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内向呢

10/08/16 16:09:41 标签:

     教育就是一个引领孩子学会迈步的过程,如果家长总是替代孩子的每一次迈出,孩子又如何有机会去自由地享受行走的快乐呢?

  爱的束缚让她“选择性缄默”
  文: 在咨询室里,7岁的小美安静地坐在沙发上,咨询师采用了各种方法却始终没有与她建立起有效交流。只有桌子上那些五颜六色的彩笔才是小美唯一感兴趣的东西,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她已经一声不响地画出了三幅漂亮的图画。
  小美一到陌生环境便会闭口不言。在学校里,老师会创设一些机会鼓励小美大胆地表现自己,比如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请小美回答,但是几乎每次都会遭遇到小美刻意的回避。老师认为小美有社交障碍和自闭倾向。但小美妈妈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她觉得,一个女孩子内敛一些总比疯癫张扬要好一些。而且在家庭环境中的小美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她爱说爱笑,喜欢缠着大人陪她玩儿,没有羞怯,更不会回避与他人的交往。
 
  临床诊断:“选择性缄默”是一种被动的自我保护
  名词解释:选择性缄默:是一种精神障碍。一些儿童因为不能适应陌生环境而会采用这种消极的行为模式。行为学家认为,儿童选择性缄默是他们处理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表现,沉默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最有利的自我保护工具,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学会适应环境变化的孩子,当他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会给自己带来紧张感的时候,缄默几乎成为了他们最直接的本能反应。
 小美在咨询室里完成的每一幅绘画作品中都有一个动画人物美羊羊的形象,画得很像,而且这个美羊羊在小美的作品中显得非常快乐。于是以美羊羊为话题,咨询师和小美开始了真正的交谈。交谈的过程很顺利,小美在语言表达上与其他同龄孩子没有出现典型差异,她喜欢说那些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事情,这说明孩子并不存在语言交往障碍和自闭的问题。
  但是小美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她总是表现得很焦虑并敏感,言语交流也表现得非常被动。这个时候的小美一改父母在身边时的活泼,更像是一个受了惊的小鹿,退缩而焦虑。
 
  习惯性依赖剥夺了她尝试人际交往的机会
  在家里,小美备受宠爱,她几乎不用自己提出任何要求,便能够得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在小美1岁的时候,邻居开玩笑说:“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可千万别丢了。”从此一家人一致将小美的安全放在了首位。这种高度警惕的精神环境,也造成了小美对陌生人、陌生环境的习惯性恐惧。长久下来,还形成了小美对家人的习惯性依赖。
  因为常常听到父母告诫自己周围有一些坏人喜欢把不听话的小孩子骗走,让孩子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小美总是很听话,每当与父母外出的时候,她都会紧紧跟着父母,牵着父母的手,因为她害怕会遇到“坏人”。
  在这种特殊的保护中,小美与新环境之间好像隔了一层薄纱,令她看世界看得朦朦胧胧。小美也失去了独自适应环境的锻炼机会。
  一次意外吓住了小美成长的原动力
  岁的时候,小美与其他小朋友一样走进了幼儿园。最初几天,她被幼儿园里的热闹所吸引,毕竟那些新奇的游戏、同龄的小朋友是在家中所没有的。她喜欢幼儿园,晚上回家的时候,小美高兴地向父母表达着自己对幼儿园的喜爱。全家人都没有想到小美会如此顺利的步入了幼儿园生活。
  奶奶问:“在幼儿园想奶奶吗?”妈妈问:“幼儿园老师有妈妈对你好吗?”爷爷说:“一到幼儿园就忘了爷爷了?”全家人轮番的“争宠”让小美有些应接不暇。第五天,幼儿园里两个男孩子打架,一个小朋友的脸被抓破了,见到小朋友脸上的血痕,小美害怕了,她开始想奶奶、想妈妈、想爷爷,从那之后,她再也不想上幼儿园了。而不明缘故的家人却因为小美对自己的留恋而欣喜,虽然他们也知道应该鼓励小美去幼儿园接受集体教育,但是随着小美的哭闹而最终妥协,放弃了幼儿园生活。这是小美社会生活适应过程中的第一次退缩行为,而在全家人的支持下,这种退缩被无形中鼓励了下来。
  从那时起,小美便很少有机会单独去适应一个原本安全的社会环境。在她的心中,只有家才是最安全的。
 
  育儿建议:让爱不再成为一种束缚
  爱孩子是每位家长的天性,有些爱能够帮助孩子独闯天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有些爱却会将孩子桎梏在温暖融合之中,阻碍了孩子发展的本能。爱应该是一种发展的原动力,而不是横亘于前进道路的羁绊。
 
  爱是一种挫折中的情感支持
  嘉佳与小美同龄,性格却截然不同,她爱说、爱笑,喜欢参加各种社会活动,4岁的时候就已经登台主持全幼儿园的大型活动了。嘉佳的大方来源于父母对她支持型的爱。每当嘉佳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总是会用积极的鼓励去与嘉佳一起面对困难,并陪伴着嘉佳解决这些问题。而小美却不同,当小美遇到了麻烦时,她就会被大人们挡在了身后,在大人们的庇护下,她不用去管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反正一切都可以依赖大人们。这种享受安稳的生活,是一种虚假的生活,小美会以为所有需要努力去做的事情都与自己没有关系,只要有父母操心就行了。但是当父母不在身边时,这种全方位保护式的爱也就消失了,小美被突然暴露在她认为的危险与陌生之中,唯有用缄默来退缩自己、包裹自己了。
  作为家长,去爱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但是爱是需要技巧,需要理性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之爱应该是推动孩子成长的原动力,而不是抑制力。不去替代孩子可以独立操作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说即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信任。孩子还会在独立应对生活难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积极的情绪,嘉佳体验到了,所以她会更加追求这种体验,而小美却没有获得类似的良性体验,那种以自己的视角去发现生活并应对难题的欲望随之而淡化、减弱了。
 
  为孩子搭建台阶,一步一步走出无语的世界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当我们看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渐进式发展的阶梯,使孩子每迈出一步都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产生再迈上新台阶的动机。小美在陌生环境的无语,是因为她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个环境,她缺少适应于该环境的有效行为方式,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掌握这些基本的行为,并且不再替代孩子去做那些孩子自身有能力完成的事情。。
  惠儿妈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她与惠儿建立一个相对信任、相对亲密的关系,当惠儿遇到困难而沮丧时,妈妈总会在背后默默地抱住惠儿,等惠儿情绪有所缓解再与惠儿一起解决困难。这让惠儿感觉到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很安全,愿意和妈妈交流。
  这一过程中,妈妈需要耐心,需要对孩子及时的认可与鼓励。尽量减少焦虑情绪的出现,因为成人的焦虑往往也会引发孩子的焦虑,心理越是焦虑,紧张感就越是会影响到日常行为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