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拇指”教育与“食指”教育

10/05/11 11:42:49 标签:

在教育术语中,西方有“大拇指文化”:爱挑你的优点,竖大拇指表扬你;
       而东方则有“食指文化”:专挑毛病,伸出食指来指责点戳。

      专家学者从“科教兴国”之高度,从东西方不同的“指头文化”中悟出了真谛——西方的发达与东方之发展,莫不全然在于教育,而不同的“指头文化”,是导致教育成功与否、人才发展境况的关键!难怪,东方人近十年来开始关注“大拇指文化”,进而反思自己的“食指教育”。

  
       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教育史,并没有“拇指”教育的记录,但中华民族也并没有形成一个不知道自尊、自重、不尊重别人的野蛮民族,中华民族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那时的教育却是讲究“师道尊严’的戒尺亦即”食指‘教育的,也同样培养出大量人才,正可谓“打亲骂爱”,“棍棒之下出孝子”。
       然则外国的学生家长尽管善用“拇指”,却也没有见到他们的“礼仪”在何处,所能听到的,往往是“校园枪声”四起,“国际警察”出击,“大国沙文主义”的铁蹄征东征西,逐鹿南北。

  

       我们在教育中,到底是应该提倡“拇指”教育,还是继续贯行“食指”教育?

  伸拇指还是动食指好?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家长概括为“管孩子”。
       所谓“管”,就是批评、责备、督促。这就误解了教育的使命。
       教育与医生治病有根本的不同,教育更需要鼓励、表扬,要盯住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使之发扬光大。
       哪怕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还很小、很微弱,也要大张声势,让它成为明天的现实。
       但是,家教的范围很广,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一定不要人云亦云,没了主见。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将“拇指教育”奉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不可一概地认为“食指教育”百无一利。只有根据教育的各种内容和孩子的不同情况,区别孩子所处的不同场合,选择运用不同的“指头”,赞贬交替,各有侧重,方能奏效。

  。

  中国父母师长在教育中的弊端——动食指多,伸拇指少!

  封建传统的观念中,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作为子女与学生,就要绝对尊重听从与孝敬顺从父母师长,即使父母师长不对,也不可以反抗。正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也!
       虽然时代变迁,父母的素质不断提高,观念不断进步,很多父母师长都已改变做法,在许多事情上懂得尊重学生的意见。

       但是,仍有不少人对待教育过于急躁,出了问题不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当有人提醒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时候,甚至理直气壮说:“孩子是我生的,如何调教是家长自己的私事,尊重与否也是我自己的事!”

  与人相处最基本的准则是懂得互相尊重。

        家庭、学校也不例外。可以这样说,要使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成为一个温馨的乐园,应从尊重开始。孩子尊重父母,学生尊敬老师,而父母师长同样也要尊重学生。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在的许多家庭和学校,常常是关系空前紧张,亲子矛盾层出不穷,师生关系并不融洽,“代沟”的时限日益缩短,几乎三年有“坎”,五年成“沟”。究其根源,主因就是家长师长从来都不懂得尊重学生,或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们,有的简直近乎苛刻。教育不应该是片面的,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父母与师长的尊重,就像小树需要阳光,需要土壤一样。

      

  那么,父母与师长应该怎样赞美你的孩子与学生呢?

  首先,要坚持原则。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后辈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造成他们是非不清、骄横跋扈的坏习惯。正确的方法是:如果学生按师长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给予赞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就千万不要迁就他,不要说好话,刻意去逢迎。

  其次,要掌握火候。学生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应当给以恰如其分的赞美和鼓励。如果一时忘记了,也应该设法补上去。但时过境迁的表扬,效果较差。

  第三,要就事论事。不要直接赞美学生整个人,而应该赞美他们的具体行为;也不要夸大其词,否则他们会沾沾自喜。比如学生做了一件好事,不能就夸他德行如何的好;孩子模拟考试排名靠前,不可就像高考高中那样赞不绝口,得意忘形。

  第四,要当众赞美。学生应当得到赞美时,父母师长应该当着别人的面赞美他们。因为,我们一旦把孩子的成绩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奖励。

  第五,要掌握分寸。学生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做完了他理所应当做的事情,他都应该得到赞美。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赞美某件事情,当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他们这一方面的赞美。

  

       我们管教孩子教育学生时,往往是不准这样不许那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孩子学这学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产生与孩子的对立。他们由此要么变得懦弱,要么粗暴,难于成器。这都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聪明的家长和老师应该确立起这样的概念:疼孩子、爱学生是没有错的,但方式方法却不可以不正确。有些人,为了使学生容易管教,故意让他们怕自己,根本不把他们当成一个人来平等对待,把自己装扮成君主,而学生晚辈却像个奴仆。这样只会让后代变成懦夫。一个懦弱的学生,想在这个社会里立足并获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