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2岁多是形成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也叫“执拗期”。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这一段特殊经历,是幼儿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的必经之途。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进而出现许多过分的需求,常常难以变通,有时达到难以理喻的地步。
可怕的是,歆宝在十五个月左右时执拗期的种种迹象就在她身上初现端倪,尤其经过这几个月的成长,“Terrible Two”态势发展的越加“凶猛”起来,原来那个乖巧、董事的歆宝荡然无存,另歆妈十足头痛不已。列举其中一二:
1.不分场合的大哭大闹。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一不依她的意,来不及听大人的解释和劝说,立刻倔强的大哭大闹起来,不论在家还是在外,生人或者熟人在场。有时遇到这种情景,歆妈生气的只想掉头就走。隔代养育的弊病之一,家里老人平时都太依着她、宠着她。哭闹是她战胜爷爷奶奶的杀手锏。
2.好习惯逐一“颠覆”。1岁前就培养她自觉早晚、饭后刷牙,进入执拗期,好习惯被逐一颠覆。刷牙变成了每天最难实行的“行刑”,小人儿用各种方式颓唐阻挠,就是不肯张开金口,不肯配合,稍不留意一把抢过牙刷,往地上摔去。借助绘本讲了多少遍道理,起初还有点效果,之后就全当耳边风。吃饭也照旧,只要不愿吃、不想吃的饭菜,吃一会就开始捣蛋,趁人不备开始筷子、调羹逐一往地下扔,甚至摔碗。
3.明知故犯。比如来回拨弄电风扇的插座、屡次禁止的乱按电视、空调、音响遥控器等,小人儿依旧我行我素,不顾大人的禁令,不断尝试踩踏雷区。在家里玩过的拼图,要求她自己拼摆整齐,归放原位,人家拒不听从,反而一倾而倒,噼里啪啦,又是狼籍一片。
4.指东向西。比如不许她光着脚在地板上踩,怕寒气入侵体内,她却“偏向虎山行”,乐此不疲的光着脚丫子来回穿梭在各个房间,越追她跑的越快,而且喜欢光着脚踩洒在地上的水,屡禁不止。
... ...
以上只是歆宝生活中的很小一部分片段,更多令人无可奈何的事时时在我家上演。执拗期的孩子自我防卫意识很强,任何对阻止其自我意识的行为都会给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歆妈经过一段时间与歆宝的“斗智斗勇”,总结出一些应对经验,因势利导,收到一点点效果。
1.平心静气,语气和蔼。犯错后,用严肃、但和蔼的语气对歆宝讲明这种行为的厉害关系,适时用眼神,手势、简单否定等方式让其懂得自己做错了事。比如,弄坏了书下次就没有新书可以看了;丢坏了碗筷,歆歆下次吃饭就没有工具了;不刷牙,牙齿会变黄,会不漂亮,小朋友都不和你玩了,而且会有小虫子咬,牙齿会很痛。宝宝处于执拗期时,大人都往往脾气暴躁,没有耐心,歆妈有时也是火气憋在喉咙里忍着不发出来。“孩子是大人行为的一面镜子”,如果大人对孩子大发雷霆,孩子强大的模仿力会充分发挥其反作用,久而久之一个“小小暴君”就会诞生。
2.犯了屡教不改的错误,或者用无理取闹的方式达到目的,歆妈则采取“TIME-OUT ”的方式,罚她站在角落里面壁思过5分钟,全家人不许理睬她,令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起初不肯站,跑开,一次次的再把她“搬回去”,否则就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安静反省一会。
3.激将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其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吃饭时候三心二意,吃两口,就说不吃了,歆妈拿起饭碗说:“啊,你不要吃啦,那给奶奶吃吧,奶奶正饿呢”,歆宝立刻长大嘴巴,吞掉了饭。一边吃一边给奶奶做鬼脸,还说“奶奶哭”。
4. 转移注意力。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特点,如黏着妈妈不放,就先陪她看会绘本,讲故事,或者允许看一集花园宝宝,等其情绪慢慢平抚后就不再提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的执拗期心理,是其独立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属于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如此时对宝宝横加干涉或者打骂责备,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严重伤害,易造成胆怯、受惊,其个性独立的发展会停滞,甚至中断。作为家长,应因势利导,对孩子的合理行为和要求,既要适当的满足且要充分鼓励;对不合理要求则要加以引导,禁止采用强硬手段解决。
歆妈面对歆宝来势汹汹的执拗期,本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原则,继续关注、搜寻相关资料,武装头脑,更有效率和效果的和歆宝“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