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果果1岁9个月07天
早上读配图唐诗给果果听。当翻到王维《相思》这页时,果果问:“妈妈,这是什么?”
“这是红豆。”
“果果,你看树上结满了红豆。”
“妈妈,叔叔在干什么呢?”
“叔叔在摘树上的红豆。”
“叔叔不要摘红豆。”
听到果果的这句话,有些意外。没想到小小年纪的果果不仅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还懂得用自己的公德意识去约束别人了。
最早对果果进行“公德意识”教育是果果1岁1个月的时候,当时果果还不会很利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更多的是听从妈妈的教诲(详见博文《果果缩回了摘花的手》。倒是后来给果果讲的《白兔和灰兔》的故事,强化了果果“不能摘花”的公德意识。
《白兔和灰兔》是一则让孩子判断对错的小故事,是一个很典型的“培养孩子早期的公德意识和良好品德”的小故事,也正是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果果更深地意识到“像小白兔那样随便摘花是不对的”。
之后带果果上公园,果果就很少伸出摘花的手,而且嘴上还会说“花,不能摘的。”
回想对果果“不能摘花”的公德意识的培养,深感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不能仅凭父母一朝一夕的教化,它需要父母长期的言传身教,还需要多渠道,多途径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白兔和灰兔】故事
小白兔,吃香蕉,香蕉皮呀四处丢。
小灰兔,吃香蕉,将皮扔进垃圾篓。
小白兔,去公园,摘朵红花头上戴。
小灰兔,去公园,帮助小树挺直腰。
小白兔,乘公车,推推挤挤上了车。
小灰兔,乘公车,见到老人就让座。
小白兔,回到家,妈妈不喂就不吃。
小灰兔,回到家,帮助妈妈干家务。
小朋友,想一想,白兔和灰兔,谁对谁错?