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一张门票引发的回忆

10/06/08 09:46:43 标签:

文:花爸

 

今年六一,花家收到了熊妈寄来的中福会少年宫的游园票,看着中福会少年宫这熟悉的名字,眼前浮现出那栏杆围墙、大草坪、白色的大理石建筑,耳畔回想着少年宫大厅里孩子们的嬉闹声。

虽然花爸已是年过不惑,但想到六一节,总会从心里泛起一串串小时候的回忆。那时候六一节男孩子们都是白衬衫蓝裤子红领巾,女孩子更多的是蓝色的背带裙,裙子上有着大大的褶裥。

六一节会放假,这天的公交车对孩子们是免费的,花爸会和小伙伴一起乘着26路电车去到四站路之外的复兴公园。之所以去复兴公园一方面是因为当时那里有上海为数不多的电马(旋转木马)可以骑,更主要的是因为这天新华书店及各大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们一定会在公园里临时设摊,有着许多许多好看并且紧俏的儿童书籍,不光是书多,而且还有折扣。

折扣在今天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30多年前计划经济的时代,打折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当时有打折的商品一般都会被冠以“处理商品”的称谓,质量上一定是有点问题的。而书籍这种不存在质量问题但却可以折让出售的,也就是六一这天了。

那时的零花钱非常少,几乎是没有,基本上都是要花钱时问大人要。而春节收到的压岁钱全部加在一起可能也就是10来块钱的事情,跟今天小花的进账完全不能相比。花爸会将平时攒存的很少很少的私房钱在六一的书市上大方地用掉“一大笔”。那时的书很便宜,1~2毛钱就能买一本,所以花上3~5块钱就可以在周围小朋友那羡慕的眼光中买上一大堆的书了。虽说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那省了许久的私房钱,但拿着那沉甸甸的一大叠,心里荡漾起的是一种富足的感觉。

到了傍晚会和同学一起去学校,学校组织了营火晩会。虽然名称是营火晩会,但往往现场并没有被点燃的篝火的。大家头上戴着美术课上自己做的纸质的头冠,一起跳集体舞。若干年后看到电影《青春万岁》一开篇时主人公们围着篝火又唱又跳,吟诵着:“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的时候,花爸心中有着一种莫名的激动,这才是真正的营火晩会!

虽说没有真正的篝火,但六一晚会上的少先队入队仪式在每个人的心里都燃起了一团神圣的火焰。在六一晚会上入队的一定是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同学,当年没有绿苗苗,少先队也不是谁都可以加入的,每个班级都有一定的比例,老师会钦点内定,被内定到的同学要自己手书入队申请书,能够第一批入队,那一定代表着你是班里最出色、最优秀的。花爸就是第一批入的少先队,不过好像我们班当时第一批入队的同学中好像花爸是混得最不好的,但事后看看,当时混得好的,如今也不是都真的混得好,世事难料,世事捉弄人呢。

在六一这个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节日上由高年级给戴上红领巾,在全校同学的面前第一次行一个标准的队礼。以这种隆重的仪式参加入队,每个经历者感受的一定是一份骄傲和一份神圣。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我们居然能够把一种形式升华到如此之高,让每个经历过这一段日子的人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财力物力更为丰沛的今天,这种形而上的模式依旧令花爸赞叹。

晚会上少不了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表演的节目,但让大家最高兴的是会发给每个同学一把剪刀糖和一小块裱花奶油蛋糕,好像花爸的记忆中从一年级到5年级发的都是剪刀糖和奶油蛋糕,从没有变过。回家路上小朋友们都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蛋糕和糖果,不过顽皮是小孩子的天性,看见了同学有的就忘了手里的蛋糕开始相互追逐奔跑起来了,这一跑一闹,有蛋糕掉地上的,也有剪刀糖被折断的,出糗后看着周围同学那幸灾乐祸的表情,只得悻悻回家了。时值今日,每当年会结束,回家路上看着自己手中的“阳光普照”时好像也泛起同样的心情。

偶尔有机会能够拿到中福会少年宫(市少年宫)的六一活动券,那也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得到的,还得要让老师能够看得上。因此去市少年宫过六一那可一定是每个孩子小学阶段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熊妈啊熊妈,你的礼物让一个中年人重又找回了多少童年的快乐回忆啊!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