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10/05/19 00:02:54 标签: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简析]

  《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 ,轻轻点染,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出来。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明的。 “和”字下得精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融境界。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 ——流荡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了读者。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非常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 ,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相映成趣,也就没有“两相和”可言了。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聚焦到君山一点。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置山水于方寸之中 。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