今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和雨涵拿着小桶和铲子出来玩。

 

 

       在阳台上,雨涵和小她四个月的男孩菲菲一起玩,我们妈妈在一起聊天。

 

 

 

       只见雨涵左手拎着小桶右手握着铲子向桶里铲沙子做蛋糕。菲菲拿着矿泉水瓶也向雨涵的小桶里倒沙子。两个小朋友玩的不亦乐乎。不一会雨涵拎着桶里的“蛋糕”要我尝一尝。津津有味的尝过之后,菲菲也要我尝一尝她的矿泉水瓶的“蛋糕”尝过后,他们继续玩。看来他们玩的很开心。

 

 

       几分钟过后雨涵拎着小桶和铲子跑过来,菲菲追过来。要雨涵的小铲子,雨涵不给躲避,菲开始抢。

 

 

       这个时候,我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只看他们自己如何处理。只见菲菲抓住小铲子不放,这时雨涵用一只手去抠抓菲菲的手。可能是弄痛他了,菲菲松了手。

 

 

       在抢铲子的过程中,菲菲一直是哭着。看着雨涵肯定是不给了。于是我蹲下来对雨涵说:“他很喜欢你的小铲子,你给他玩一会吗?”雨涵表示不同意,也直言不讳的说“不给”。为了尊重我们之间建立的规则“自己的东西有支配的权力”,我没作任何表示。

 

 

 

       这时菲菲妈妈看到菲菲哭很着急。急于给孩子止哭。没说什么就摁自家门铃要求爸爸把小铲子扔下来给孩子玩,可是菲菲说的很明白。“我不要自己的铲子,我就要她的铲子”。妈妈没有办法只好与雨涵商量。“把你的铲子给我们玩一会好吗?”雨涵很痛快地给了她。这时他们互换了铲子继续玩。

 

 

 

       相信有很多妈妈都像菲菲妈妈一样,看到自己的宝宝哭成泪人,就像是自己受到了伤害一样,怎能不心疼不着急。所以就开始盲目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来止哭。这就造成了,孩子永远认不清事实,对于矛盾没有任何抵抗力,变成一个非常脆弱的孩子。

 

 

 

       两岁多的宝宝正处于物品归属期。我们该做的是让他认清物品的归属。(菲菲认为这个铲子很好玩,可以直接把沙子铲在小桶里,我想要,我很想要。)孩子这样想没有错,这样做也没有错。因为在她心里还不清楚真正的归属。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告诉孩子:“那个铲子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别人不同意,我们可以玩别的”。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契机。可是就这样白白错过了。我们要让他心里知道一个强大的规则;自己的东西有支配的权力,别人的东西必须经人同意,公共的东西谁先看到谁玩,或是排队玩。如果这些都能做好的孩子,那会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孩子。

 

 

 

       现在是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如果去幼儿园很多孩子在一起玩,孩子岂不是一天总在哭。“我想要的就应该满足,如果不满足,我就哭,因为我知道我一哭,妈妈就会满足我了”。菲菲这种行为,不是一次造成的,而是在家里形成了习惯。如何克服这种习惯呢?遇到类似的矛盾我们家长如何解决呢?首先静观其变,如果结果还是一直哭的话,态度坚决的告诉他“不可以。那是别人的”在他哭的过程中,不要多说一句话,让他去发泄。家长只需耐心的等待。哭够后耐心地与他讲道理。

 

 

       很多家长都是爱子心切,孩子之间一有矛盾便挺身而出。这种爱不是理智的爱,不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生存的爱。而是一种溺爱。这样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脆弱、变得易受伤害,在以后的人生路上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 尊重,爱,规则,自由”缺一不可。沙子和水,是每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的东西,可是有些家长怕脏,剥夺了孩子的这一权力。不给予足够的自由。不给孩子去探索的自由。不去尊重孩子成长的过程。有的妈妈还强迫,恐吓,否定,嘲笑孩子,例如:“1看你念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2我不理你了,你一个人在这吧。3快走,一会大灰狼来吃你。4你真笨!”这些都是一种精神暴力。有的妈妈是完全放宽了自由,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什么都允许,要什么买什么。这也不是给予自由,这是放纵。对孩子的发育更加可怕。所以说自由是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的。只要是不破坏环境,不影响他人,不影响健康的基础上。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