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子现在的情况让我感到困惑不已。
从半岁开始,因为奶奶家的爷爷身体非常不好,根本离不开人照顾,再说家里地里一摊子的活,他们也是实在离不开那三间石头房和我们同住,当然照顾儿子的事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没有太多的理由来责怪他们。谁的事情本应该由谁来做。我既然生了他,是他的母亲,照顾他就是我的本分,何以又去怨天尤人埋怨人家呢。只是儿子外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母亲心疼她的女儿,便接我们回了娘家。于是我的儿子是在姥姥和姥爷的精心照顾下慢慢长大的,他们二老对儿子倾注的爱不亚于我这个当母亲的。整整三个春夏秋冬,衣服大部分都是姥姥从集市上买来布头做的,说是小孩子不光着不露着就行。布鞋是姥姥一针一线缝的,说是穿着舒服,冬天是姥姥做的棉衣,说是压风保暖。为了孩子的身体长得快,二老从来不吝啬,拿他们的不多的退休金为儿子增加营养,说吃一定不能让孩子委屈着。就这样,儿子已经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现在三周半一个活泼、阳光、可爱的大男孩。姥姥功劳是功不可没的。
只是临近年关,奶奶打来电话,说爷爷身体不太好,让我们都过这边过年,儿子的爷爷要看看孙子。是啊,一别三年,能想象得到他们对孙子的期待和想念。就这样,我告别了娘家,带着儿子来到千里之外的邯郸。孩子的奶奶和爷爷都来接站了。见着孩子已经快认来出了。儿子倒也不认生,张口就叫起奶奶爷爷了。着得出来,他们二老也是由衷的高兴。只是因为爷爷的病拖累的已经家徒四壁,他们也实在拿不出过多的钱来给他们宝贝孙子了。哎,谁让他们是孩子亲奶奶爷爷,我能要求他们象别人有钱人家那样吗?不能。在我的内心里,孩子不能缺少隔辈人给予的爱,所以我早已下放对他们的偏见。
从此孩子与他们有过几次接触。现在想起来也没超过五次吧。他们还是不愿意和我们住在一起,每次都是看了孩子之后就回的。匆匆之行我想不会给儿子留下太深的印象,而正是这几次短暂的接触,让孩子内心发生的变化。半年下来,姥姥的字眼已经在他的印象中淡化了。一问他去看谁,小家伙就会大声的告诉你:去看奶奶。想奶奶了。问他奶奶家好还是姥姥家好,他会告诉你,奶奶家好,奶奶家有羊,有鸡。都说外甥是狗,吃了就走,难道这么小就看出来了吗?孩子说者无心,我的心却因此而感到内疚。姥姥手把手拉扯他这么大,他的眼里还是奶奶亲。真不知如果他大了的一天还说这样的话,姥姥会不会因此而感到伤心呢?
有人会说,你何必自扰呢,那是骨血的事,血脉的事。谁也改变不了的。我现在认了。只是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体会出姥姥家对他的那份苦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