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10/09/19 07:46:03 标签:

 

手足口.jpg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属的科萨奇病毒、艾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最常见为CoA16及EV71型)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5~7月为发病高峰,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EV71型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50℃可被迅速灭活

 

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对化学消毒剂敏感;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均可灭活。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的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5岁以下幼儿为重点感染对象。

手足口病的预防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切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

 

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或学校。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阅读(0) | 留言(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留言板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

请下载最新的flash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