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主页

 

欢迎来到铁蛋儿的家!已经有709人访问过啦~

我的个人日记

幼儿教育深思

10/09/16 13:16:43 标签:好文共享

“追寻儿童科学教育的真义: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审思”是在幼儿教育上面摘的,个人感觉对于家长和幼儿老师有一些启发,现摘抄一段如下:

儿童科学教育应以探究、体验、发现为核心,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的确,从儿童自身的发展来看,探索本身比直接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儿童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体验探索的艰辛、追求的刺激、发现的兴奋、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初步的创造力及批判思维,使儿童不仅学科学,而且做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这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更有意义。因此,儿童科学教育应强调以儿童的探究、体验、发现为核心。
儿童从探究学习中获得的成果尽管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但探究学习强调的是让儿童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探索活动,从中获得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获取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索创造的动机。反思当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我们发现尽管儿童有操作、有实验、有探究,但往往是教师高控制下的探究,儿童只需按照教师的指令、程序操作,自然会顺利得出结论,探究活动波澜不惊,儿童的探究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且自主决策的空间狭窄,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目标,没有时间和条件尊重儿童的兴趣、欲望及学习发展的特点。(ghp:上述谈了探究学习的问题,我觉得其中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儿童的探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探究?是真实的探究,但往往缺少探究的时间和探究的条件;是简约的探究,即教师发现学生走弯路时,加以引导与扶正,那么简到什么程度,实践的结果往往就是在教师高控制下的探究,而且这样教育的后果,学生没有走弯路就体会不到探究的艰辛、发现的兴奋、成功的快乐。站学生的角度看,总觉得是有一个人(老师)指挥着他的行为,我做错了反正有人会提醒的,因而不需要多加思考了。怎么办?本人倒有个观点:学生探究对学生来说一定是真实的探究,时间不够那怕减少探究的次数,条件不够挑选有条件的项目进行探究。教师的责任就是提供探究的条件、关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安全、阻止学生游离探究的行为、提供探究之后交流的平台等)教师不知道儿童喜欢探究什么,能探究什么,怎么探究,忽视了儿童固有的探索天性及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其实,儿童有着与科学家一样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总是不断地探索身边事物以寻求解答,而且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儿童的行为,就会发现儿童的“主动探索”“爱提疑问”“想象丰富”“重复操作”“乐于表现”,如同科学家运用的“观察”“推论”“实验”“沟通”等探究方法。所以,强调以探究、体验、发现为核心意味着儿童科学学习方式的变革,意味着儿童在“做”中学习科学,意味着通过亲历让儿童体会科学的真谛,意味着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科学素养的全面关注。
探究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发现是儿童理解科学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儿童在探究中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体认(一种情感体验后的认识、理解)科学探索所需要的方法、技能,体验科学活动带给他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兴奋与快乐,同时也获得了科学的知识。即使在有些探究中儿童走了弯路,遭遇到挫折和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发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但儿童仍能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得到很多。[9]所以,在儿童科学教育中要创造条件让儿童经历科学家曾经经历的、曾经体验过的一些过程。探究过程中,儿童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建构的经验也不同,(ghp: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几句,我非常赞同“儿童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建构的经验也不同”的观点。我在孩提时代,与伙伴们玩的情景历历在目:在江边捡柴火烧烤,小嘴巴个个黑乎乎的,在小河里捞鱼摸蟹,脸晒得黑里透红,爬树捣鸟窝采桑椹,脚板上划出道道血痕,十多个伙伴几头老牛的雄壮队伍,自制弹弓陀螺火药枪,敲小车打铜板推车箍等等,这些经历建构了我的知识,为我后来的学习奠下良好的基础。老师教古诗《牧童》,我用不了几分钟就懂了。老师教《胡克定律》,我在做弹弓时就应用了。看似这些对学习毫无用处的活动,但孩子的思维、兴趣、爱好都发生了重要作用。现在的孩子可没有这些直接经验了,连春游学校也不敢组织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就是家庭、教室、厕所,他们活动的对象就是书本、铅笔与橡皮,所以他们的学习大都建立在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没有我们那个时代幸福,虽然在物质生活方面比我们小时候强得多,但精神上就没那么幸福了,这能不能算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悲哀?)对一些科学现象与科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然而正是这些体验与认识的不同才构成了探索过程与静态科学知识习得的不同。儿童在探索中、在经历中、在“做”中理解了科学,理解了科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到科学的真正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儿童科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可能让儿童事事经历或经历科学家所经历的那种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是要精心设计,选择典型的、与儿童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科学现象、科学小实验或生活中的一些科学小问题,设置科学探究情境,通过适时的引导、帮助,使儿童在努力之后有所发现,体验到发现的兴奋、成功的喜悦,激发起爱科学的情感。当然,我们强调以探究、体验、发现为核心,并不是不要科学知识,而是要使过去那种传授给儿童的、外在于儿童的、无意义的学科知识变成儿童经历探究学习后的体认——一种带有情感体验的认识、理解。否则,儿童在探究中总是得不到结果,也会丧失兴趣与信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儿童科学教育关注的是经历科学、理解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而不单单是静态的科学知识,前者才是儿童科学教育所应追寻的真义。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