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表弟的女儿妞妞到我妈妈家来玩。她刚一进门,就开始了她的“工作”,把茶几上的东西用手拨下去;把盘子里的瓜子抓到外面;看到有人坐在鞋柜旁的小圆凳子上,她也要爬上去;偶尔不小心把牛奶散到椅子上,似乎很好奇,立刻又故意倒了一次……总之,进到屋子里,几乎一刻不停。从我的角度去看,她是在“工作”,她在不断地尝试着使用自己的手,抓、摸、推等一系列动作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工作。但是,她奶奶的“工作”同时也来了,奶奶像个警察似的盯着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满屋子都是奶奶的声音:不要抓,姑奶奶会生气的;不要爬,小心摔着;不要摸,脏东西有细菌……。妞妞就这样在奶奶的喊叫声中和追赶中一刻不停的、见缝插针的活动着。这一对祖孙就这样忙碌着,谁都不轻松,也谁都不放弃。
这样的现象在日常带孩子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有时候,孩子玩着玩着就开始有了情绪,并且明显是一种莫名的生气(一岁多的孩子还没有将生气的情绪上升到愤怒)。面对这种情况时,大部分家长都觉得是孩子在任性,但实际上,我们正是可以通过孩子的这些情绪来观察他们,发现成长中的问题,同时去解决这些问题。
儿童的生命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因而,它是一个非常完善的发展机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调整,什么时候启动自我愈合都是有生命原本的发展模式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观察,在儿童需要的时候,提高帮助,而这种观察和帮助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