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篇文章,有点感触,不顾最近忙的要死,也得写点啥。
文章是说孩子争执的,一边受欺负了,一边当然“胜利”了。孩子吵吵好好,没一会儿就没事了,大人们倒是互相掐起来了。想起宝婆告诉我,某天在肯德基的儿童滑梯上,也是孩子多,一个比小宝大些的小男生伸手就抓小宝,本来倒也没什么,问题是小男生的手直直抓向小宝的眼睛了,婆婆在一边一把抓住了男孩的手,跟他说不能抓人眼睛,小男生的家人应该就在周围,却也没有出现。倒是小宝的表现让我哭笑不得,小宝很认真地跟外婆说:“他是摸摸的。”瞧,我家这个性格平和到什么地步,就没意识到人家对他的侵害。我跟先生讨论,到底要不要告诉小宝这是受欺负,后来想想还是作罢,他自己调节的极好,何必增加他的心理负担。
小宝还小,个头却并不小,性格却出乎意料的温和。经常听见宝婆回来说谁谁家的推宝宝搡宝宝了,通常不是关键部位婆婆也并不插手,只是一旁看着。倒是宝爸忍不住了,连比划带演示地告诉小宝,以后再有小朋友打他先要躲开,小朋友再打就打回去。我说:要告诉小朋友“别打我”!不过我对小宝的反击能力不抱什么信心,到现在,小宝也不过像是演戏似的在爸爸问他的时候一边说“打回去”,一边推爸爸一下。在外面的时候从没有实行过。这个和教育关系不大,和性格有关,小宝就不是一个挨打会知道怎么还手的小孩。再想到上面的肯德基事件,我决定不能再进一步加强让他忍辱负重以和为贵的想法。
另外,如果小宝本身并没有把这样的“委屈”当回事儿,我想,我也可以不必耿耿于怀地介意着。不是说男生的友谊都是在打架中建立的么。小宝还小,就让他自己直接去试探、交往,摸索他自己的社交吧,吃亏不要在意(孩子都不在意了),给别人占便宜也没有关系,自己能总结出社交的准则,这才是最重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