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果果1岁11个月又23天了
每到周末,分隔两地的果爸都要到江宁看我们娘儿俩。上个周末,我决定带果果去看果爸,顺便带果果进城转转。周六下午,我带着果果坐上了从中国药科大学开往迈皋桥的地铁。我们是从始发站坐到终点,行程需要1小时零5分钟,时间有点长,不知小家伙又会“折腾”出什么地铁故事?
算上果抱在怀里坐地铁的次数,果应该坐过七八次地铁了。最让我伤神的一次是果18个月大时,地铁里的“小”故事生动记录了果的“丑陋面貌”。从那以后,每次坐地铁,一定要备饼干之类吃的东西。果爸不同意我的做法,认为地铁上吃东西不卫生,不应该这么纵容孩子。
对于果一上地铁就要吃东西这一现象,我也认真分析过。果坐公交车时不会紧张,也不要东西吃,坐地铁却要一直不停地吃。这可能跟地铁的环境有关系。地铁穿梭于空中与地下之间,有时像空中楼阁,旁边没有汽车,没有公路;有时又隐身于地下隧道,窗户外黑乎乎的,没有一丝光亮。反复的变化不符合孩子的思维,孩子感觉失去安全,变得紧张不安。吃饼干成了孩子摆脱或降低这种紧张感的有效方式,通过不断地吃,孩子的思维发生转移,心理得到安慰。当然,没有查询过资料,也没有请教过专家,不知我的解释是否对。所以,每次坐地铁,我都要备一些饼干,这次也不例外。
刚上地铁,是在高架上。果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风景,一会儿告诉我“挖土机”,一会儿告诉“好多汽车”。果旁边坐着一位跟我年纪相仿的男士,背着双肩包,看上去蛮有亲和力的。看到果,他主动和果打招呼,还握了握手。果显得有些胆怯,毕竟是生人。我要果果喊大伯(有点老成,我猜比我大吧),果很小声地喊了一声。果在座位上上上下下忙个不停,没几分钟,跟我说要吃饼干。我拿了一小包给他。他安静地吃起来。
大伯问他是不是饿了。果说饿。大伯又问他是哪里饿,是不是眼睛饿了。果笑了,边摇头边说“不是”,还拍拍自己的小肚子。大伯夸他可爱,还说了英文“LOVELY”。可以看出,这位大伯是个很喜欢小孩的人。“你有小孩了吧?”我问他。“哦,没有,暂时还没有考虑,要明年吧。”“你以后一定会是个好爸爸,看得出,你带孩子很有耐心。”我对他说。之后一直聊着果的话题,直到他下车。我们也快下车,果有些吵觉,开始不耐烦,也不愿吃饼干了。我抱着他,朝地铁外张望,远处有一座小山,山顶上有个小亭子,旁边有一棵高于其他植物的松柏。我一一指给果看,果的注意力被吸引了。终于,我们顺利地达到终点站——迈皋桥站,果爸已经来接我们了。
我们一道去超市买菜,买了果爱吃的昂刺鱼、猕猴桃、饮料,还有其它好多菜。因为我们的到来,果爸特地要下厨露一手。很难得哦,结婚快四年了,果爸下厨的次数屈指可数,这次让我们小小感动了一下。进了小区,故意让果给我们带路,果还认得呢。右转,直走,最后一栋。进了家门,果又活跃起来。我忙着收拾东西,果爸准备晚饭。果一个人在客厅忙活。
“妈妈,这个!”果果兴奋地跑过来,手上拿着陀螺。 “看,一转一转的。”果趴在地上,转动着陀螺。过了一会儿,“妈妈,这是什么呀?”他又跑来找我,手里拿着一块橡皮。“这是橡皮啊,你不记得啦?”“记得,这是橡皮。”果果转身离开,继续打量着橡皮。“妈妈……”他不停地叫唤着,不停地拿着以前玩过的东西给我看。
他一定还记得这些曾经的玩伴,失而复得,内心充满惊喜。两个月的时间,他对玩具有了新的认识,玩起来比以前老练了很多;对原有事物多了几分好奇,也多了几分自信。看到曾经的玩伴,他不厌其烦地喊着他,告诉我,小家伙总是希望第一时间与我分享他心中的快乐和激动,我也愿意与他分享这份“失而复得”的快乐。
果爸的饭菜做好了,果果也饿了,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桌旁。
果妈“果果好吃吗?” 果“好吃。”果大口大口地吃着西红柿炒蛋。果“我要啃鸭鸭。” 果爸“好,爸爸给你夹鸭翅。”
果“要用筷子。”是啊,以前小家伙喜欢直接动手抓,果爸就会提醒小家伙——要用筷子。看来,小家伙还记得爸的教诲呢。久违的三人世界,我们慢慢享用,真希望时间可以停下,让我细细品味果爸的劳动成果。
用完晚饭,果爸问谁洗碗。我说我们辛辛苦苦来看你,你说呢?果爸乖乖去洗碗了,我准备衣服给果果洗澡。洗完澡后,三人一起看了会儿电视,就睡了。早早睡觉,明天就可以早点起床,出去玩了!
(敬请关注:周末红山动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