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病——鹅口疮
3个月大的娴娴,这两天在喂奶时总是哭闹不止,不愿意吃奶。妈妈还发现她口腔两侧和舌头粘膜上有一些白色的斑点,用棉签去擦,被擦的地方一片红色,娴娴也哭得更厉害了。妈妈带娴娴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妈妈,原来娴娴得了鹅口疮。
鹅口疮是新生儿时期经常见到的疾病,尤其是出生一周以后的早产儿,但在任何年龄都可发,尤其是2岁以内的宝宝。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球菌引起,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常常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假膜,有时这种假膜白得象雪一样,所以又称雪口病。
识别鹅口疮这样的白色斑块
●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形似奶块无痛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
●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
●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处,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鹅口疮这些斑块是这样来的
●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
●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应对鹅口疮白色斑块的实用方法
①局部用药 可用制霉菌素研成粉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②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宝宝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③饮食卫生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洗漱用具单独使用,使用后煮沸消毒。母乳喂养的话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
④营养供给 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同时多喂水,以清洁口腔,防止感染。
⑤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应去医院;若发现口腔粘膜上有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亦应送医院治疗,以防止发生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