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很值得一读!特地推荐给大家. 批评为什么不管用 ---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家长之所以总不能原谅孩子,大概是因为离上帝太远了吧! 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惜在现实中,只有孩子犯了错可能更容易招致批评。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常犯错?不对! 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情,容易犯错?不对! 因为我们父母的眼光总是跟随着孩子的身影。是啊!孩子所有的举止基本上都不能逃脱父母的掌握。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母亲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声音响起:“你看看,怎么考的这么差。”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就会有个声音说:“怎么搞的你,总是丢三落四的。”对于刚遭受了打击的孩子,还没有从难过、委屈、痛苦甚至耻辱的情绪中走出来,往往就紧跟着一阵暴风雨一样的批评,心中甚觉不快,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也只能默默地默默地忍受,胆大的或许会顶几句嘴,但这更会招来痛骂,实在委屈了也许会抽泣一下。哦!这下可更不得了,父母又会嚷着“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而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您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为什么常常会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 您有没有想过:您的批评为什么不管用? 有人感叹,做人难!做女人更难!我想您现在一定还想说,做母亲更难更累啊!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对于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
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怎么做效果都不好!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 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1无用的批评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1)批评情绪化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试想这样的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让孩子听从呢?
(2)批评泛滥化
有时候我们家长批评孩子时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打了个碗的小事,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好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的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批评的简单化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不批评不该批评的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如果走着上学迟到的话家长一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校的,有车可以送, 没车可以打车啊!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
(4)批评急躁化
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有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带来的后果我们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不为过。”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了展。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家长在学习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
2、什么时候批评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你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束缚。如果孩子再犯类似的错误,也许是孩子还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许教训不够深刻让他忽视。我们首先应对他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要讲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再给他机会去做,如果是后者的话才应该对他做适当的批评。
3、应该批评什么
在孩子开始接触新事物时,由于认识不深准备不足,行为表现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第一次错了可以融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错就不能容忍了。在这时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错误频频出现更多是由于态度的问题而产生的。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的,不是针对事情本身的;批评是针对重犯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机会。但是我们家长表现在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而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后,家长不是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而更多地是进行埋怨、发泄,不利于孩子接受和改正。
4、怎么进行批评
首犯要说理,重犯要约定,再犯要惩罚。前面说过,孩子的错误更多是由于家长教化不当造成的,因为错误和失败孩子已经受到了惩罚,已经感到痛苦和不幸了。所以出了问题后家长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么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所以所谓的批评还是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不过是更信笺于对错误思想和行动的思索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负荆错误再次发生;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自己有什么做得不足?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能否和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后,在表达了对孩子的内疚后,批评教育的效果特别好,甚至母子抱头大哭,那一瞬间所有的不快和隔阂都也被这泪水冼掉了。
只要家长说得在理,那时候孩子想不听您的话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