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怒之下的伤害——父母应不应该打孩子
中国有句古语:“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也曾经历过被父母打骂,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父母至今仍信奉“不打不成材”。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父母,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接触过较新的育儿理念,他们奉行“仁爱父母”的准则,凡事和孩子讲道理,绝不使用暴力。
但我还是常常接到这样的咨询:庞老师,我打了儿子,他3岁多,就是晚上不睡觉,太折腾人啦,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多天了,今天,我忍无可忍对他大吼,还动手打了他。我不想成为这样的妈妈,可是我在盛怒之下,就没控制住自己。这件事情对孩子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吗?我很后悔,我该怎么办?
打孩子时父母常常伴随着复杂的情绪,愤怒、无助、羞愧、悲伤、内疚,不一而足,这些情绪夹裹在一起,令人迷惑,倘若问起动手的那位,他会有简单的告白:“小家伙太气人了!让人忍无可忍。”
父母暴怒发泄后 孩子的心灵受伤了
有些父母把打痛作为对孩子的一种合理的惩戒,令孩子体验犯错的严重后果:“打疼了才能长记性。”
还有的父母利用“打骂”来建立权威,在身体比例、语言丰富性方面,孩子自然远非成人的对手,父母无意识地利用自己的绝对天然优势来应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以疏缓自己的心理压力。
然而,无论是大人情绪的发泄,还是作为惩戒手段,打孩子毕竟可能对孩子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健康带来危险。尤其是失控的暴怒发泄,会给孩子小小的心灵埋下恐惧、怀疑和愤怒的种子。
父母打孩子比较严重的情形
当然,绝大多数父母即便打孩子,也会很有分寸,远不至于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严重的情形会怎样呢?
常常不听话挨打的唐唐把原本心爱的小熊扔在地上,又捡起来,拍打着他的头及背,说:“下次还敢不敢?”唐唐正在模仿成人的行为,把“拍打”作为对玩具熊的惩罚,这是对暴力使用的雏形。
被爸爸打痛过的小新,对爸爸心有余悸,奶奶甚至以爸爸名号来吓唬小新:“不听话就告诉爸爸了!”倘若这种戏码反复上演,小新与爸爸之间,难免会越来越有隔阂。
兵兵缺少男孩子应有的淘气,容易退缩、放弃,兵兵妈妈很着急,又不知怎么回事儿。原来兵兵爸爸性格暴戾,又事事追求完美,对待兵兵没有耐心,常常忍不住使用“暴力”,兵兵变得越来越小心谨慎,却少了小男孩儿应有的活力。
以上情形都比较糟糕。究其原因,一是暴力发生的频次太多,二是孩子与外界正在建立的联系因暴力而遭“扭曲”了。孩子的心理架构是由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的,如果暴力使他与亲人之间疏离、不信任,或者使他简单地相信暴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或者,他小小的心灵从此会存有畏惧、怨愤或委屈。
父母使用暴力如果在孩子身上出现了不好的结果,震慑的目标虽然达到了,但付出的代价却太大了。所以,请尽量不要打孩子。
了解孩子是如何解读父母的行为的
可是从小长到大,偶尔被父母打几下,孩子未必就受不了。“对孩子一指头都没动过”,这样有耐心的父母毕竟少数,重要的是,孩子是如何解读父母的行为的。
多多又被妈妈打屁股了,他看看妈妈,知道妈妈确实非常生气,就知趣地走开了。此时的多多把打屁股和妈妈生气两者划上了等号,具有威慑力量的更多是妈妈生气的脸,打与不打并不重要。
如果多多确认妈妈生他的气也只是暂时的,就不会怀疑妈妈的爱,这个事件便不会有泛化的负面影响。
孩子对父母情绪的解读常常准确而敏锐,打,这个动作,其中有几分游戏,几分生气,几分爱意和几分惩罚,孩子会有相当的把握。
年轻的父母有时纠结于情绪与行为之间,担心自己的鲁莽带给孩子伤害。这样的反省自然是非常有益的。父母原本就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时时映射着父母的成熟和智慧呢?
善后工作做得好 “坏”事变“好”事
无论是职业父母,还是全职父母,抚养孩子都是很辛苦的事。如果有一天对孩子发了火,动手打了他,不必内疚,善后工作做得好,“坏”事完全可以变成“好”事。
●如果你发现孩子被冤枉了,可以向孩子道歉。
●告诉孩子你当时看到了什么,因什么而生气。
●听听孩子想说的话。
●和孩子讨论如何解决这件事,大家各自需要做什么。
●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如何做。
当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虽然悲喜剧轮番上演,但每一幕都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利用好自己或孩子“犯错”的机会,就可以促进家庭的成长。
父母不是圣人,有权表达愤怒、伤心、失望,只要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性格,不翻旧帐,就事论事地陈述,并表达自己的希望,孩子就不会被伤害。即便如此,父母还是需要经常观察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对孩子火冒三丈。
做父母需要智慧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断地和孩子陷入战争,就要注意并反省自己是不是 “黔驴技穷”,是不是不适应孩子长大的步伐了。那是一个有益的信号:你需要学习和求助了!
●或者,你发现自己的愤怒或焦虑一触即发,也需要警醒,你可能身心疲惫,压力过大,需要处理情绪问题。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有时候,父母的恼羞成怒是因为自己的权威被孩子挑战。孩子的挑战权威并非总是“大逆不道”,有时父母的固执和僵化也会给亲子关系蒙上阴影。
Tips
父母的高明办法
惩罚孩子其实有很多更高明的办法,比如:
●自然结果法
童童故意用球砸了妹妹的头,妈妈可以没收他的球,并令他向妹妹道歉。童童需要学习正确地使用玩具,要么好好玩,要么没得玩,打妹妹则不被允许。也可以用
●隔离反省法
令他在一个无聊的角落站定一个时段,自己反省一下。这在欧美被称为“Time out”。
●剥夺权利法
取消他看电视的权利等,这就叫剥夺权利法。这些办法常常更有效。当然,所有的惩罚,首先要考虑孩子行为的动机。
专家介绍
庞美云:
发展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十余年,在儿童行为矫正、人格塑造方面经验丰富。编著数本婴幼儿心理健康、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多家儿童、家庭类杂志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