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各位妈妈的分享:
A妈妈:
宝宝从出生开始到五个月都是混合喂养,现在已母乳喂养半个多月,奶水还吃不完,而且已经在上班,不过由于哺乳基本上是半天。
为什么五个月才实现奶水足,为什么5个月了还能多起来呢?
因为无知啊,我曾经犯的错不止一条,奶水不足的妈妈一条条对照——
一宗错:不知道要喝水。我月子里喝汤但不喝水,那时一天好像才一两泡尿。记住“喝汤也要喝水,一天八杯水。”
二宗错,以为间隔短就无奶,以为乳房软就无奶。我一直来都是去掂掂奶,看有多重。奶喝着就是有的,边喝边生产,喝着才能引来奶阵,不止一个奶阵。即使是奶少点,那就更要让宝宝吸,而不是怕累,怕哭,去吃奶粉。记住,“奶吸吸总是有的,奶越吸越多。”而“有没有奶?”这是个伪问题。
三宗错:宝宝吃奶时注意他吃了多少时间。由于那时奶刺痛,宝宝吸得时间长了,就把他拔掉,那时真的很难拔,有时要拔5分钟。记住,“宝宝爱吸多久吸多久。”吸就说明有奶,否则宝宝就不吸了。而且如果开始就控制时间,很容易让奶吸不干净,如果你奶有刺痛或痒的感觉,就是没吸干净,我后来才知道月子里一直结着奶块,严重影响奶量。
四宗错:以为吃奶后能睡2小时以上才算吃饱了。以为不睡觉就是妈妈奶不足。这种错误的认识哪里来的?看了一些类似‘十万个为什么”的育儿书,后来发现书的前后还自相矛盾。记住“买书要长心眼。多买著的书,慎买编的书。”
五宗错:和不支持母乳喂养的人、没有母乳喂养常识的人、没有母乳喂养经历的人在一起育儿。我的母亲很支持母乳喂养,但她是个虔诚的奉爱瑜伽教派的信徒,不能做荤的菜,所以我在喂奶中受到了不少干扰。妈妈说的是“再让他吸呀,没吃完呢。”婆婆问的是“有没有奶?”这有多大的区别。
六宗错:奶胀了喂奶,或者说奶攒多了喂。我在某一段时期被迫这样做,因为那段时间宝宝不爱吃奶粉了。其实我那时错过了一个最好的追奶,实现全母乳的机会。有一个妈妈就是那样无意识实现全母乳的。我真的很可惜的看到,有的帖子中妈妈在等奶胀,等了一整天。
七宗错:以为奶少的妈妈不用挤奶。挤奶是人为的增加吸奶频率,是追奶的好办法。曾经奶胀时也舍不得挤,想等宝宝吸。傻的,挤掉了还会产的,否则新的奶存到哪里去呢?
八宗错:虽然一直执著和坚持,但是由于缺少对自己奶的信心,所以错过了多少亲喂的机会。
B妈妈:
小区的孩子很多,但是大多是奶粉宝宝,为什么那么多妈妈慢慢没奶了?所有的错可以归结为两点:缺少对母乳喂养常识的了解和对自己奶水的信心。
首先用我的经历告诉姐妹们,每个混合喂养的妈妈都可以实现梦想。
1、宝宝生病一周,病愈后我的奶量已降至历史最低点,连夜奶都没有。拼命给宝宝吸,还要添340的奶粉。我坚持多吸,3天后恢复到生病前的水平(添200左右奶粉)
2、又努力8天,奶量足够宝宝吃。
这样,也就11天时间。 为什么以前的150天的努力都不行?现在11天就成。不怕奶水起点低,就怕在每天做错误的事,由于错误的认识,还以为自己在追奶呢?
我的体会是,奶水足的原因是妈妈产奶和宝宝的胃口和吸奶频率同步了。如何做到同步?只有每次都给他吸才能同步。每吸一次,你的泌乳组织就和宝宝多了一次起步走,走不了几天,就步调一致了。这就是“按需喂养”的真谛所在。这就是为什么要先吸奶头,再添奶粉的原因(当然不吵就不用添了)。吸奶频率是追奶的最重要的一点。
最最重要的两点,这也是我最后改掉的两个“错”。
一、排除自己的杂念。
我一直是知道要多吸的,但是仍旧没有做到和宝宝同步,原因是我的心没有放开来,总是还在喂这顿,就在算下顿;总是注意宝宝吸了多少奶;总是喂奶前掂掂奶。这种心理暗示是最致命的,一定使你在宝宝需要时不敢喂,一定使你低估了自己。当我啥都不想,抱过来就喂,没有任何顾虑时,我的奶就汩汩的流出来了,我成功了。
二、清除耳边的杂音。
没有第二个声音来指点喂奶或质疑你的奶水。这影响你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影响你的判断力和自信。如果有人习惯来参与喂奶,一定要态度鲜明的制止,让这种情况完全消失。奶在我胸口,奶瓶也只有我资格给他添加。喂奶是我母亲的事,请别人不要发表意见。如果你要离开几个小时,也要明确告诉家人可以做什么。
这两条就是“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喂奶的好习惯
1、 重视夜奶,夜晚喂奶的频率影响奶量,所以如果整晚睡得太好不醒,我是要反省的,奶粉添太多了?我自己为什么不醒来喂奶?别人担心起得多,我却担心喂得少。且晚上喂奶的妈妈不太会提早来例假。
2、 半夜喂奶也喝水,小热水瓶放在床头,里面冲的是温开水。小面包也会预备。
3、 早上不敢睡懒觉,否则吃早点迟,影响早上产奶。
4、 由于躺喂宝宝容易睡着,所以吸奶会不干净,有时奶多,半夜、清晨也需要坐喂。我喂奶的小窍门一直很傻的半夜坐喂的原因是要换边太麻烦,且姿势也不舒服。后来看帖才知道可以不搬宝宝喂两边的,其实自己尝试一下都会的。所以这件事上看书有副作用,有的事要有自己的经验。所以现在我坐喂也可以不搬宝宝了,只需把宝宝的身体由横的改成竖的方向,他的腿放在床上或沙发上就行了(坐椅子或凳子的不行)
C妈妈:
1、让宝宝多吸。宝宝是18:52出生的,21:30就开始让宝宝吸母乳。宝宝饿了就先吸母乳,不足的时候才喂点奶粉,第五天开始就全母乳了。
2、刚开始来奶的时候,乳腺会有些不通,不要请人帮忙按摩通乳。不然通完乳后,宝宝太小,喂口不大,奶水吃不完,就容易涨奶,而且宝宝吸的时候经常会呛到,反而不爱吸。宝宝多吸以后,乳腺就自然慢慢通了,而且随着宝宝的吸奶量慢慢增加,出奶量也慢慢增加。
3、多喝汤。平时一家人喝的汤,我一个人全喝了。
以下转自让孩子做主--母乳妈妈育儿手记国际母乳会的权威建议那些奶水不足的母亲,无论孩子多大,都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 象喂新生儿那样频繁哺喂,24小时之内喂12次以上;
2、 如果有条件,安排几天时间,让孩子不离自己身体,把孩子整天抱在怀里,一有机会就喂奶;这样坚持三天,肯定见效;
3、 喂完一边乳房,如果孩子哭闹,不要急着给奶粉,而是换一边继续喂。一次喂奶可以更换乳房数次,乳汁不会被吃干的,而是越吃越多;
4、 如果已经混合喂养,逐渐减少奶粉次数,而且不要先喂母乳、再喂奶粉,而是在确认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另外加一顿奶粉。要让孩子有几顿纯粹吃母乳,不期待着奶粉。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妈妈们要顶住压力,相信自己,放松心情,保证乳汁顺利分泌
5、乳腺炎或者乳房疼痛,反而更加要让宝宝吮吸,可以消炎
6. 关于母乳喂养宝宝拉屎的特别说明:吃母乳的宝宝拉屎时黄色,不臭但是有奶酸味,稀糊状的一大摊,有时候放屁都带着屎,一天可能可以拉十次,每个宝宝,甚至一个宝宝,这周和下周的排便都不一定一样,有的宝宝可能吃一次奶就排一次,这绝对不是腹泻,而是母乳足够的标志。母乳喂养的女性艺术中也是这么写的:每一个婴儿排便的频率都不相同,甚至同一个婴儿的排便频率也会从上一周到下一周产生变化。一开始,宝宝有可能每吃一次奶就排一次便。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来说,这绝不是腹泻,而是他得到了足够母乳的标志。长到六个星期以后,他也许一个星期只有两到三次丰盛的排便,有时甚至一周一次或更少也是正常的。频率减少的同时,排便量会增加。母乳喂养的正常婴儿在排便频率上因人而异,差别很大。因为母乳中含有足够的水分满足婴儿的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没有便秘的忧虑。排便之间的时间间隔和便秘没有必然联系。
7 下回见到宝宝,就是再喜欢,最好也洗手以后再摸他,尤其是宝宝的手,注意卫生哦
8. 吃完奶以后要竖起来拍嗝哦,一边喂十五分钟,拍嗝,再抱到另外一边喂十五分钟,再拍嗝吐奶,新生儿吐奶,是正常的,防止的手段是,第二不要吃太急,第二注意拍嗝,第三喂奶后让宝宝竖立20-30分钟,只要没有减轻体重,没有大量频繁呕吐,颜色发绿,哭闹咳嗽,就不用看医生
9. 夜间哺乳,其实最好和宝宝同床睡,然后宝宝要吃的时候就喂,母乳中有天然的催眠成分,其实不止回有利于宝宝的睡眠,而且夜间哺乳提高体内的有镇静作用的荷尔蒙也可以让你放松,在一岁到两岁之间,母乳喂养,其实是情感和心理的功用更大
10. 有的宝宝会存在吮吸的问题,不会吮吸,宝宝没有把舌头伸到乳晕和下牙床之间,而是停留在口腔内部,不断摩擦乳头,不能正确运用舌头的原因可能是舌头或者舌系带过短,另外一个可能是婴儿在子宫内曾经吮吸自己的手指,由于舌头的位置不正确,婴儿不能保持有效的吮吸,吮吸力经常断开,吃奶时总是发出咂咂的声音。 这个时候要进行压舌练习,将洗干净的手指伸进孩子的口腔,指甲朝下,让孩子吮吸三十秒,而后慢慢地将手指翻过来,指肚朝下向下压孩子的舌头,同时慢慢地抽出手指。
11. 关于补钙,其实我也认为不需要大补,钙质确实是母乳和奶粉里面都够的,正常我还是比较坚持不要额外补充。
另外坐月了的产妇,特别注意关节和腰,不要搬重物,小巫的,换尿布的时候不要在床上,因为要弯腰,可以做一个换尿布的台子。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母乳喂养”可以在“百度”搜索“小巫母乳喂养”。
何时断奶
凡是喂过母乳的妈妈,都在不同的阶段面临过断奶的问题。断奶,远非字面意义上那样简单,而是母子关系的一种重大转变。顺利地断奶,对于母子双方的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断奶方式掌握不当,很容易给母亲遗留终生的遗憾,给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
关于断奶,最根本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应该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
对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是每一对母子之间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做出来的私人性决定,旁人没有权利对其指手画脚。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一个最佳时机,回答是,这要视乎孩子的成长情况,最好等到孩子自动脱离对母乳的需要,自然地断奶。这样的断奶方式最顺利最容易,会避免诸多由于提早强行断奶而必然出现的母子之间的矛盾、争斗、哭闹、伤心和烦乱。
你会问,孩子一般什么时候才会自动脱离对母乳的需要呢?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时间表都不一样,一般来说,自动断奶发生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一岁以下的婴孩,不会有自动断奶现象。即使孩子表现的不好好吃奶或者拒绝吃奶,也是因为吃奶环境不够安静,干扰过多,或者因为心理原因而导致的“罢奶”。
也许这时候你要吃惊了:一岁半到三岁之间?难道可以让孩子吃这么久的母乳?那为什么我周围的人、包括医生,都在劝我六个月就给孩子断奶呢?他们说,六个月以后的母乳就没什么营养了,而且,如果不断奶,孩子就不好好吃饭。
的确,对于许多人(包括一些医生)来说,延续到一岁以后的母乳喂养是一件新鲜事。而且,在他们的头脑中,对母乳有两个根深蒂固的偏见:
第一个常见偏见是,“X个月之后,母乳就没营养了。”
大量的研究证明,母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富含营养,如脂肪、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等,尤其是对孩子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免疫因子。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要到六岁左右才健全,在这之前,长期的母乳喂养,等于为孩子建立起一道天然的免疫屏障,能够有效地预防诸多疾病的侵袭,比如耳道、肠胃和呼吸道等幼儿常见感染,以及幼儿癌症、少儿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重症。那些过敏体质的婴儿,更是应该母乳喂养至一岁以上。特别神奇的是,随着孩子月份的增长、对辅食摄入的增多,吸吮母乳频率有所降低,母乳却会自动浓缩养分和抗体,将孩子所需要的营养丝毫不差地输送进来。
与营养价值相等重要的,是长期母乳喂养对于幼儿心理和情感方面需求的彻底满足。延长母乳喂养,有助于巩固母子亲密关系、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孩子疲劳、受惊、烦躁或者悲伤时,吸吮母乳能够给予孩子最及时最有效最温馨的安慰,让孩子在需要帮助时,得到的是人的帮助,而不是物品(奶嘴、玩具、零食等)。
吸吮动作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这个需要直到三岁左右才淡化。长期母乳喂养,使得孩子在母亲的怀抱里彻底满足这项生理需求,母亲的乳头也不象其他吸吮替代品(手指、奶嘴、玩具、零食、被角、头发等等)那样会变质、坏掉、或者弄脏。从母亲那里得到吸吮满足的孩子,往往很少吸吮自己的手指或者将所有拿到手里的东西放进嘴里,也因此减少感染疾病的几率。
长期的母乳喂养还有许多其他好处,比如有利于幼儿口腔的发育、从而提高语言能力,比如母乳中独特的生长激素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另外也有利于母亲自身的健康。
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以及美国卫生部等权威机构,呼吁全球的母亲们将母乳喂养坚持到孩子满两岁。
人们对延长母乳喂养的第二个常见偏见是:不断奶,孩子会因为依恋母乳而不好好吃饭。
这样的说法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又严重缺乏逻辑性。母乳和辅食添加以及过渡到正式吃饭,从来都是水乳相融、相辅相成的朋友,根本不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敌。母乳喂养有助于孩子接受固体食品,因为母亲的饮食成分与味道会渗透到母乳里(因此专家都劝告母亲在哺乳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尽量避免刺激性食品,以免引起婴儿的不适、过敏甚至拒绝吃奶),孩子从母乳中已经遍尝人间百味,十分乐意接受新的食品。倒是那些吃奶粉的孩子,免不了有时会挑食,因为奶粉的味道千篇一律,没有变化,孩子习惯了单一的口味,不愿意接受新花样。
还有人说,如果不断母乳,孩子就永远不会接受奶粉或者鲜牛奶。
母乳比奶粉和牛奶香甜,吃惯了母乳的孩子当然抗拒奶粉和牛奶。但是这绝对不是一种“永远”不变的状态,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更无需采用断奶这种笨法子。
有一些孩子,无论是吃母乳还是吃奶粉,确实存在不好好吃饭的问题,但这和他们吃的是什么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大人在喂养方面的失误造成的。极有可能是在添加辅食阶段,家长没有采用科学喂养方式,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或者是因为家长总以为孩子吃得不够、逼迫孩子多进食而造成孩子厌食;或者是因为家长过于频繁督促孩子吃东西,甚至不惜端着碗到处追着喂,而导致孩子失去了饥饿感。饮食是婴幼儿学习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径,父母一定要谨慎行事,把握好这方面的喂养关系。小孩子天生自知饥饱,无需大人在一旁过多操劳,喂养原则应该是让孩子做主,饿了就吃,饱了就停;吃饭时在餐桌上认真吃,吃完了离开餐桌再去玩儿。当孩子出现进食方面的问题时,如果不是病理原因,家长应该审视自己的喂食手段和态度,从中找到问题根源,而不要将责任推诿到母乳身上,强迫孩子断奶,给孩子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害。吃奶粉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你们让他们“断”什么呢?断了母乳之后孩子依然不好好吃饭,你们又要谁来负这个责任呢?
那么,有没有贪恋母乳,不爱吃饭的孩子呢?有!但是,这仍然不是母乳的错。大多数见了妈妈就粘在奶头上不肯吃饭的孩子,是由于母子关系出了问题,是因为孩子从母亲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母亲除了喂奶之外,陪伴孩子的时间无论是质还是量都不够高,孩子以无休止地要求吃奶来满足自己对母亲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断奶,岂不是与孩子的愿望背道而驰?这时候断奶,给孩子造成的心灵伤害最深。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因素,导致母亲提早断奶。比如需要上班的母亲,其实无需断奶,工作单位有条件的,可以把奶挤出来储存在奶瓶里,白天让看护人喂给孩子,下班后母亲直接哺乳。工作单位没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白天吃奶粉,母亲在家时则吃母乳,对孩子的健康远远强于完全断奶。还有母亲需要短期出差,也无需断奶,可以提早把奶挤出来,储存在冰箱冷冻室里,母亲离开的那几天给孩子吃。母亲在出差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挤奶,以保证乳汁分泌量不下降。
断奶是每一位母亲在了解延长母乳喂养的优势之后,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谨慎决定。
摘自《父母》杂志2002年11期
母乳喂养的误区(对奶水不足的妈妈有极大的帮助)
10/11/19 14:54:00 标签:母乳喂养 误区
阅读(0) | 留言(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要留言 诈骗信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