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孩子品格力 ——生活、游戏与学习

10/05/08 13:31:31 标签:

妇女的生育率逐年降低,2009年已在世界各国敬陪末座,这意味着少子化的现象更加恶化,独生子女较过去更普遍,于是,父母更将孩子视为独一无二的宝贝。当父母把孩子捧在手掌心时,对孩子的期待会更高,也愈愿意充分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我曾与婴幼儿用品店员工闲谈时,问及少子化的现象是否冲击到业绩?令人出乎意料的回答却是:「不会啊!父母倒是更舍得花钱了。」当父母愿意付出更多,是不是心也变得更柔软,更舍不得要求孩子?


   从幼教现场来看,老师们经常反应现在孩子更聪明,却也更自我中心,缺少感恩、关怀与责任心。而现代父母则认为只要孩子不输在起跑点,花再多的金钱加强孩子各种学科的能力与才艺都是值得的,却往往忽略孩子的人格发展才是影响一生最重要的基石。
  
 
品格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  


   教育系上大三学生及修习幼教学程的学生都必须到相关机构实习。每次我们到实习机构访视学生时,总会请教实习机构的负责人或师长,对我们如何教育学生有什么建议?大部分都会重复说一句话:「态度对了,什么都对了。」他们表示,专业不足,可从职场充电,但态度不佳,能力再好,也难与人共处或再学习。这个「态度」就是我们要谈的品格。


   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中,孩子们面临众多竞争,不仅是学业成绩和知识的竞争,更需在意志力、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上较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礼夫人曾提及,她从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即「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依赖于品格」。因此,若能培养孩子勇敢、坚强、乐观、负责任的品格,将更能协助孩子克服种种困难,自在的独处或与他人合作,进而达成人生目标。


   面临21世纪全球性的竞争,世界各国莫不进行教育改革,以提升人口素质并累积国家能量。其中,「品格教育」已经成为众多国家所强调的教育改革重点。许多研究显示,人的品格深深影响个人、社会、环境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而个人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观则是构成品格的核心要素。因此,现今教育的重点必须从强调知识的传递转而朝向良好品格的培养。
     
 
品格教育内涵  


   自古以来品格教育即受到重视,孔孟学说所论述的不外乎是品格教育的内涵。简言之,品格教育可从三大面向来看,即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也就说人们必须学习如何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相处,进而学习做事的方法,以期待教养出来的孩子能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透过培养孩子的六大品格,即尊重、责任感、公平、值得信赖、关怀、公民责任等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形塑良好的品格,使其能知善、爱善及行善。这「品格六大支柱」的内涵如下:
 1.
尊重:仔细聆听他人说话,对别人将心比心。  
 2.
责任感:说到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公平:遵守游戏规则,让别人也有机会。
 4.
值得信赖:诚实、不作弊或偷窃;可靠、有始有终。  
   5.关怀:待人宽大厚道,帮助有需要的人。
 6.
公民责任:尽己之力,让学校、小区和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除此,还可加上「感恩」。因为心存感恩的人,对生命总是充满关爱。再者,最富有的人不是拥有最多财富或权力,而是知道感恩。我们期待能教养出知福、惜福的良善公民。
  
 
幼儿期是品格启蒙黄金期  


   幼儿期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品格培养的奠基时期。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6岁以前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瑞克森(Erikson, E.H.)曾提出人的一生会经历八个发展阶段,前三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分别是信任与不信任、自主行动与羞愧怀疑、自动自发与退缩愧疚,此为婴幼儿进入人类社会的人格发展基础;其次,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罗伊德(Frued,S.)也强调婴幼儿的早期经验会影响日后的人格发展;此外,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J.)则认为人类的道德发展是由无律、他律(58岁)再至自律(89岁)阶段,而幼儿期正是从他律发展到自律的重要时期。


   对幼儿来说,「品格」是抽象的概念,因此,如何将其化为具体的事例或活动,使幼儿能体悟品格的内涵,进而学习好品格,成为父母与师长共同关注的议题。以下就以生活实践为核心,透过游戏体验,达成品格学习为目标,提出七项幼儿品格教育的实施原则,供大家参考。 


 1.
树立学习的好榜样

 

品格教育应从父母、师长开始。父母、师长都是幼儿的重要他人,也是学习的重要楷模。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都拉(Bandura,A.)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他主张个人的学习来自于观察与模仿,也就是说处于社会情境中的个人,其行为会受到外在他人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个人会以旁观者的立场,经由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而获得学习,此为「替代经验」的学习。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者会经由观察学习,并对「楷模」行为进行不同方式的模仿,比如:孩子看到父母起床后会整理床铺,他也会学习到起床后自行整理床铺的行为,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这符合了所谓「见贤思齐」的说法,也印证了身教的重要性。因此,身为父母、师长必须以身作则,善用身教的影响力,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幼儿的人格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


 2.
协调一致的教养观

 

幼儿品格形成的良窳,往往与父母的教养观息息相关。父母双方需经常对孩子的教养问题沟通观念,以建立共识。当孩子的行为需要调整时,父母必须采取一致的处理方法与态度,形成良好的默契,才不致于让孩子有漏洞可钻或造成无所适从的窘境。

 
 3.
善用绘本说故事

 

好品格的培养,除了提供正向的学习典范外,尚可藉由不同的媒介来传达品格的核心价值,而绘本正是一项值得推荐的选择。因为幼儿不一定爱听道理,但都爱听故事,因此,父母或师长可安排说故事时间,如:睡前床边故事,不仅能建立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与家庭幸福感。目前坊间出版了多元主题的优良绘本,内容呈现不同的品格核心价值,可供亲子共读后进行分享与讨论,如「南瓜汤」的公平、「鲁拉鲁先生的庭院」的分享、「小阿力的大学校」的勇气、「谎话虫」的诚实、「先左脚,再右脚」的感恩与关怀等。亲子透过绘本的阅读与对话,不仅能让幼儿更理解品格的核心价值,也能避免流于以说教方式来传递绘本的教育性,进而有助于好品格的形塑。


 4.
掌握机会教育

无论在家庭或学校,善用机会教育十分重要,它可能是一个偶发的情境、生活事件或新闻,可能发生在幼儿自身或其周遭的人事物,足以引起幼儿的注意。父母或师长则要敏于觉察,且能掌握时机,引导幼儿观察与讨论,并思考进一步的作法。此种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常能让幼儿印象深刻,烙印其心,教育效果有时更胜于任何形式的教育方式。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